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策略改良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09-20张学明李佳利雁霞
张学明,李佳,利雁霞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精神科2,广东惠州 516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具有病情迁移、反复发作、病情加重等特点[1]。该症患者可有幻觉、幻听、环视、被害妄想、情绪波动异常、意志力减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表现,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精神残疾或衰退[2]。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是一种对大脑进行电刺激的疗法,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效果[3]。但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法虽然起效快速、效果确切,但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副作用,其中较为严重的是遗忘[4]。因此,为了取长补短,笔者提出一种新的MECT策略,即混合策略,通过更改ECT电量模式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副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混合策略改良电抽搐(ms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研究。纳入标准:(1)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2)处于急性发作期;(3)能够配合完成各项诊疗者。排除标准:(1)MECT禁忌者;(2)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3)滥用酒精者;(4)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5)正在使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6)不能配合诊疗者。按照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8~60岁,平均(41.26±3.72)岁;病程1个月~30年,平均(7.31±2.18)年。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60岁,平均(42.03±3.79)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7.50±2.3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MECT治疗。具体方法:常规禁食8 h,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静脉推注阿托品(生产厂家:安徽城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丙泊酚(生产厂家: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待麻醉起效后再静脉推注氯化琥珀胆碱(生产厂家: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然后给予面罩供氧,采用治疗仪治疗,仪器为醒脉通Ⅳ型多功能电痉挛治疗仪(生产厂家:美国SOMATICS公司),用于通电治疗和监测患者的脑电图,电量(mc)=年龄×5,电流为8 00 mA,脉冲宽度为1.0 ms,频率为30~70 Hz,刺激时间为3~6 s,共治疗12次。观察组患者采用msECT治疗,前4次电量设置与对照组一致,第5次开始降低电量(约3焦耳左右),共治疗12次。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第一个月每周3次,第二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1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1)治疗效果: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包括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总分。BPRS中所有项目采用7级评分法,即无症状、可疑或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总分为18~12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疾病越严重[6]。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PANSS共30项,每个项目按精神病理水平递增7级评分进行,分别为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7]。(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8]采用PANS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PANSS评分减少75%及以上为治愈。PANSS评分减少50%~74%为显效;PANSS评分减少25%~49%为有效;PANSS评分减少不足25%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7,P=0.010<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比较(±s)
?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31,P=0.026<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青壮年是该病的多发时期,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可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9]。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已成为造成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广泛的精神疾病之一,因此,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是一种对大脑进行的电刺激的疗法,被认为对重度抑郁症和药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效。然而,很多患者因为担心MECT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特别是遗忘等认知功能的损害,拒绝MECT的治疗,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的确,MECT治疗的副作用相当广泛,从急性期的头痛头晕、感觉混乱到可能长达6个月的记忆损害和其他认知功能损害均广泛存在。虽然已经有一些没有那么多严重副作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新型治疗方法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新型的治疗方式在疗效上,特别在面对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尚不能与MECT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改进MECT来在保留它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它的副作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强大的潜在受益。
电抽搐疗法治疗机制是将电流输送至患者的大脑,引起癫痫抽搐发作,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表明,MECT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效率可高达90%,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康复病程[10]。但目前医学界发现了一个新的观点,抽搐能否被诱发可能与MECT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无关,而反而与MECT相关的副作用有关,也就表明,抽搐可能是不必要的,甚至会给患者造成伤害。这表明可能目前常规的MECT电量过高,而降低电量可能在治疗的作用下降低不良反应[11]。还有一种方法为无发作电抽搐治疗(NET),从治疗开始到结束比较平稳、线性。在副作用方面,MECT更为明显,且多在治疗3~5次后表现出来,为了取长补短,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MECT治疗策略-混合策略,即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治疗12次,在前3~4次时会较快,但在4~12次时会逐渐放缓速度,设置为约3焦耳的类似于NET所采用的电量[12-13]。期望通过这种混合电量设置的策略能够快速缓解精神症状,且能利用NET的副作用小的优势,既避免了常规MECT巨大的副作用,还避免了NET对于抑郁症状较慢的初始缓解速度[14-15]。
但由于目前采用该治疗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缺乏数据,于是本研究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先行验证试验来初步探索该概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显示,采用msECT治疗的患者BPRS评分(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总分)、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MECT治疗的患者,采用msECT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采用常规MECT治疗的患者。说明了msECT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患者抑郁、木僵、敌对攻击、兴奋,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本研究对两组治疗期间观察发现,采用msECT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说明msECT总电量远远小于MECT,且在第5次治疗后不大可能诱发抽搐,因此,msECT所伴随的副作用远小于MECT。
综上所述,msECT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于该治疗模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且病例数较少,今后还需通过观察更多病例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