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细节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2-04-13李子玉蒲盼盼邱珂珂
李子玉,蒲盼盼,邱珂珂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损伤类型,多由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意外跌倒、机械砍砸等暴力因素造成[1]。多数患者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头晕头痛、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者残疾或直接死亡。因为颅脑外伤具备起病急、进展快、危害大、并发症多等特征,所以对临床治疗与护理具有较高要求[2]。目前,颅脑外伤治疗,尤其是中重型颅脑外伤主要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而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操作风险,容易让患者产生不确定感,加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认识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不同程度下降,导致患者治疗期间产生明显焦虑、担忧、不安、恐惧、抑郁等情绪,不利于治疗效果提升[3]。有研究发现,颅脑外伤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患者躯体症状,也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患者术后风险,利于患者预后[4]。而细节护理是基于整体护理、人文护理、优质护理等理论深入探究下形成的一种科学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以维护患者利益,保障患者健康为己任,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做到严谨有序、体贴周到、尽善尽美,保证护理任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5]。本研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到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入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本院接神经外科受颅脑外伤治疗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比其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颅脑外伤确诊;②外科手术治疗;③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临床各项诊疗、护理、康复任务。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伴有精神类、肿瘤类、血液系统类、传染类疾病等;③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具体包括相关检查指导;生命体征术前术后监测;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了解患者术后躯体感受,给予疼痛严重患者、焦虑明显患者、失眠多梦患者、切口感染患者等积极有效处理。
观察组强化基础护理同时为患者行细节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细节护理、营养细节护理、疼痛细节护理、并发症细节护理、康复训练细节护理、皮肤细节护理、呼吸道细节护理等。就心理细节护理而言,护理人员在患者清醒后耐心询问其感受,并根据患者语言描述、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如果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较为严重,则在专业医师辅导下进行调节。就并发症细节护理而言,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评估其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措施。如高感染风险患者,加强口鼻腔分泌物清洁力度;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期更换贴身衣物,修剪指甲,剃胡须,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并做好日常空气消杀、地面清洁等工作;关注切口皮肤变化,及时更换敷料;关注术后各导管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滑脱、弯折、堵塞问题。如高误吸风险患者,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帮助患者合理选择食物类型、进食体位、进食方式,并在患者进食后检查与清理口腔残留。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百分制,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6];②疼痛状况: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价,十分制,0分最轻,10分最痛[7];③康复状况:以意识状况、肢体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分别采用GCS(3~15分)量表,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表(0~5级),Barthel指数评分法(0~100分)测定,均得分(等级)越高说明患者康复状况越 好[8-9];④安全状况:统计护理期间感染、压疮、血栓、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⑤满意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评分(Cronbach's α>0.78),百分制,40分以上视为满意,统计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观察组下降明显,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
注:对比本组护理前,&P<0.05,下同。
2.2 两组疼痛状况对比
两组BPI评分在护理后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BPI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BP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BPI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康复状况对比
在护理后两组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但观察组康复状况更好,GCS、Lovett等级、Barthel指数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GCS 评分、Lovett 等级、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4 两组GCS 评分、Lovett 等级、Barthel 指数比较(,分)
2.4 两组安全状况对比
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20.00%,而观察组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满意程度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机械事故等是引发颅脑外伤的重要因素。随着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工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颅脑外伤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当前,我国颅脑外伤年患病人数超过1300万,其发病率约占外伤发病率的20%。颅脑损伤后可能导致脑组织局部结构改变,降低脑部功能,造成伤者残疾或死亡。手术治疗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症状,解除患者生命危险,但术后容易出现脑积水、术后感染、术后压疮等并发症,且患者存在的肢体运动功能损伤、认知功能损伤需要通过康复护理改善。因此,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积极、有效临床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原素敏[10]研究认为传统常规护理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心理护理需求,不利于患者心理精神状态改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故提出优质化细节护理方案,结果显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由以往常规护理的19.05%下降至4.76%,护理满意度由以往常规护理的76.19%,提高至92.86%,生理、躯体、情感、精神等质量水平大幅度提高,证明优质化细节护理能够兼顾患者各方面需求,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与之大致相符,结果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虽然焦虑、抑郁评分均大幅度下降,但接受细节护理干预的患者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得分和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细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存在积极影响。颅脑外伤起病急,病情多危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加之人们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对手术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感,导致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差,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多且严重[11]。细节护理下,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以足够的耐心、细心进行调节,帮助患者重拾自信,重构认知,重换神采,增加患者心理愉悦感、舒适感。与此同时,细节护理下,共见2例(5.00%)并发症,且经抗生素治疗、皮肤强化护理后转归,说明细节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存在积极影响。颅脑外伤患者特征决定其在术后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穿刺位置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细节护理能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预见性护理,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让临床疗护更具安全性。此外,细节护理注重患者躯体症状与功能康复,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可围绕患者疼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损伤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低情况等,针对性制定疼痛管理与康复训练措施,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12]。所以本研究观察组患者BPI评分更低,GCS评分、Lovett等级、Barthel指数更高。另外,细节护理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性,促进了护患沟通,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利于患者满意度提升。本研究中颅脑外伤患者经细节护理,满意度达到95.00%。
综上所述,在为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临床可引入细节护理模式,以此促进患者健康恢复,获取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