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海上作业期间应急献血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21张蓉王顺蒋学兵
张蓉,王顺,蒋学兵
输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替代的救治手段,血液是严重灾难或突发事件中应急医疗保障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救治物资[1]。面对突发用血事件时,血液如何供给、如何有效保障是我国舰船在海上作业期间面临的新课题。建立安全、科学、具有时效性的应急献血队伍,可以提高应急血液保障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舰船任务人员伤亡。
1 舰船海上作业期间应急献血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 我国舰船海上作业任务转型驱动海上血液保障发展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宽广的海洋国土,随着全球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深化,海军正逐步实现由浅蓝走向深蓝的转型,任务也已由单一的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转变为能够应对多种海上安全威胁,遂行与新时代国家利益拓展相适应的多样化任务。在新形势下,我国舰船执行海上作业任务越来越多,突发事件与伤病用血的概率也随着海上作业任务的日益频繁而增加。然而在远离岸基、浩瀚无边的大洋上,海区环境恶劣,气象条件多变,风浪、灾害性天气对海上作业舰船都有较大的影响,这就对舰船应急血液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
1.2 我国舰船海上作业期间应急血液保障面临的问题 舰船执行海上作业期间,血液供应连续性的阻力大,血液保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高,使得血液保障的方式与岸基保障有较大的差别[4]。海况、气象、水文条件复杂,舰船远离陆地,海上补给困难。同时,随着近年来血液供应紧张的形势在全国范围内由局部性、季节性、结构性向广泛性、持续性蔓延,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5],血液筹集变得十分困难。以液态实物储备的血液保障模式较难保障大量用血伤员的医疗救治。再加上血液保存期限短,储存、运输要求高,不宜长期、大量储备,以上问题大大加剧了舰船海上作业期间应急血液保障的难度。
1.3 国外建立“流动血库”经验 从创伤救治“白金10 min、黄金1 h”的需求来讲,及时的输血治疗和血液供应,对抢救伤员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6]。美军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战伤死亡的伤员中48.6%无生还可能,但51.4%可能救活的伤员中有80%死于重度失血。此外,美国每年大约3 万可能救活的创伤性出血患者因出血而死亡。因此,输血治疗是战场或危重救治的重要手段,安全、足量的血液保障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环节[7-8]。国外在战伤救治应急血液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美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在越南、索马里、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历次战争和冲突中,在前方救治机构储存的血液消耗殆尽或无法及时补充时,均开展应急采集新鲜血液以救治伤员。2011 年6-10 月,美军在阿富汗战场的医疗队将当地军事人员按血型建立了“流动血库”,即应急献血队伍,收集了93 U 的全血用于出血伤员的紧急救治。这证明“流动血库”可以提供快速、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美海军还会在舰员之间建立互助性的献血链,以便随时应急采血,保证血液的供应[9]。
2 我国舰船应急献血队伍建设实践
笔者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医疗队2010-2018 年跟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远海岛礁医院医疗帮建任务以及某大型舰船海上训练任务期间血液保障的经验做法,为舰船海上作业期间血液保障应急献血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2.1 医院船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通过执行7 批次医院船“和谐使命”任务,已经建立了1 套完整的医院船应急采供血机制。“和谐使命”任务由于航行时间长,未携行实物血液,每次任务出发前,筛选全船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员建立“流动血库”。应急用血时,启动《医院船应急采供血预案》,即船上人员互助献血救治伤员[10]。在国外开展手术时,启动了应急献血员备血模式,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任务期间应急献血队伍组成的“流动血库”成为主要的血液保障模式。
2.2 远海岛礁医院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 2016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在远海某岛礁医院帮建任务期间,7 批次任务共建立了2 000 余人的应急献血队伍,每批次300 余人,以医疗队员、驻礁人员和建设者为主。虽然在帮建任务中,未发生应急采血事件,但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为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托底性的保障作用。
2.3 大型舰船海上训练任务期间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于2014 年9 月至2018 年3 月参加某大型舰船海上训练的8 批次医学保障任务期间,血液保障以岸基某采供血中心提供的实物血液储备为基础,同时建立了由舰船任务人员组成的应急献血队伍,把舰船上非主要操作岗位的人员纳入应急献血队伍,建立了“流动血库”,将其作为血液保障模式的重要补充。如若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携行实物血液无法满足需求时,可启动“流动血库”应急采血。
2.4 应急献血队伍建设流程 依据既往任务,笔者规划了应急献血队伍建设流程,见图1。
图1 应急献血队伍建设流程图
3 依法建立规范性实战化的应急献血队伍
3.1 献血招募与动员 在海上作业任务出发前即指派输血专业的人员深入到基层舰船人员中开展献血招募与动员工作,这对应急献血队伍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可利用6 月14 日“世界献血者日”等特殊日子,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对无偿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的学习,使官兵明白“血液可以再生”的道理[11]。同时,也要让献血员了解献血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以及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12]。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定期推送各类有关献血宣传题材的资料,切实有效地提高和巩固应急献血人员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程度和献血意愿[13]。要告知献血员献血必须遵循无偿自愿原则。对于筛选合格的献血员要签暑自愿无偿献血知情同意书。对于纳入应急献血队伍的人员不建议在其他采供血机构自行献血。
3.2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应急意识 首先,任务舰船领导要高度认识血液应急保障在海上作业任务期间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通力合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结合舰船医疗单元自身特点及舰船人员特点,建立长效稳定、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应急献血机制。其次,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舰船指挥所-医务中心-输血技师的三级垂直管理或者是舰船指挥所-医务室两级垂直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岗。应急献血队伍要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4]筛选献血员,以确保用血安全。并安排专业人员每月对献血员进行应急培训,以培养与树立献血员的应急意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能从平时状态转变为应急状态。
3.3 增强实战化训练,突出时效性 由于参加舰船海上作业任务的人员都是青壮年,且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性,保证了应急献血队伍的有效建立。对献血员要进行实战化训练,每季度进行1 次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全流程演练与考核,确保每名献血员熟悉献血流程,确保献血工作有序进行,缩短献血员应急献血的响应时间。当遇突发大量用血事件,任务携行血液实物储备不能满足需求时,通过启动应急采供血预案,从应急献血队伍中已经筛选合格的人员中直接采集血液,保障了突发应急事件的用血,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确保了采得下,供得上,安全有效[15]。为突出应急献血队伍的时效性,将入库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献血梯队。可以按照血型分类,把应急献血队伍分成2 个梯队,即O 型血和非O 型血。当发生大量用血事件,且不知道伤员血型,情况十分危急时,O 型献血员列为第1 献血梯队,非O 型血的献血员为第2 献血梯队。还可以按工作岗位分类,把应急献血队员中的非主要操作岗位和伴随保障人员列为第1 献血梯队,其他岗位的献血员列为第2 献血梯队。应急状态时也可将轻伤员列入献血队伍。
3.4 实行专人动态管理,人员定期周转 对每位应急献血队伍里献血者的详细信息(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体重、部职别、联系方式、血型和最后一次献血的日期、免疫九项、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设专人管理,建立电子档案,留存纸质信息,且每季度进行梳理,核实人员信息,一旦人员信息有变动应及时更改,以保证应急献血队伍数量的稳定性。应急献血队伍人员按照所在舰船的部门进行分组,设组长为联络员,负责人员信息变更的上报工作。每名献血员应登记2 种以上的联系方式。如遇特殊情况(患各种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等不适合献血的疾病),及时上报医疗救治单元指挥组。
4 讨论
我国舰船海上作业任务的转型驱动了海上后勤保障事业的发展。后勤保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血液的保障,作为血液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储备是最为及时有效的血液保障补充方式[16]。通过医院多次执行海上作业任务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建立应急献血队伍,并加强对其建设与管理,对于突发用血事件起到了托底性的作用,对于舰船海上作业期间血液保障的模式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着眼未来,舰船海上作业期间对于严重创伤大出血、烧伤等伤员,如果能及时提供新鲜全血、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将极大地提高伤员的救治成功率[17]。美军在战现场开展血小板单采技术[18],以适应伤员对血小板的需求。当舰船在海上作业期间发生应急用血事件,伤员进入专科救治阶段时,可以现有的应急献血队伍为基础,建立符合现代海上血液保障需求的应急成分血献血队伍,需要什么献什么,并对献血队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训练。创伤急救的新理念是靠前保障、靠前救治,这就要求任务医疗队本着“平时怎么建,常态怎么练,急时怎么用”的原则,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提高血液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