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①

2022-09-22周漫淇池虹莹邓静然梁昱洁陈敏怡

中小学德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家校维度信任

◎周漫淇 池虹莹 邓静然 梁昱洁 陈敏怡

一、引言

家校沟通即家长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来传递或交换有关学生的教育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内容,既是家长参与学校的直接方式,也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环节。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各中小学校逐步加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但调查显示,依然存在着诸如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渠道过少、内容单一、家长对于协同教育理念不信任、家校沟通缺乏规划性等问题。因此,提升家校沟通的成效以促进家校共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教师的沟通技巧、家长身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校信任等角度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双减”落地之后中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问题,深度挖掘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改进家校共育实践,优化教育合作成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与样本

本研究的调研地区来自广东省、河南省,选取12所中小学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4528份,将填写模糊、不规范、作答时间过长或过短的问卷剔除后,收回有效问卷共12697份,回收率达89.05%。

(二)问卷设计

为探究各拟定因素对家校沟通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家长版问卷,共47个题项,分为家长身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校信任、教师沟通技巧、家校沟通五个维度。

1.家长身份

表1 样本结构描述(N=12697)

家长身份(Parental Identity,PI)也称家庭成员身份,不同家长身份对教师的信任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由不同的沟通频率、沟通主动性、家长对沟通的满意度引起。尽管父亲对家校沟通有较高的认同度,但与教师沟通的频率较低,母亲则相对较高。为探究家长身份对家校沟通的影响,本研究参考仇晓霞对家长身份的测量方式,将家长身份划分为父亲、母亲2个题项。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是一个家庭在社会中依据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而被界定的社会位置。父母的家庭SES正向预测家校联系。低家庭SES的父母由于经济压力或缺乏子女教育知识等,很难给予子女足够的情感温暖,干预子女学校教育的频率有限,而高家庭SES的父母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与学校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为探究SES对家校沟通的影响,本研究参考贾晓珊等对家庭SES的测量方法,将职业分为短期就业者、体力劳动工人、一般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职业高级管理人员,将受教育程度分为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技校、大学、研究生,将家庭月收入划分为2000元以下、2000 -5000元、5000 -10000元、10000元以上。

3.家校信任

家校信任(Parent Trust in School,PTS)是家长对学校可靠性、开放性、诚实性、能力以及关怀性五方面水平的状态描述。家长的学校参与受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信任程度的影响,没有搭建家校信任的桥梁,家校沟通将无法实现。家校信任程度越高,家校沟通更为及时。Ross等人也证实了学校信任与家庭和学校参与呈正相关。为验证家校信任对家校沟通的影响,本研究参考ForsYth等编制的PTS-Scale,由国内学者翻译后经过专家咨询形成中文版量表,分可靠性、开放性、诚实性、能力、关怀性5个维度,共10个题项,考察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采用Like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974,模型拟合指标: χ=167541.706,CFI=0.987,TLI=0.976,SRMR=0.011,RMSEA=0.087,说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4.教师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表现在行为上,包括改变自我或变通性的行为、镇静、表达和互动四种技巧,不同身份的个体在沟通能力上表现出巨大差异。研究普遍认为教师沟通技巧(Teacher Communication Skill, TCS)对家校沟通具有正向作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也对教师职业发展有普遍的适用性。目前在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普遍拥有沟通的意愿,但存在缺乏有效沟通技巧的问题。本文采用颜杰对教师家校沟通现状的家长版问卷,选取家长对教师沟通技巧的评价维度,测量家长对教师家校沟通能力的感知,共10个题项,采用Like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教师沟通技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981,模型拟合指标:χ=21631.769,CFI=0.888,TLI=0.856, SRMR=0.029,RMSEA=0.220,表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5.家校沟通

沟通是家长与教师之间尊重人格、平等相处、坦诚相见、消除隔阂和达成共识以及增进情谊的一剂良方。本文采用颜杰对教师家校沟通(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PTC)现状的家长版问卷,选取沟通途径、沟通内容2个维度,测量家长对教师家校沟通现状的感知,共20个题项,采用Like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家校沟通效果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972,沟通途径、沟通内容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917、0.979。模型拟合指标:χ=46055.309,CFI=0.849,TLI=0.830, SRMR=0.057,RMSEA=0.146,表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三、研究结果

(一)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对家校沟通的影响差异,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前述四个因素对家校沟通的影响(见图1)。结果显示,“家长本人受教育程度”“家长本人职业”两个因素对家校沟通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F(1,6656)=5.181,p=0.000〈0.05,df=5;F(1,6656)=12.759,p=0.000〈0.05,df=4]。而其他两个因素对“家校沟通”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图1 影响家校沟通的描述统计

用上述方法探究各因素对家校沟通三个子维度影响差异(见图2)。结果表明,“家长身份”因素对“沟通途径”“沟通内容”两个子维度影响差异显著,[F(1,6656)=11.345,p=0.001〈0.05,df=6654;F(1,6656)=7.888,p=0.005〈0.05,df=6654]。“家长本人受教育程度”对三个子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F(1,6656)=2.710,p=0.019〈0.05,df=5;F(1,6656)=2.339,p=0.039〈0.05,df=5;F(1,6656)=8.214,p=0.000〈0.05,df=5],同时,“家长本人职业”因素对三个子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F(1,6656)=2.624,p=0.033〈0.05,df=4;F(1,6656)=12.871,p=0.000〈0.05,df=4;F(1,6656)=16.120,p=0.000〈0.05,df=4],“家庭月收入”对三个子维度影响差异不显著。

图2 影响家校沟通的因素分析

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家长身份”“家长本人受教育程度”“家长本人职业”“家庭月收入”四个因素对家校信任的影响(见图3)。结果显示,只有“家长本人职业” “家长本人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校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F(1,6656)=3.018,p=0.017〈0.05,df=4;F(1,6655)=2.809,p=0.000〈0.05,df=5]。而其他两个因素对家校信任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由上述分析可知,“家长本人职业”“家长本人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月收入”三因素也是家校信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3 家校信任的描述统计

(二)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讨论各主要变量对家校沟通的影响,将家校沟通作为因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校信任、教师沟通技巧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也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校信任、教师沟通技巧作为自变量,家校沟通作为因变量的t检验中,显著性结果均为p〈0.001,证明“教师沟通技巧”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校信任”三个自变量与家校沟通的相关水平高。在家校沟通上,“家校信任”“教师沟通技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三个自变量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可共同解释“家校沟通”总分,按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是教师沟通技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校信任。

表2 家校沟通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与问题

1.父母的学校沟通参与存在两极化,父亲参与度较低

本研究的问卷数据主要通过学校与家长沟通进行采集。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填写问卷的比例较高,占总样本的76.9%,这也间接说明了,当前中小学大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平时的家校沟通。然而,调查分析显示,事实上,父亲在“家校沟通”的沟通内容及沟通技巧上表现得更加出色,这可能由于男性的沟通风格更加直接、清晰,更强调谈话的工具性和理性,具有支配性。当然,父母的沟通技巧也与父母从事职业相关,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职场,但受生育及性别-角色社会定性的影响,职场中男性的沟通风格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首先是受传统社会因素的影响,父亲通常在家庭中担任保护者和经济支撑者角色。这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在家庭中边缘化,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其次,由于大部分女性较之男性更具有“温柔”“耐心”“善解人意”等重要教育品质,加上母体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使得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更占优势。

2.家长的职业及文化程度差异造成家校沟通障碍,部分家长的家校沟通观念相对滞后

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所从事职业的不同,都会影响家长在家校沟通中的表现以及家校信任水平,其中“家长职业性质”的影响最大。本调查中受试者的职业分布相对平均,结果显示职业得分较高的家长一般在家校沟通中表现更出色,原因可能是由于从事中高层管理岗位或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家长通常有更充沛的可自由分配的时间和精力,且他们往往拥有较高的收入及学历,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更愿意投入到孩子的学习及与学校的沟通中。相反,从事体力劳动、一般事务性工作、农业生产的家长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甚至会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管,导致与学校的沟通较少。

“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本调查中受试的中小学生家长大多具有中学及大学学历,大学学历(54.2%)虽然占比较多,但初中(12.5%)及高中(26.1%)学历占比也较大,说明家长群体存在较大的文化程度差异。

从事教育工作、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有较高的期望,且有相对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对子女的学习指导和家校沟通上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而那些对子女在文化上失去优势的家长,指导子女的学习常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子女教育上更依赖学校,在家校沟通上表现得比较被动,教育观念也相对滞后。此外,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在收入和工作时间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家长由于家庭经济负担及时间精力不足,而无法顾及与学校沟通。

3.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较为欠缺且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由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教师沟通技巧”对家校沟通的正向预测作用大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家校信任,说明良好的教师沟通技巧在家校沟通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教师沟通技巧有助于更好地与处于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沟通,也有助于提高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但“教师沟通技巧”Sig值为0.00〈0.05,表明当前教师群体在与家长沟通技巧上存在较大差异。

家校沟通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渠道,而作为家校沟通的主体之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存在内容单一、缺乏沟通技巧等问题,这与教师的职前学习有关。当前教师在入职前能够获得的家长工作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较少,高校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在校见习重更多地将重心放在教学工作上,且高校的奖励机制也更倾向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师范技能的竞赛及培训,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家校沟通技能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家长沟通、家校共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培训,教师的沟通技能主要受个人特征影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生活中善于沟通交流、性格外向的教师在工作上也能与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而一些不善于表达、性格较为内向的教师在家校沟通上能力相对较弱。

(二)基于学习视角改进家校沟通的建议

1.家庭维度:构建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鼓励父亲多参与

学校和家庭是中小学生教育的核心阵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 “双减”政策下父母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愈加突出,父母与母亲对家庭的责任不适合再作“经济供给”与“子女养育”的二元分割,在家庭教养问题上需要父职与母职并重,鼓励父亲参与到家校沟通中来。为了正确地参与孩子学习,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父母双方都应该与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态,与学校携手共建家庭学习共同体。

家庭学习共同体是班级、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拓展和延伸,家庭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落实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学习共同体下父母双方通过共同学习,来分享各种家庭教育资源,彼此间经常性的对话、交流与沟通,最终达成对教育子女的一致性认识。父母双方应坚持“共同学习”的价值观念,严于律己,与儿童就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展开充分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探讨,最终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2.教师维度:丰富教师学习内容,全面提升教师沟通技巧。

在“双减”新政改革的阵痛期,要尤其加强对教师的家长沟通能力、家长协调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教育联盟。鼓励教师拓宽沟通渠道,打破传统的谈话交流方式的桎梏,充分利用更便捷、灵活的微信、QQ等建立“家校—师生—家长—子女”间的对话协商治理机制,增强家师沟通的针对性与个体性, 打造信息化家长反馈系统。同时,教师应提前了解家长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职业类别、家教思想,以良好的自身形象与家长进行区别沟通。充分应用沟通技术,如在与家长谈论儿童问题时,多提供正面积极的信息,如此既能达到谈话目的,也能让家长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3.学校维度:提升学校学习领导力,努力增强家校信任关系。

“双减”必须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改革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治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根本之策。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必须调整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构。以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培育家庭教育辅导员,引导教师进行家庭学习共同体建设,发挥学校学习的领导力。

在制度层面,学校应努力建立科学规范的家校沟通指导体系,并完善家长会组织、家长代表选拔制度,使家校沟通走向制度化,确保家校沟通制度完善、设计合理、形式多样。提高家长教育的工作水平,努力增强家校信任,营造教育良好生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猜你喜欢

家校维度信任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