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闽光教授治疗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经验

2022-09-21邬众稻张闽光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乌药胃脘复发性

邬众稻,张闽光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 门诊部,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tal ulcer,DU)是各种病因使十二指肠黏膜炎性反应及坏死、脱落,穿透黏膜肌层、甚至到达固有肌层或更深而形成溃疡。现代研究认为,病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H.pylory,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ASIDs)、神经胃泌素瘤或其他原因致高胃酸状态[1]。西医治疗以抑酸、保护黏膜为主,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主张积极抗HP治疗,必要时采取内镜甚至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后,DU患者短期症状好转,但远期有明显复发倾 向[2]。研究发现DU复发率高达33.3%,其中非HP感染、与NASIDs或阿司匹林等病因无关的特发性溃疡抑酸疗效差,复发率更高[3],并且更易发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由于特发性溃疡的排他诊断困难,临床常常不区别于普通DU,因此临床需更加重视复发性DU的治疗。对于DU复发患者,目前西医只能防治病因,多联合黏膜保护剂,对顽固患者行维持治疗[5]。总之,复发性DU治疗难、危害大,所以运用中医药有效治疗DU、提高溃疡病的黏膜愈合质量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张闽光教授是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治疗脾胃肝胆肠各种消化内科疾病,并擅用“经方”治疗各种慢性疑难杂症,对于脾胃病的诊治有许多心得体会,笔者通过学习张闽光导师的经验,总结对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1 病机辨证

溃疡症状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形容“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肘后备急要方》记载“饥而心痛,谓饥疝”。因为内脏痛处位置模糊,古代医家常与心胸之痛混为一谈,称“心下痛、心痛、胃心痛”。随着中医学的发展,DU渐渐归属于“胃脘痛”“嘈杂”“胃疡”“血证”等中医诊断[6]。

中医论胃脘痛之病位在肝、脾、胃,复发性DU病因有饮食内伤、七情内伤,还包括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古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DU常因过饥过饱、五味过极等不良习惯,内伤脾胃,久病虚损,中阳不足而内寒自生,失于温养而发胃痛;少部分因食积生湿化热,壅滞胃气,气机升降失调而发疼痛,久则湿热耗伤气阴,致脾胃虚弱。“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张锡纯指出“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当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犯脾胃、肝胃不和,或思虑伤脾、脾伤气结、中土失运,均可使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中焦而发为胃痛。《景岳全书》云:“胃脘痛证……惟食滞、寒凝、气滞者最多,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虽古代未明确复发性DU与其他胃脘痛病因病机的区别,但《临证指南医案》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说明病理产物阻滞与胃痛反复发作的关系密切。复发性DU久病脾虚、气滞,而生痰湿、血瘀,阻于中焦胃络,甚则呕血、便血。

根据指南,DU的临床证型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证[7],我师结合DU的病因、病机演变,对其反复发作现象,认为“虚”和“瘀”是重要的病理因素,脾虚瘀阻型是由脾胃虚弱和胃络瘀阻证交杂而确定。有研究证实[8]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根本在于脾虚,复发的关键是气滞血瘀,而湿热因素是复发的温床。张闽光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之本,血瘀乃重要的病理产物,西医治疗从酸、从Hp而治,均不能改善脾胃虚弱的主要病机,因此溃疡愈合质量不高,溃疡痛症状仍反复发作。赵有才[9]研究认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较西药单一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2 中医治疗

张教授组方立足脏腑气血阴阳,用药灵活,依据脾胃虚弱证以补中健脾为主,针对胃络瘀阻而辅以理气化瘀止痛。本研究观察治疗复发性DU,将其治疗要点归纳如下。

2.1 注重养生,饮食调护

《寿元保世》说“胃脘痛者,多由纵恣口腹……朝伤暮损,日积月深”。张教授认为中医是生活医学,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复发性DU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其诊疗时非常重视健康宣教,指导患者饮食宜忌、情绪疏导以及四时养生。研究已证实,药物以外的一般治疗是减少DU复发的重要部分,邹毅玲[10]对消化性溃疡复发行单因素分析,认为饮食、睡眠、运动、烟酒、遵医用药等,是影响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

2.2 补益脾胃,调和阴阳

高秉炳认为“以养气血,健脾胃则无不效”,导师根据复发性DU常虚、主虚的特点,临床以香砂六君及黄芪建中汤作为脾胃虚弱证之基础方。谢爱华等[11]的临床试验证实香砂建中汤可显著有效治疗DU,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邓晓敏等[12]治疗68例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把小建中+耳穴埋豆联合奥美拉唑与单纯西药组作比较,并观察治疗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中药组有效率较高,且复发率仅8.82%也显著低于西药组(35.29%)。黄芪甘温补中、敛疮生肌,是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溃疡的良药,有研究发现[13]黄芪建中汤方通过降低免疫调节因子、炎性因子等途径,保护了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提高了溃疡的愈合质量。

2.3 理气解郁,舒肝止痛

复发性DU久病迁延,脾胃虚弱,土虚木乘,气机郁滞不舒,不通则痛。张教授临床擅用药对,如香砂以畅三焦滞气,百合、乌药疏肝行气降逆,金铃子散理气止痛等。其中百合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论其“治腹胀心痛”“补中益气”,可以清降心、肺、胃肠郁气。乌药辛温气雄,温顺脾胃逆气,可解一切气逆引起的胸腹不快。乌药还能“理元气”,与百合共同调补五脏,更适用于溃疡反复、久病虚损患者。现代药理[14]证实乌药能调节胃肠运动节律,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

张教授发现患者往往因溃疡病情反复而情志不舒,并加重郁痛,正如王肯堂曰“理其气而痛自止也”。肝木条达,主一身气机,故导师常加减运用佛手、郁金、川楝、元胡等入肝经之药,理气解郁止痛。并可合用芍药,功能益肝阴、柔肝体,使疼痛得以缓解,药理提示芍药 苷[15]强效镇痛,更有抗炎、抗抑郁等作用。

川楝子与延胡索合称金铃子散“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是临床常用于气血不畅的止痛药对。当患者反映出顽固性疼痛症状,张师加用金铃子散,往往可收佳效。药理研究[16]发现,延胡索含有消旋四氢帕马丁(dl-THP),有止痛、抗焦虑作用,对慢性钝痛效果最好,甚至可以达到吗啡的40%。还有它的总生物碱成分抗溃疡作用很强,能抑制胃酸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还能调整溃疡的差异代谢水平。

2.4 祛瘀生新,化生气血

“经主气,络主血”,王清任首创活血化瘀治疗胃脘刺痛,导师经验佐用活血祛瘀之品,散经络凝滞的瘀血,使新血得生,气血运行舒畅,通则不痛,并促进溃疡创口向愈。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可止心腹诸痛,常合以治疗中焦有瘀血阻络。临床研究发现,失笑散可以有效改善溃疡患者症状和黏膜愈合质量。杨荔[17]治疗132例消化性溃疡,用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比单纯西药组,能更显著地降低基础胃酸分泌量、最大胃酸分泌量,并提高血管内皮、表皮、转化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增强黏膜的保护力。

2.5 温暖中土,促进修复

闽南地区人民喜好饮绿茶,邻海而居多食海鲜,夏暑时节常常贪凉喜冷,体质易湿、易寒,加上DU反复久病,脾阳容易受损。故导师补益胃腑时,须兼顾温中,若个别患者气郁生热,或者夹杂湿热,亦需虚实兼顾、寒温并用,根据季节用寒远寒,防止寒凉碍胃。我师遣方时常少加温药,少火生气,使脾胃腐熟水谷功能得复,则阴阳气血生化有源,进而荣养脏腑之虚损。补中有温能让溃疡愈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常用砂仁、干姜、炮姜等。研究[18]已证实炮姜能抗炎,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缩短凝血时间,尤宜于胃肠溃疡伴出血。

3 医案举隅

李某某,女,49岁,2021年11月22日初诊。反复心下胃脘痛8年余,再发1月。7年来两次于外院查胃镜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碳14呼气试验阴性,予PPI等西药系统治疗后复查示溃疡愈合。平素偶有胃隐痛,进食油腻、寒凉之品后加重。近1月胃脘痛症状发作次数增多,不规则自服“奥美拉唑”,药后症状减轻,但停药后反复。刻下:胃脘部隐痛,饥饿时明显,夜间时有胃脘部刺痛,伴嗳气、乏力、四肢不温,时有胸闷,无反酸、胃灼热,无口干、口苦等不适。纳寐欠佳,小便调,大便1日1~2次,偶不成型。舌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弦。当天本院门诊行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A2期)。中医诊断:胃痛(脾虚瘀阻证)。西医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治于温中健脾、理气祛瘀止痛,处方:炙黄芪20g,百合15g,桂枝10g,酒白芍15g,炮姜10g,乌药10g,五灵脂(包煎)10g,蒲黄(包煎)10g,大枣10g,炙甘草5g,水煎成400mL,早晚两次温服。嘱患者规律饮食,禁绿茶、酒、辛辣或寒凉等刺激性食物,秋冬季防寒保暖。

11月29日二诊:上方5剂药后诸症减轻,时感胸闷胁胀不快,纳寐一般,二便正常,舌脉如前。守上方加白芍20g、醋延胡索10g、炒川楝子10g,7剂水煎早晚温服,再嘱饮食调护,并嘱少熬夜,适当运动、减压,维持平和、乐观心态。12月6日三诊诸症改善,舌暗红苔薄白,守原方。四诊胃脘隐痛、嗳气、胸闷明显好转,胃胀、乏力,精神转佳,寐安,舌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予上方去金铃子散、失笑散二合,加香砂六君。后再诊续该方加减服2周后病安,复查十二指肠溃疡愈合。3个月后电话随访胃痛无复发。

按:本病例年轻时喜好冷饮,损伤脾阳,以致脾胃虚弱,故易生溃疡。脾胃久虚,失于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达四末,故乏力、四肢不温,中焦失于荣养,不荣则痛,致反复发作胃隐痛;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嗳气。病久而愈虚,脾胃失运,瘀滞不畅,久病必夹瘀滞,此乃因虚致实,病入血分成瘀,则为胃刺痛、夜间痛甚,舌质暗有瘀点等。导师以黄芪建中汤之主方,根据清朝民间方“三合方”化裁而成“三合建中汤”。初诊先用“二合”温中化瘀止痛,二诊时胃痛症减,补充胸闷胁胀,以脉象弦,弦者既主痛又主肝郁,考虑因病久反复,导致患者情志不畅,需入肝经疏导郁气,予加金铃子散理气止痛,并白芍加量,取凄入肝脾二经,可以滋养阴液,加强柔肝之意。

方中黄芪益气,百合补虚,调五脏、和百脉又安神,二者共为君药。臣以桂枝辛温祛寒通血脉,炮姜温助脾阳;白芍酸苦柔肝止痛、养血收敛,与百合滋润以防桂枝、乌药、炮姜辛温过燥。君臣相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蕴含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臣佐之乌药辛温疏散、快气宣通,防百合平凉碍胃。川楝子清肝理气、延胡索行气活血、蒲黄活血散瘀、五灵脂行血止痛又祛瘀生新,上四药同为佐助药,与乌药共奏理气化瘀止痛之功,再佐以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养血,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甘温补中而不滞气,行气化瘀而不伤正。

三诊时各症状持续改善,效不更方。后期再诊诉疼痛明显缓解,时有胃胀不适伴乏力,舌质转淡、瘀点消失,脉沉细,考虑气郁血瘀得疏散,虚多实少,去金铃子、失笑散二合,加用香砂六君以加强补中气,改方后主补脾胃,少佐理气药防壅滞,续服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4 结论

反复发作的十二指肠溃疡可增加并发症风险,有较大危害性,口服西药的长期疗效不佳,甚至有滥用PPI现象。临床上中医药有确切疗效,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也有独特优势。总结我师思想,复发性DU病因病机为脾虚中兼夹气郁血瘀,中医可辨为脾虚瘀阻证,以温中健脾、活血祛瘀止痛为法用药,配合饮食调护可以加强胃肠黏膜保护力、帮助患者摆脱DU反复发作,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彻底治愈复发性DU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猜你喜欢

乌药胃脘复发性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思路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缩泉丸中益智、乌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自拟加味理中汤辨治复发性口疮分析
行气止痛的乌药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