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临床观察

2022-09-21姜俊玲唐友明朱永苹曾文彬

广西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斑萎缩性体征

姜俊玲,唐友明,朱永苹 ,刘 强,曾文彬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炎性病变,其症状包括持续的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纳差、嗳气、呕吐等,严重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黑便,其症状无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病变程度不完全一致[1]。

慢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腹痛,常在进食或餐后出现,腹胀持续时间长,纳差,易腹泻,常伴有贫血、消瘦等;严重可致出血,如出现呕血、黑便。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大部分可治愈,极少部分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预后与年龄呈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轻症也可逆转。由此,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时,应在疾病初期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时期即开始干预,早干预早受益。笔者应用安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以及门诊就诊患者,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67(47.42±12.53)岁;病程2~9(4.90±1.81)年。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1~65(48.10±10.83)岁;病程1.5~10(5.10±1.7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2]①症状:上腹部疼痛(无规律性,性质为上腹部的灼痛、隐痛或者胀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②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点状、条状或片状红斑、黏膜粗糙不平、水肿或渗出,出血点或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现红白相间(白相为主),呈颗粒状或结节样;黏膜皱襞变平或者消失;其血管显露。③病理诊断:固有腺体的萎缩(萎缩性胃炎),否则为非萎缩性胃炎。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中医辨证分型符合寒热错杂证:①主要症状:胃痛;②次要症状:腹胀、口干、口苦或口淡、纳差、大便溏烂;③舌脉象:舌苔黄腻或黄厚,脉弦。

1.4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20~70 岁;②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经14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

1.5 排除标准 ①不服从医嘱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者;③合并有心脑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④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者;⑤精神疾病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四联抗Hp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16),每次20 mg,2 次/天,餐前半小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51),每次1 000 mg,2 次/天,餐后口服;克拉霉素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 H10900086),每次 500 mg,2 次/天,餐后口服;胶体果胶铋颗粒(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560),每次0.3g,2次/天,餐前口服。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安胃汤口服,药物组成:姜半夏9 g,黄连3 g,干姜3 g,薏苡仁15 g,百合10 g,乌药6 g,丹参10 g,白芍10 g,木香5 g(后下),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疗程均为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中医症状体征积分 根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4]中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症状评分量化分级表制定评分标准。临床症状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要症状(胃痛)分别记0、2、4、6 分,次要症状(呕恶,食欲不振,纳差,便溏)分别记0、1、2、3 分。无症状表示从未出现此类症状;轻度表示偶然出现,1 h 内可自行缓解,不影响生活作息;中度表示症状明显,1~3 h 内可缓解,影响生活作息;重度表示症状严重,3 h 内不可缓解,明显影响生活作息。舌脉象分为正常和非正常,分别记为0、1分。

3.1.2 胃镜下胃黏膜红斑表现分级评定 根据《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5]中对胃镜下胃黏膜红斑的表现进行评定。胃镜下胃黏膜红斑的表现分级分为无、轻、中、重3 级。无表示胃镜下黏膜正常,无红斑表现;轻度表示胃镜下红斑表现呈分散或间断线状;中度表示胃镜下红斑表现呈密集斑点或连续线状;重度表示胃镜下红斑表现呈广泛融合。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疗效指数减少>70%且≤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疗效指数减少>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疗效指数减少≤30%。疗效指数按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治疗前症状和体征积分)/治疗前症状和体征积分×100%。

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各有5 例患者出现失访,最后两组各有35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 时间 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组35对照组3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34±2.88 4.24±1.88①②10.10±1.78 5.73±2.10①

3.4.3 两组胃黏膜红斑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胃黏膜红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黏膜红斑改善情况比较 (例)

3.4.4 两组Hp 转阴率比较 治疗4 周后,观察组Hp转阴33例,转阴率为94.3%(33/35),对照组Hp转阴27例,转阴率为77.1%(27/35)。观察组Hp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χ2=4.20,P<0.05)。

4 讨 论

慢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胃痛”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7],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有记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黄帝内经》还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寒热的关系,《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记载“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其中“阳”指阳明胃腑,“阴”指太阴脾脏。胃主降浊,阳明之病,容易化热,故病易为实热之证。脾主运化升清,病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清阳不升,湿易伤脾,故脾病多虚、寒证。《素问·调经论》中提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內寒”,因此临证时应辨阴阳虚实寒热。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寒热错杂证临床表现或偏于寒,或偏于热,需仔细分辨,需根据病情调整各类药物的用量,做到恰到好处,方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安胃汤是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的经验方[8]。该方根据寒热错杂病症特点,以平调寒热、消痞止痛为原则,结合岭南人体质,参考《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加减而来。方中黄连泻火解毒,干姜温中祛寒,二者寒热兼施,辛开而苦降;合半夏、苍术和胃降逆、燥湿而开结,消痞除满。黄连、干姜用量变化,可调节方中寒热属性。百合味甘而性凉,能泻胃腑治邪热,养护润土之津液,补中养胃益气。乌药顺气开郁,为治疗胸腹逆邪要药,一切病痛之属于气逆皆可用[9]。白芍、甘草既酸甘化阴生津液,又可缓急以平痉痛。丹参、木香乃取丹参饮之意[10],用之凉血祛瘀,行气止痛。安胃汤组方体现了调理胃气为主,兼顾肝脾的治疗原则。

本研究表明,安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该病的诸多临床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红斑萎缩性体征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木星的小红斑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