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术论文命制高中地理选择题的过程与路径
2022-09-22孙振宁
孙振宁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杭州 310012)
新课改以来,学术论文因其学术性、科学性、严谨性、开放性和真实性而逐渐成为高中各学科原创试题的新素材。目前,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学科原创试题的研究作了系列探索,陈诗吉和姚培泰等在学科素养指导下对原创学术情景题的原则和内容、功能、形式方面的转向进行了论述[1-2],闻春晶构建了原创题的结构化评价指标[3],白婕梳理了“旅游地理”选考题的原创命题步骤[4],罗成论述了命制原创试题时学术论文材料的选取和设计方法[5],张贤军就原创试题命制的要求和原则进行了探讨[6]。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对利用学术论文命制原创选择题的过程及路径进行总结,提出选择合适素材、设计递进的题目、设置科学合理的选项、反复打磨试题等具体路径。
一、选择合适的素材
原创题的素材来源广泛,包括生产生活、大学教材、学术论文、时事热点、相关期刊等,学术论文因其科学性、严谨性优于普通文章,开放性、真实性、新颖性高于大学教材,学术性强于生活生产和时事热点,近些年来成为高中地理教师命制原创试题的素材。但并非所有的学术论文内容都适合作为原创试题的素材。一份好的素材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发表时间较近,涉及地理情境较新。第二,来源和学科业内可信度较高,业内影响因子较高,如表1所示的期刊论文。本文的原创案例选取廖霞等于2021年发表在《地理科学进展》第40卷第11期的《城乡融合背景下半城市化地区识别与演变研究——以苏州市为例》[7]一文作为素材,此文发表时间新,期刊来源可信度高。第三,素材相关内容要贴合高中知识点,符合高中地理相关现象、规律和原理,数据、图表等信息能够被学生理解,如本文所选取的论文也并非将所有内容都作为素材,其中“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方法体系”“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社会经济维度指标空间化结果”一图和“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空间格局维度指标空间分布”一图,信息容量太大;“2010、2015及2018年部分数据序列滑动t检验结果”一图数据处理专业性过强,均不适合作为素材。而“苏州区位及行政区划示意图”和“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分布及其分地区面积和半城市化特征值统计”两图(图1、图2),因其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贴合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城市化相关知识点,可以体现城市化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又能够体现地理学四大思想之一的尺度思想,故被选作原创素材。结合图1、图2以及想要考查的知识点,提供相应的文字素材,用来辅助做题。内容应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特征、苏州市辖区等基本信息。第四,选择素材之前先明确原创试题的题型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针对题型选取素材。据统计,在浙江省地理选考试卷中,城市化过程相关知识点往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此,这篇研究论文适合用来命制城市化过程的相关选择题。
表1 地理学部分相关期刊2022年CNKI影响因子
图1 苏州区位及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2 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和半城市化特征值统计
二、试题命制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
(1)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8]。
(2)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形成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8]。
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8]。
(3)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8]。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城镇、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能够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8]。
从核心素养看,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尺度思想是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图1符合尺度划分思想[9]。从课程目标看,要求学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形成、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区域的城市化特点,对苏州市半城市化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辩证地看待城市化过程。从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看,要求会运用资料,图1和图2分别提供了空间资料和统计资料,分别考查学生运用不同资料以及将空间资料和统计资料相互转换的能力,并从资料中总结苏州市半城市化的特征和过程。整体来看,选取的素材符合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10]除对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规定,还对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做出了定性规定。
(1)关键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实践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思维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本文组织的原创材料和题目设置包括的能力如下:知识获取能力,即正确获取半城市化地区的概念和特征的信息;实践操作能力,即统计数据的对比、时空信息和统计信息之间的转换、选项中较长语句关键信息的抓取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从半城市化现象归纳概括其原因,从当前苏州半城市化状态和原因演绎推理未来过程。
(2)必备知识
在知识领域方面的要求是:理解并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知识组织方式的要求是:掌握并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城市化过程是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重要内容,湘教版新教材安排在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是学业考试要求内容,也是选择性必修2相关知识点如大都市辐射功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等的学习基础,属于必备知识。
三、设计层层递进的题目
第1题,素材包括时空信息和统计信息,设置看图说话题,符合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第2题,在第1题对素材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根据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分布现状推测姑苏区半城市化面积几乎一直为0的原因,从现象推测原因,符合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课标对城市化动力的考查要求。第3题,在明确原因之后,理解苏州市半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或者第二、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有关,经济水平越高,半城市化水平越低,由此可以推测出苏州市内区县半城市化进程不同步,符合课标对城市化进程的考查要求。第4题也考查苏州市城市化进程,但区别于第3题的是所选取的时间尺度不同,苏州市消失的半城市化地区演变成了什么,让学生完全了解半城市化其实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四、设置科学合理的选项
第1题,时空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适合设置双选题,且双选题也符合当前浙江省新型学业考试题型。第2题,半城市化面积几乎一直为0,原因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尚处于农村阶段,二是已经完成了半城市化过程,实现完全城市化,而半城市化地区出现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且姑苏区位于苏州市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不可能尚处于农村阶段,只可能是进入完全城市化阶段,第二、三产业高度发达,设置正确选项时要向这个方向进行引导,错误选项向农村引导。第3题,苏州市未来半城市化扩张潜力较大的地区,选项设置要在半城市化水平上有区分度,在地理位置上有区分度。第4题在选项设置上同样需要有较明显的区分度。
综合以上,原创题组呈现如下。
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涌现出的一类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特征的过渡性地域[7]。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县经济水平差异大。图3为苏州市政区图[7]。图4为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4题。
图3 苏州市政区图
图4 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
1.(双选题)关于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5—2018年下降幅度大
B.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0—2015年下降幅度大
C.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D.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
2(.单选题)2010—2018年,姑苏区半城市化面积几乎一直为0,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迁出 B.商业相对发达
C.工业发展缓慢 D.建设面积不够
3(.单选题)根据苏州市各地区的位置和半城市化面积的区域差异,推测苏州市未来半城市化扩张潜力较大的地区是
A.虎丘区 B.工业园区
C.吴江区 D.张家港市
4(.单选题)苏州市消失的半城市化地区演变成为
A.远郊 B.近郊
C.完全的农村 D.完全的城市
参考答案:1.AD 2.B 3.D 4.D
五、打磨完善试题
原创题组存在以下四点不足:第一,图1能够体现尺度划分思想,但图3不能;第二,整组题的分析区域局限于苏州市,但半城市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没有进行尺度上推;第三,第2题的四个选项状态描述不对等,“A.人口大量迁出、C.工业发展缓慢、D.建设面积不够”均为不利因素,“B.商业相对发达”为有利因素,改为“B.农业占比为零”,“根本原因”改为“直接原因”;第四,第3题“较大”的区分度不够清晰,改为“最大”。题组重新修改如下。
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涌现出的一类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特征的过渡性地域[7]。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县经济水平差异大。图5为苏州区位及行政区划示意图[7]。图6为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4题。
图5 苏州区位及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6 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
1.(双选题)关于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5—2018年下降幅度大
B.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0—2015年下降幅度大
C.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D.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
2(.单选题)2010—2018年,姑苏区半城市化面积几乎一直为0,直接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迁出 B.农业占比为零
C.工业发展缓慢 D.建设面积不够
3(.单选题)根据材料信息推测,以下城市未来半城市化扩张潜力最大的是(括号内为江苏省各市2021年底城市化率)
A.南京市(86.9%) B.淮安市(66.21%)
C.苏州市(73.94%) D.连云港(62.38%)
4(.单选题)苏州市消失的半城市化地区演变成了
A.远郊 B.近郊
C.完全的农村 D.完全的城市
参考答案:1.AD 2.B 3.D 4.D
六、试题评价分析
利用闻春晶构建的原创题结构化评价指标体系[3],对打磨后的试题组进行评价,结果如图7所示,该组试题总体命制分数为61.7。从核心素养看,缺乏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这与知识点有关,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要求较高,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处于较低水平;从关键能力看,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处于中等水平,因题型是选择题而非简答题,没有语言论述,对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水平较低;从必备知识看,考查内容与主干知识高度吻合;从考查要求看,对创新性和综合性的考查处于中等水平,对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处于高水平;从考查载体看,并非生活实践情景,而是学习探索情景,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要求较高。
图7 要素指标量化分数统计图
七、结论和反思
并非所有学术论文均可用来命制原创试题,要选择时间新颖、来源可信、素材合适、题型恰当的论文素材;认真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原创;原创题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选择题选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用词恰当,区分度高,逻辑性强;如有条件,应对原创题进行多次打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或者与教研组、备课组一同磨题,并进行结构化分析,使试题更加科学合理。
本文对原创选择题的过程和方法描述较为全面和详细,可作为青年教师学习原创试题命制的参考借鉴。
本文有三处尚待改进:第一,闻春晶构建的原创题结构化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粗略,量化跨度大,不够细致;第二,要素指标量化分数为感性判定,理性稍逊;第三,原创题组未体现人地协调观,也不是生活实践情景,属社会经济发展范畴,对学生来说挑战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