APP下载

“后脱贫时代”,怎样走好致富路?

2022-09-22

协商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攻坚农村发展

精准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三农”发展换挡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河南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目前,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有一定差距,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点击提案 精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案题目:《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提案》

提案者:韩华

承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民政厅

提案题目:《关于精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

提案者:民革河南省委会、郭立魁、曹保贵、王玉桥、高其良、民盟河南省委会

承办单位: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

民革河南省委会在《关于精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中提出,一要强化体制衔接,巩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完善党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乡镇党委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要强化目标衔接,创新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政策和规划要长远务实、目标明确,执行起来能因地制宜、高效有序。三要强化政策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激活乡村振兴。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政策机制,出台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四要强化基础衔接,补齐基础短板,筑牢乡村振兴。继续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补齐农业保险、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软环境基础设施,逐步推进乡村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五要强化发展衔接,兴旺农业产业,保障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壮大农产品品牌。

针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省政协委员高其良认为,首先要厘清二者既互为补充又前后接续的逻辑关系,正确处理衔接交汇期主要矛盾,理清思路,找准有效衔接的路径。同时,要克服“松气歇脚”及“到站下车”的思想,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自觉增强谋划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要在制度设计层面注重将脱贫攻坚的精准帮扶与乡村振兴的普惠共享发展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地区综合改革。

省政协委员郭立魁在提案中建议,要延续“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凝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要结合省情,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兴旺发展;要优化乡村振兴考评机制设计,出台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轻装上阵、担当作为。

省政协委员曹保贵关注的则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中的资金投入问题。他提出,要持续优化财政投入,助力农村发展提质升级。保持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减,不搞“急刹车”,逐步将消灭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提升支农惠农政策水平,实现由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过渡,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增强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规范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王玉桥委员建议加大对农民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要大力实施农村振兴人才战略,重点发展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引导农村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产业链发展,要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更多人就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民盟河南省委会强调,要做好产业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扶贫产业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中谋划,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集约效应,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同时,通过就业带动、产业带动、资产收益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利益链接机制,使广大农民在三产融合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和持续“造血”能力。

在《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提案》中,省政协委员韩华呼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统筹做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整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核心,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突出搞好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四是树立文明乡风助力农村发展,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现实映照 农村农民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

作为中原腹地,我省有34个县区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和太行山革命老区。曾几何时,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是大多数革命老区的生存困境。而今,通过推动红色基因、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革命老区旧貌展新颜,镌刻下一笺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不朽诗行。

云梦山脚下,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镇小邓庄村在资源禀赋上动了心思。“我跟朋友合伙改建了特色民宿,保留乡村小院的风情韵味,让游客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段孔军率先“试水”,“云梦山居”民宿营业后,游客络绎不绝。村干部带头,群众也纷纷动了起来,还有不少外地人士前来投资。同时,中药种植、缠丝鸡蛋、羊肚菌等特色产业逐渐壮大,村集体经济原来每年收入0.8万元,现在则是20 万元。

距此6 公里的孟庄村,是革命烈士孔繁益的故乡,从贫穷落后转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当地百姓最感谢的就是党的好政策和党的好干部贺新义。

2011 年,在深圳打拼的贺新义回到家乡,当选孟庄村党支部书记,为沉闷的小村庄带来了改革新风。“协调资金,建阵地、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村村通道路、自来水厂、文化广场、卫生室等民心工程陆续建成。”在贺新义的带领下,黄金梨种植、食用菌大棚、奶牛养殖等产业逐渐壮大,吸纳全村及周边群众2800 人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的辐射带动让周边的老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驿城区政协主席李新耀说,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驿城区把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道路畅通、雨污分离、天然气入户……既保留传统村落的韵味,又融入现代技术的元素,美丽乡村正焕发出新鲜活力。

溪水潺潺,树木葱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漫步乡村宛如跨入画的镜框,走进诗的意象。这个画家“画”出来的小村,就是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秉持着“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的理念,郝堂村引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推广垃圾分类,在修复完善上做文章,“中国最美乡村”出落得格外动人。

有山有水有田园,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我们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发展艾草产业,振兴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平桥区政协委员吕其运身体力行,以小小艾草发力,带动上万名群众就业。

经过8 年脱贫攻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农村产业有了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了新突破,贫困群众收入有了新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新改善,乡风文明建设有了新进展,组织作用发挥有了新强化。这让心系“三农”工作的省政协委员高其良欣喜万分。就“后脱贫时代”的乡村发展,他建议进一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团结拼搏、顽强奋斗,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猜你喜欢

攻坚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