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三“问”于民打好旧改攻坚战
2022-09-22陈溯宇徐晓燕
文/陈溯宇 徐晓燕
静安区是上海棚户简屋和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地区。截至“十二五”末,尚有成片二级以下旧里32.64万平方米,涉及26122户居民。2020年4月28日,静安区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工作,提前8个月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五”旧改目标。这些年,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旧区改造放在改善民生的第一位,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旧区改造实施推进的各个方面,助力打好旧区改造攻坚战。
问需于民 倾听心声
旧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咬住旧改目标任务,积极推动以规划引领旧改,以监督推进旧改。
一是发挥代表联系群众作用。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家、站、点”平台,组织代表接待选民,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近年来,累计有90多名代表提出有关旧改的建议近70件。二是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作用。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走访、座谈、约见、电话等方式联系代表,了解旧改工作中代表关注的热点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成立社区规划师工作专班,下沉社区,服务街镇,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精确提供规划引导,形成“一地一策一方案”。
问计于民 精准施策
闻民声而动,知民需而行。区人大常委会带着“问题”寻找推进旧改的途径。
一是集中民智谋目标。区人大常委会对区“十三五”规划落实及“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开展监督调研,通过开展“选民座谈”“焦点网谈”等活动,广泛听取选民及代表的意见建议,为科学谋划区五年规划,尤其是旧改单项规划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二是深入调研谋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旧改工作方法,推动政府在全市率先将第二次征询签约生效比例提高至90%以上,建立统一的房屋征收信息管理系统,缩短征收周期,加快成片旧区改造速度。完善旧改工作机制,研究征收补偿标准,制定地块成本核定办法,通过市区联动,率先试点推行司法强迁机制,加快基地收尾速度。三是群策群力谋发展。组织代表重点就组织架构、操作方式、资金筹措、房源供给、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在全区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探索重建改造、零星改造、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相结合的旧区改造模式,确定更高起点上的全区旧改目标,掀开了静安旧改新篇章。
问效于民 排忧解难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在旧区改造工作中,把话语权和评价权交给人民群众。
一是让代表参与依法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通过各种方式对旧区改造工作开展监督,并邀请代表全程参与,零距离感受旧区改造成效。通过区情通报会等形式,邀请分管副区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旧改工作与代表展开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坚持议事议财相结合,将旧改项目、资金使用纳入计划及预算纳入代表监督范围,通过审查批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调整政府性基金增收使用项目等形式全力支持旧改。二是让代表参与矛盾化解。组织律师代表在旧改基地开展普法宣传,为动迁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矛盾化解。组织代表对征收方案制定、居民签约、面积测量、摸号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十三五”期间,有100多人次代表参与到旧改听证、公信评议、第三方矛盾化解等工作中,保证了旧改工作的透明、公正。三是让代表参与民主评议。在区人代会期间针对旧改工作开展专题审议,并将代表的审议意见直接反馈给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街工委、镇人大组织市、区、镇人大代表列席社区代表会议,对旧改、旧住房改造等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开展满意度评价,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通报。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主动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加强对结转基地收尾、零星地块改造等工作的监督,努力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