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临床常用口服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与探讨
2022-09-20田柱鸿张荣国
田柱鸿 林 青 张荣国
(1 山东省平邑县妇幼保健院/内科 山东 平邑 273300 2 平邑县平邑卫生院/内科 山东 平邑 273300 3 平邑县流峪镇卫生院/内科 山东 平邑 273309)
引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且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医疗体系改革的推动下,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临床中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医学水平的提高,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愈发明显。在消化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会使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的声誉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消化内科医生必须建议“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消化内科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以此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月-2021年5月就诊(就诊)的170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所有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932例、76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值为76岁,年龄最小值为21岁,年龄的平均值为(53.51±5.26)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P>0.05)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明显的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本院消化内科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同时分析资料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重复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药物剂量过大、联合用药后毒副作用增强等是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因素,对2016-2021年不合理用药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使用统计后的数据除以不合理用药总数量,计算出不合理用药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平均年龄等资料属于研究过程中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范围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作为相关资料的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统计后,采用(x±s)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统计后采用百分比(%)的检验方法;检验数据时有较大的差异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6年1月-2021年5月,1700例消化内科患者,常用口服药物不合理的现象有603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35.47%);其中282例发生于2016-2018年,229例发生于2019-2020年,92例发生于2021年,所占比例分别为(46.77%)、(37.98%)、(15.26%);重复用药138例,所占比例为(22.89%);不合理联合用药139例,所占比例为(23.05%);药物剂量过大271例,所占比例为(44.94%);联合用药后毒副作用增强55例,所占比例为(9.12%)。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603例消化内科常用口服药物不合理用药的数据分析(n/%)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收治消化类疾病患者的主要场所,该科室的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科室药物合理使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许多药物应用于消化内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种类较多。同时消化内科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对药物的需求量较大,增加了药物的使用量。所以,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影响消化内科工作质量,临床医生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合理的制定用药方案。本研究表明,研究开始至结束期间,共有603例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2016-2018年、2019-2020年、2021年分别有282例、229例、9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6.77%)、(37.98%)、(15.26%);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重复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药物剂量过大、联合用药后毒副作用增强等,分别占比22.89%(138/603)、23.05(139/603)、44.94%(271/603)、9.12%(55/603)。以下对各类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重复用药。药物的种类较多,不同药物由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虽然如此,但许多药物的化学成分较为类似,另外还有部分化学成分不同的药物,其药理作用存在相似性,甚至一致。这种情况下,患者接受治疗时医生仅根据药物的名称进行给药,就会导致相同或相似药物累积使用,十分容易造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从而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
(2)不合理联合用药。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接受消化内科治疗的过程中,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法较为常见,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情况发生,其主要表现是,药物联合应用后,药物效果并未得到提高,而且药物之间产生拮抗作用。例如,临床中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时,该药物对肠胃蠕动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此时药物服用后较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排泄,此时抑酸药物的吸收力增加[1]。所以,医师在对患者开药时,需要充分考虑药量增加的情况。药物拮抗是药物配伍时的主要禁忌之一。临床总常见的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药物的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物与铁剂类药物的联合使用、铝碳酸镁片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联合使用、红霉素肠溶片与碳酸氢钠药物的联合应用、蒙脱石散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等。不同药物其治疗效果均不相同,药物的基本药效虽然在联合用药后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患者接受此类联合用药后,其病情的治疗效果也不够理想。
(3)药物剂量过大。在临床药物使用过程中,对药物剂量增加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用药不合理现象。例如,临床中应用H2受体拮抗剂药物时,正常情况下患者口服1次该药物,服用后患者的血液浓度能够维持12h,因此每天服用2次效果最佳。再比如,泮托拉唑类药物,其在服用的过程中,正常为每天1次,不可过量服用,否则将造成严重后。再比如:抗生素是临床中的常见药物,需要患者长时间服用,一般药物效果在服用后的2周至3周出现,若服用时间增加,就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
(4)联合用药后毒副作用增强。合理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药物效果,若不合理就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例如西咪替丁联合西泮类药物,其属于不合理联合用药情况,其应用后会导致患者的呼吸抑制加重。另外,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还包括药物拮抗作用,例如抗菌药物和活菌制剂,患者的肠道菌群可通过抗菌药物进行适当的调节,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了清除肠道内致病菌的作用,若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就会导致抑制活性以及抗菌作用消失,药物效果下降甚至无效。铋剂与抑酸药,铋剂和胃酸共同组成铋盐,在患者的胃黏膜中不断积累和沉淀,对溃疡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幽门杆菌的产生。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时,其胃内Ph会出现上升的趋势,所以在治疗时不建议联合使用药物。西咪替丁与硫糖铝,就硫糖铝而言,其想要和胃黏膜中的蛋白质有效结合,必须保证PH值低于5。而在应用西咪替丁的过程中,胃酸的正常分泌会得到抑制,此时胃内Ph值出现上升趋势,此时如果胃酸提高,那么胃内环境将发生改变,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酸性环境遭到破坏,此时硫糖铝的正常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此时硫糖铝的药物效果将无法发挥,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该避免西咪替丁和硫糖铝的联合应用。再比如,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时,患者胃肠道的蠕动可能得到促进,此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排泄速度加快,抑酸药物的吸收可得到增加。所以临床中使用拮抗剂时,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出现药量增加的情况发生。在药物配伍中,其主要禁忌是药物拮抗,在临床中联合应用的情况较为多见,常见的不合理联合应用类型包括:碳酸氢钠与红霉素肠溶片、铁剂与质子泵抑制药、抗菌药物和蒙脱石散、碳酸氢钠与阿司匹林、奎诺酮类药物和铝碳酸镁片。不同的药物应用过程中其效果不同,药物联合使用的过程中其药效虽然不会受到影响,但在患者病情改善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也不够显著。
不合理用药情况想要改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科室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设计药物使用表,一方面是提醒家属按时、按量为患者提供药物,另一方面是供医生查阅,表内要明确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用药时间和剂量。另外医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加强监督,并给予正确的指导[2]。(2)医护人员加强沟通,提高自身的用药知识,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医生与药师之间要保持沟通通畅,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同时适当地调整用药方案。(3)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熟练地掌握各用药方法,保证用药的合理性。(4)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的培养,提高其安全意识,并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当前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临床中关于药物使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加。且相关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渐增多。在对消化内科疾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想要确保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知识,同时让患者掌握相关药物的基础知识。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保证合理性,需要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以此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