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的效果研究

2022-09-21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不适感喉部颈椎

马 果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34600)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目前治疗相关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其可减小神经根和脊髓压力,恢复颈椎的正常形态,常用来治疗颈椎骨折、退行性病变等,而ACDF实施过程中的气管插管、手术牵拉等操作易对患者的咽喉部造成损伤,进而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1]。有研究[2]表明,ACDF术后早期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概率达到79%左右,其中有约20%的患者可发展为长期的慢性吞咽困难,而吞咽困难除进食时有不适感外还可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3]称,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持续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ACDF术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监督部门同意,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ACDF治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接受ACDF治疗,且年龄在18岁以上;②手术后1周仍有吞咽困难表现,符合吞咽困难的临床标准[4];③无椎前骨赘压迫食管,术前无吞咽困难;④患者以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有引起吞咽困难的疾病病史,如脑梗死;②伴有颈部感染、畸形等;③合并有恶性肿瘤、骨质疏松、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等;④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使用随机抽签法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46~68岁,平均(57.33±9.18)岁;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17例,脊髓型32例,混合型7例;手术节段:C3~4段10例,C4~5段13例,C5~6段20例,C6~7段13例;手术入路方向:右侧42例,左侧14例。实验组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48~69岁,平均(58.02±9.09)岁;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18例,脊髓型33例,混合型5例;手术节段:C3~4段9例,C4~5段15例,C5~6段21例,C6~7段11例;手术入路方向:右侧43例,左侧13例。两组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手术节段、手术入路方向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在院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排痰指导、饮食指导、卧床排便指导、卧床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健康宣教等,患者出院后接受电话随访,1次/月,直至手术后6个月结束。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训练至手术后6个月结束,具体内容如下:①咬牙训练:指导患者上下牙用力咬合,舌尖抵在上下牙之间,保持上下唇紧闭,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吞咽动作,感受舌肌和颈部肌肉的收缩;②舌部训练:手指摆出“V”型放在唇边,将舌头伸出置于“V”型中间进行吞咽动作;③舌部抗阻训练:指导患者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左右做自主运动,之后在舌头活动方向施加适当阻力,使舌头保持与阻力对抗5s,之后换其他方向进行抗阻训练;④喉部训练:将右手食指、中指放在喉结位置,上下唇紧闭,舌尖抵在硬腭处,经鼻吸气后进行吞咽动作,感受喉部上升,此时手指按在甲状软骨处,尽量延长喉部上升的时间,保持5s后结束吞咽动作;⑤颊部训练:指导患者重复进行鼓腮、缩腮动作;⑥声带训练:保持平稳呼吸,发出a、i、u音,并尽量延长;⑦下颌训练:将嘴微微张开,下颌缓慢向右侧移动,无法再向右移动后保持30s,之后下颌向左、前、后重复上述动作。患者进行上述吞咽训练内容5次/d,各动作做10组/次。

1.3观察指标 ①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使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5]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食用流质、固体食物无吞咽不适感为0级;食用流质食物无吞咽不适感,而食用固体食物偶尔有吞咽不适感为Ⅰ级;食用流质食物无吞咽不适感或偶尔有不适感,而食用固体食物经常有吞咽不适感为Ⅱ级;食用流质、固体食物均经常有吞咽不适感为Ⅲ级。②生活质量:使用安德森吞咽困难生命质量量表(MDADI)[6]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总体4个评价维度,共20条评价项目,各项计1~5分,量表总分2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两组吞咽困难严重程度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的Bazaz吞咽困难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困难严重程度比较[n(%)]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MDAD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MDAD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ACDF术后患者发生吞咽困难主要与手术损伤咽喉部软组织或神经、手术过程中对气管、食管进行牵拉、压迫等有关,而绝大多数吞咽困难患者可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改善吞咽困难[7]。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另实施吞咽训练干预,旨在通过改善患者咽喉的运动范围、肌肉活动度来降低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实验组患者接受的吞咽训练干预主要包括咬牙、舌部抗阻、喉部、颊部、声带、下颌训练等内容。有研究[8-9]表明,舌部抗阻训练有利于增加舌肌力量,促进舌骨上抬,进而有助于降低食管上端括约肌压力,提高口腔、咽部压力,促进食物顺利进入食道,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同时喉部训练能够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咽喉部肌群收缩功能,进而促进手术造成的咽喉部周围软组织水肿吸收,提高吞咽功能。另有报道[10]称,对唇部、颊部、下颌部等吞咽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相关运动神经建立反射弧,形成新的传导通路,进而改善吞咽功能,同时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可对相关运动神经末梢产生直接刺激,进而改善吞咽器官的局部血供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的Bazaz吞咽困难评分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ACDF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发生常导致患者在进食时出现尴尬、自卑、焦虑等情绪,同时由于进食受限,患者的个人、社会活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完成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较为吃力,且易发生误吸、呛咳等,受以上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常有所下降[11]。有研究[12]表明,吞咽障碍患者病情的好转有利于促进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MDAD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ACDF术后可提高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吞咽训练干预应用于ACDF术后吞咽困难患者可降低吞咽困难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结论有待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不适感喉部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低压内缸落地凝汽器喉部结构设计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慢性喉炎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