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各”与“分别”的多维辨察
2022-09-21班曼
○ 班曼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各”与“分别”是《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三级词汇,作副词时用法较复杂,同时二者用法存在纠葛。因此,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偏误。如:
(1)*他们的课程和你们在印尼读的差不多一样,不过课程有分别2种、一个必须课、另一个选修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印度尼西亚)
(2)*最理想的结交方式在我个人而言是在踏入社会工作之后,双方都有了事业基础,各有稳定的收入,再结交。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新加坡)
(3)?已婚,育有三名小孩,年龄各为十岁、七岁、四岁。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马来西亚)
例(1)的“分别”需删除;例(2)中的“各”需删除或“各有”变成“各有了”;例(3)中“各”改为“分别”更好。
即使是汉语母语者在使用两个词语时也可能会出现错误,如:
(4)*从空中俯瞰,黑城为长方形,各有东西两个城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航拍中国》第二季第3集)
(5)*考完了科二的我,离科三不远的我,我可以告诉你们,30码不算快,考的时候3档和4档来回切换,这两个档的码分别是30到40左右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微博)
例(4)中,主语只有“黑城”一个个体,因此不应用“各”。例(5)中使用“分别”是想要强调“两个档的码”不同,谓语部分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数字,而不应是一个统一的范围,因此“分别”应删除。
学界对“各”已进行了不少研究,首先是对“各”的语义、词性归属等问题的探讨,如张超[1]、王佳珺[2]、邢福义[3]。另外还有不少研究对“各”与“每”的组配能力、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如王江[4]、范彩霞[5]、李文浩[6]、陈忠[7]等。牛长伟、潘海华则分析了“各”与“都”与“每+Num+CL+NP”共现时谓语部分动词及宾语的情况[8]。但已有研究对“各”作为副词时的语义指向、语用意义等涉及较少。学界对“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分别”的语义指向及其导致的歧义问题,如雷良启[9],王仁法、徐以中[10]等。另有一些研究对比分析了“分别”与“分头”的句法分布、语义指向及所修饰的动词等,如钟小勇[11],汤丽丽[12]。但对“分别”的语用意义的探讨较少。另外,学界也尚未有对“各”与“分别”的异同进行的对比研究。
辨析“各”与“分别”的异同,对深化对两个词的认识、词典编纂及其国际中文教学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小三角”理论[13]的指导下,从句法分布、语义特点、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副词“各”与“分别”进行全面的对比。
一、句法分布
(一)句法功能
作为副词的“各”与“分别”,主要位于谓词、谓词性短语或数量短语前作状语。
“各”与“分别”在作状语时,一般都不能充当句首状语。但是“分别”修饰动词成分时可加状语标记“地”,如以下两例:
(6)奇怪的是,在一个人不长的一生里,胡秉宸怎么总是游刃于这两个照他的话来说,是偷人、养私,生子的女人中间,并先后、分别地和她们结为夫妻?
(张洁《无字》)
(7)国家从1997年以来共拨款860多万元,分轻重缓急,对一些急需抢救的文物分别地给予资助,如长沙的走马楼竹简,前后投入了100多万。
(科技文献)
另外,“各”与“分别”常位于动词性成分前作状语,但是当动词前有介词短语时,“各”一般紧挨动词,“分别”则可以位于介词短语之前也可紧挨动词。如下例中,如果是“各”只能位于动词“演示”之前,但“分别”既可位于“演示”之前,也可位于介词短语“给爸爸、妈妈”之前。
(8)结果晚上他们又让我分别给爸爸、妈妈演示一遍。(微博)
(二)所修饰动词成分的情况
副词“各”与“分别”以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为主,所修饰的动词短语的类型可为动宾、偏正、连动、兼语等形式。但二者所修饰的动词成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各”修饰的主要是动词短语,不可修饰光杆动词;“分别”既可以修饰动词短语,也可以修饰光杆动词。
(9)我们几个“老先生”各带一盒饭,先后在炉子上烤热了吃,比饭堂里排队买饭方便得多。
(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
(10)同时,市府办还第三次发文公布了诸暨市“金桥工程”项目奖和组织奖,表彰了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三等奖各7个,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还有5个单位或团体获组织奖,各给予奖励1000元,共发放资金4.8万元。
(科技文献)
(11)少安就很快和村里的一些人,沿着东拉河边,分别去寻找失踪的兰花。
(路遥《平凡的世界》)
(12)这件事不妨我弟兄几个来商量一下子,大家分别负责。
(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9)和例(10)的“各”修饰的都是动宾短语,例(10)中“分别”修饰的是动宾短语,例(11)中“分别”修饰的是连动结构,例(12)的“分别”修饰的是光杆动词,不可换成“各”。
其次,“分别”可以修饰名化动词,“各”不能修饰名化动词。张谊生认为当动词位于“进行”“加以”“受到”等虚化动词后,或者进入“在……下”“在……上”“在……中”结构,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就不再是陈述义而是指称义了,其本身也就获得了名词的部分语法特征,变成了名化动词[14]32。根据调查,我们得出“分别”可以位于虚化动词后或进入相关介词结构修饰名化动词,而“各”不可以。下面四例中的“分别”都不可以换成“各”。
(13)根据方案,将对西安火车站段五百三十余米的城墙缺口进行分别处理,中间一段将建立两个大墩台,与东西两侧恢复的城墙构成一体,形成三跨式的桥梁型城墙。
(《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3年)
(14)利用分叙蒙太奇的手法,既分散又集中地对中物种加以分别叙述,增强了医学电视片的感染力。
(科技文献)
(15)在生育决策权上,城乡均以夫妻共同决定为主,在城市占79.91%,在农村高达82.87%;在夫妻分别决定中,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妻子决定所占比重均大于丈夫,城市妻子决定的比重又大于农村。
(报刊)
(16)10月1日至7日,钱其琛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省长张中伟分别陪同下,先后到德阳、绵阳、阿坝、雅安、甘孜和成都等地考察,并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科技文献)
最后,根据统计,“各”所修饰的动词以单音节动词为主;“分别”所修饰的动词以双音节动词为主。根据在BCC多领域语料库中对“各V”的自动统计结果,出现频次位于前100的动词中,单音节动词有85个,双音节动词有15个。“分别V”结构中,出现频次位于前100的动词中,单音节动词有21个,双音节动词有79个。因此,“各”与“分别”所修饰动词的音节数量倾向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与音节的韵律和谐有关。另外,我们考察发现有时表达同样的语义,“各”一般选用单音节的动词性成分(词或语素),而“分别”常选择由这些单音节动词性成分构成的同义双音节合成词,如下表:
表1 “各”与“分别”常修饰的同语素动词
(三)与其他副词共现的情况
“各”“分别”都可与其他副词连用,总体上“各”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没有“分别”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常见。
参考张谊生副词连用矩阵图[14]226,并结合语料库中的具体用例,我们总结得出:“各”与“分别”在与其他副词连用时,多位于“评注性副词、关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重复副词”之后;多位于“描摹性副词、否定副词”之前;较少与“程度副词、协同副词”连用。
“各”与“分别”与否定副词连用的情况都不多。吕叔湘在词条“各”中指出:除少数四字语,“各”一般不用于否定句[15]223。“各”与否定副词“不”构成的四字语的否定结构主要有“各不相X、各不一样”等,但经调查,除了四字语之外,我们在CCL语料库中还发现下面一些用例,如“各不感兴趣、各不服气、各不使劲、各不受歧视”等。“分别”一般与否定副词“不”构成的表数量的结构连用,如“分别不高/低/迟/超过+数量短语”。
“各”与“分别”可连用,“分别”在前,二者连用可强调所描述事件不同主体的动作行为的独立性。
(17)夫妻俩分别各承包了100亩扶贫果园,其收益作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
(《人民日报 海外版》2017年)
上例中,“夫妻俩分别各承包了……”是强调夫妻俩不是一起承包的,丈夫承包了100亩扶贫果园,妻子也另外承包了100亩扶贫果园。
二、语义特点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副词“各”的解释为“表示分别做或分别具有”[15]223,对副词“分别”的解释为“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15]208。解释“各”用到了“分别”,解释“分别”用到了“各自”,可见二者的语义有重合,但这种相互纠葛的讲解更易造成二语学习者的混淆。
吕叔湘先生将“分别”的用法概括为三类:一个主体对几个对象、几个主体对一个对象、数目相同的主体和客体一个对一个。[15]208通过对语料库中例句的考察,我们发现吕先生的概括并不准确,因为有的使用“分别”的句子,谓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因此并不一定涉及对象。另外,有些情况说不清楚是一个对象还是几个对象。
(18)这一天,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海南马自达三家企业,围绕1.6升排量车型,分别行动起来。
(科技文献)
(19)接着,他又解开他的大衣,将他的两条手臂从大衣袖筒里脱出来,分别做了几个屈伸的动作,发现两臂是完好的。
(莫应丰《将军吟》)
(20)制法:将米粉酌加清水浸软,搅为糊入锅,旺火烧沸约8分钟;将青菜、鱼肉洗净后,分别剁泥共入锅中,续煮至鱼肉熟透,调味后即成。
(微博)
上例中,例(18)我们并未发现谓语动词“行动”对应的对象;例(19)“几个屈伸的动作”是为一个对象还是几个对象,不好判定;例(20)更难确定是几个对象。
具体来说,语义方面,“各”与“分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语义指向及主要修饰动词的语义类型有所不同。
(一)语义指向的情况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有关,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说明、解释某一语法规律。“各”与“分别”被指向的主体或客体的数量必须为二或以上。本文中的例(4)和例(5)之所以不成立,就是因为“各”与“分别”指向的主体或对象的数量均为一。
“各”一般指向动词前的主体,较少指向动词后的对象,一般不同时指向动词前的主体和动词后的对象。
(21)刘三保年轻时,在左臂和右臂上各刺了一条青龙。
(王火《战争和人》)
(22)我们早上上班,找不到装电脑的袋子,猪猪从柜里重新找了个递给我,鞋子拿到脚边给我穿,出门各亲了我们一下。
(微博)
(23)中国队和南朝鲜队各获得3枚银牌和3枚铜牌,奖牌总数并列第二。中国选手徐国清获得了95公斤以上级和无差别级两枚银牌;张国军获得60公斤级的银牌;单岩峰、刘俊林、伊德新分获95、78和71公斤三个级别的铜牌。
(《人民日报》1984年)
例(21)“各”指向动词前的主体“左臂和右臂”;例(22)“各”指向动词后的对象“我们”;例(23)“各”指向动词前的主体“中国队和南朝鲜队”。
“分别”既可指向动词前的主体,也可指向动词后的对象,还可同时指向动词前的主体及动词后的对象,当同时指向动词前后的主客体时可能会产生歧义。
(24)车到长城饭店,不一会儿,两辆载着他朋友的车子,也分别到达了。
(李国《老刀枪》)
(25)吴间天道:“是的,我绝不敢把真品交给别人的,因为那些人可能被对方收买,不过那四个人绝不知道自己所带的不是真品,我分别派出他们,都郑重嘱咐,使他们相信是真的!
(司马紫烟《多情浪子》)
(26)今天上午,几位教练和领队分别找队员谈心,进行了战前动员。
(《人民日报》1988年)
(27)为了把头分得平均,在砍头以前先把他们分成了四队,脸上分别写上了“东”、“西”、“南”、“北”,好像一些麻将牌。
(王小波《青铜时代》)
例(24)“分别”指向动词前的主体“两辆车子”;例(25)“分别”指向动词后的对象“他们”;例(26)“分别”可能指向“几位教练和领队”,也可能同时指向“几位教练和领队”与“队员”,有歧义;例(27)同时指向“四队”和“东、南、西、北”,无歧义。
需要指出的是,当“各”指向动词后的对象时,动词前的主体为单数,并且指向的动词后的对象一般为在前文已出现的确定的对象,不能为突然出现的新对象。但“分别”指向动词后的对象时没有这个要求。
(28)猪猪和弟弟各亲了我和他们爸爸一下。
(自拟)
(29)*猪猪各吃了一个梨和一个苹果。
(自拟)
(30)猪猪和弟弟分别亲了我和他们爸爸一下。
(自拟)
(31)猪猪分别吃了一个梨和一个苹果。
(自拟)
例(28)中动词前的主体包含两个个体,因此“各”不能指向动词后的对象“我和他们爸爸”,只能指向动词前的主体“猪猪和弟弟”;但同样的语境,例(30),“分别”却可以指向“我和他们爸爸”。例(22)中“各”指向的“我们”已在前文出现,是已知的,而例(29)中“一个梨和一个苹果”是突然出现的新对象,因此例(29)不成立;但同样的语境,例(31),“分别”可以指向“一个梨和一个苹果”。
另外,“各”一般不同时指向动词前的主体和动词后的对象,而“分别”可以,这一点通过下面两例的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32)豆豆和猪猪各吃了一个梨和一个苹果。
(自拟)
(33)豆豆和猪猪分别吃了一个梨和一个苹果。
(自拟)
例(32)“各”指向“豆豆和猪猪”,因此豆豆和猪猪一共吃了四个水果。例(33)存在歧义,豆豆和猪猪一共可能是吃了两个水果也可能是吃了四个水果。
(二)主要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
我们在BCC多领域语料库中,对“各V、分别V”结构中不同动词的出现频率进行了自动统计,分别选取了“各”和“分别”所修饰的频次位于前十位的动词,结果如下表:
表2 “各”和“分别”所修饰的频次位于前十位的动词
对比发现,“各”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比较多样。而“分别”修饰的动词主要为判断类动词,如“为、是、作”;描述数量的动词,如“占、增长、达到”等;虚化动词“进行”等。
三、语用功能
(一)出现的语体
总的来看,学界对副词“各”“分别”的语体分布、语用意义等语用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考察其语体倾向性,我们检索了“各V”与“分别V”在报刊和对话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次,结果见表3。一般认为,BCC语料库中报刊语料代表的是书面语语体,对话语料库代表的是口语语体。
表3 “各”与“分别”在报刊和对话语料库中的出现情况
表3中,“各”在报刊语料库中每十万字出现2.70次,在对话语料库中出现1.07次;“分别”在报刊语料库中每十万字出现6.57次,在对话语料库中出现0.20次。由此可知,“各”与“分别”的语体倾向性都非常明显,都常用于书面语语体。另外,“各”在报刊中的出现频次是口语的2.5倍,“分别”在报刊中的出现频次是口语的32.85倍,可推知,“分别”要比“各”更正式。
(二)语用意义
一个词语所强调的语用意义,要通过使用与否的差别或与其他词语的对比来体现。首先,我们来考察作为副词的“各”与“分别”使用与否的差异。我们先来看“各”的情况:
(34)一一班和一二班30人。
(自拟)
(35)一一班和一二班各30人。
(自拟)
例(34)没有“各”,是对主体进行整体的介绍 ,例(35)有“各”,则是将主体拆分成单个个体进行单独的介绍。因此,有无“各”含义不同。
再来看“分别”的情况:
(36)爸爸、妈妈去了那里。
(自拟)
(37)爸爸、妈妈分别去了那里。
(自拟)
(38)我找他们谈了谈。
(自拟)
(39)我分别找他们谈了谈。
(自拟)
(40)他们仨得到了一二三名。
(自拟)
(41)他们仨分别得到了一二三名。
(自拟)
对比例(36)与(37)、例(38)与(39),我们发现当“分别”只指向主体或对象时,强调“不同”(不一起、不同时),有无“分别”,语义不同;但当“分别”同时指向主体和对象时,如例(41)强调一种分配关系,不强调“不同”,有无“分别”,语义相同。
想要更进一步探求副词“各”和“分别”的语用意义,还需要将其与其他副词进行对比。先看“各”“分别”与“都”的对比:
(42)我们都有一个梦。
(43)我们各有一个梦。
(44)我们都去了那个地方。
(45)我们分别去了那个地方。
例(42)、(44)“都”强调主体成员的共同特征;例(43)“各”是对主体所包含的不同个体分开进行介绍,具体的内容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45)“分别”则是强调主体所包含的不同个体的“不同时、不一起”。
最后,我们来看“各”与“分别”在使用上的区别:
(46)你们分别去找他。
(47)*你们各去找他。
(48)你们各去找他一趟。
(49)你们各去找了他,他怎么说?
对比例(46)-(49),我们发现“各”修饰动作动词时,所描述的必须是事件句。所谓事件句就是叙述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事件的句子。事件句的动作是有界的,具体可表现为动词后加“了”或者宾语为数量名结构等[16]。例(47)中的动作“去找他”是无界的,因此“各去找他”不成立,而例(48)、(49)中的“找他一趟”“找了他”都是有界的,因此成立。但“分别”修饰动作动词时,不要求动作有界,比如例(46)也成立。
我们再来看两组例子:
(50)他们俩分别来自一个国家。
(51)*他们俩各来自一个国家。
(52)我们班的学生分别来自三个国家。
(53)*我们班的学生各来自三个国家。
当主体为复数时,“分别”可将主体拆分成单个个体进行介绍,如例(50);也可拆分成不同部分,如例(52),两例都是强调主体来自的国家不同。“各”将所指向的主体拆分成单个个体进行介绍,例(51)的句意为:一个人来自一个国家,没有提供任何新信息,因此不成立;而例(53)将“我们班的学生”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学生进行介绍,一个独立的学生不能来自三个国家,因此也不成立。
综上,通过对“各”“分别”使用与否的差别以及与其他词语的对比,我们得出二者的语用意义为:“各”是对组成主体的单个个体的情况或事件进行介绍,不强调“不同”;“分别”可对组成主体的单个个体或不同部分进行介绍,强调“不同”,或者强调数量相同的主体和对象间的对应关系。
四、结 语
本文主要从句法分布、语义特点、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对“各”与“分别”的异同进行了考察。首先,句法方面,二者都常作状语,并且均不能充当句首状语。但“分别”可修饰光杆动词并且可修饰名化动词,“各”不可以。另外,“各”主要修饰单音节动词,而“分别”主要修饰双音节动词。语义方面,“各”与“分别”都可指向动词前的主体,但“分别”还可单独指向动词后的对象或同时指向动词前后的主体和对象,“各”则较少指向动词后的对象,一般也不能同时指向动词前后的主体和对象。此外,二者主要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也有所不同。最后,语用方面,二者都常用于书面语语体,但语用意义有差别,“各”不强调“不同”,“分别”强调“不同”或主体和对象间的对应关系。
但我们在考察例句时,还在语料库中发现下面这样一个例句:
(54)纤维的心房部分,此外可见3个更小的束分别为上、中和侧房结束,各来自右房内侧壁,cs中部下方和cs侧下方,然后达pavb末端。
(科技文献)
上例这种相同数量的主体和对象间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一般都是用“分别”,而上例中用了“各”,但能找到的用“各”的用例极少。另外,本文例(3),笔者对汉语母语者进行了调查,大多数人都认为“各”应换成“分别”,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使用“各”也可以。语言是在人们的使用中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推测,“各”有可能正在逐渐获得“分别”表示主体与对象间的对应关系这一用法,但具体如何发展,还需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