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9-20

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精神病检出率家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学习节奏加快,焦虑障碍患病率明显增加。焦虑障碍是一组以过分恐惧、紧张、担心、明显躯体化症状为主要体验的情绪障碍,全球患病率为6.5%[1]。儿童青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增加的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自身各方面又尚未成熟,使得儿童青少年更易产生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成为焦虑障碍的易感人群。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则可能导致多种身心疾病,严重影响其以后的继续受教育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检出率为12.3%~34.6%[2~7],是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本研究将对重庆市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和影响因素,了解儿童青少年焦虑情况,探讨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所有材料和数据来自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所有区县内随机抽取街道(乡镇),在街道(乡镇)辖区内随机抽取学校,在抽取学校内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随机抽取班级,对所抽取的班级进行整群调查,即在告知问卷调查目的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说明此问卷仅供研究使用,根据自愿原则对全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均采用匿名形式,问卷共包含三个部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共回收问卷10 837份,心理健康核心知识计分完全的问卷10 791份,其中达标7 235份(66.8%),不达标3 556份(32.8%);GAD-7计分齐全的问卷10 211份(94.2%),筛选出焦虑1 152份(11.3%);所有资料齐全即有效问卷10 038份(92.6%),筛选出焦虑1 136份(11.3%)。其中男生5 020名,女生5 018名;汉族8 941名,非汉族1 097名;小学3 368名,初中3 468名,高中3 202名;城镇户口4 800名,农村户口5 238名;独生子女2 543名,非独生子女7 498名;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 581名,初中4 410名,高中或中专2 513名,大专及以上1 534名;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 151名,初中4 251名,高中或中专2 243名,大专及以上1 393名;父母关系非常和睦4 906名,比较和睦3 017名,一般1337名,不太和睦446名,很不和睦332名;家庭经济很宽裕548名,中等6 726名,中下2 085名,比较困难679名;内向特征3 662名,外向特征6 373名;急性子6 006名,慢性子4 032名;家族中有精神病史252名,家族中无精神病史9 786名;医保保障全有7 689名,部分1 958名,没有391名;与父母同住6 573名,与母亲同住1 434名,与父亲同住461名,不与父母同住1 570名;核心健康知识达标6 732名,不达标3 306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与方法 (1) GAD-7:由Spitzer RL等[8]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所编制的一个简明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国内外研究均显示GAD-7对焦虑情绪筛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11],GAD-7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4级评定,总分为主要统计指标,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总分0~4分为无焦虑或不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评分取10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大[12]。故本研究定义总分≥10分为GAD-7阳性结果,判定为有焦虑情绪;<10分为GAD-7阴性结果,判定为无焦虑情绪。(2)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编制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13],共10题,均为判断题。分别为:①不良情绪不会引发身体疾病;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③得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因为心理脆弱、自己想不开;④睡不好可能是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⑤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越早治疗越好;⑥精神心理疾病服药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减少药量一边观察;⑦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影响;⑧老年人加强社交活动有助于减缓大脑功能衰退;⑨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好转和康复;⑩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每题10分,满分100分。10题得分总和,即为总分,得分80分以上为知晓率达标。①、③、⑥、⑦题正确答案为错,②、④、⑤、⑧、⑨、⑩题正确答案为对。(3)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民族、学段、户口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性格特征、家族中有无精神病史、有无医保保障、是否与父母同住。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AD-7筛选阳性的单因素分析 10 038份有效问卷中,检出焦虑1 136名,检出率11.3%。不同性别、民族、学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性格特征、家族中精神病史、医疗保障、与父母同住情况、健康知识总达标情况焦虑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格内向的焦虑检出率高于性格外向的(P<0.01);急性子的焦虑检出率高于慢性子(P<0.01);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焦虑检出率高于无精神病史的(P<0.01);医保保障全有的焦虑检出率低于有部分的,但高于没有的;与父亲同住的焦虑检出率高于与母亲同住的和不与父母同住的,最低的为与父母同住的;健康知识总分达标的焦虑检出率低于不达标的(P<0.01)。其他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GAD-7筛选阳性的单因素分析[n(%)]

2.2 GAD-7筛选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3项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有焦虑情绪检出(无=0;有=1)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逐步向前法建立回归方程模型,以P<0.05作为进入方程标准,最后进入该回归方程模型的变量共有10项,分别为性别、学段、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家庭经济、内-外向性格、急-慢性子、家族中有无精神病史、有无医保保障和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P<0.05)。该回归方程模型的-2lnL=6 640.123,Cox-SnellR2=0.044,NagelkerkeR2=0.086,Homser-Lemeshow检验P=0.454,模型拟合尚可。该回归模型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女生较男生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增高(OR=1.555);高年级较低年级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增高(初中OR=2.070、高中OR=2.168);父母关系越不和睦融洽,孩子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越高(比较和睦OR=1.571、一般和睦OR=2.271、不太和睦OR=3.400、很不和睦OR=3.238);与内向性格相比,外向性格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降低(OR=0.776);慢性子比急性子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降低(OR=0.675);家族中无精神病史较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焦虑情绪检出风险低(OR=0.705);家庭成员中只有部分有医保的较家庭成员全有医保的出现焦虑情绪的风险增大(OR=1.240);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达标者较不达标者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降低(OR=0.788,95%CI=0.688~0.901),与不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的风险相当(OR=0.804,95%CI=0.707~0.914)。见表2。

表2 GAD-7筛选阳性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焦虑情绪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儿童青少年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1.3%,低于绍兴(12.3%)[7]、合肥(13.2%)[2]、上海(16.4%)[3]、大连(18.8%)[4],远远低于重庆另一项1 573人的调查研究(38.2%)[5]。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的不同有关。本研究将GAD-7总分4~9分的轻度焦虑剔除在外,同时研究对象覆盖小学在校学生,对于刚进入学校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并未感受到升学带来的压力,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习、升学以及人际交往相关的压力与日俱增,出现焦虑情绪的几率也逐渐增加[14,15],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本研究发现户口类型对焦虑情绪无显著影响,但周伟等[15]发现城镇户口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情绪。是否独生子女对焦虑情绪无显著影响,这也与国内其他研究[2,3,15~17]相同。在性别上,女生较男生更易焦虑,与朱小兵等[5]、周伟等[15]、Raheel H[18]、曾瑞华等[19]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男女生理差异、社会对女生的刻板印象以及家庭教育有关。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远远高于男性,而雌激素能够作用于遍布整个大脑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增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以及作用于情绪加工的脑区达到调控情绪的作用,同时伴随着雌激素分泌的周期性波动,更易发生情绪波动,导致焦虑情绪的出现[20~22]。另外,女生也更易感受到许多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外部压力,如外貌、身材、成绩、自身安全等,从而增加焦虑感。不过徐宁等[17]、张昌等[18]的研究则表明性别与焦虑无相关性。此外父母关系越不和睦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与刘洋等[3]、万爱兰等[23]研究一致。儿童青少年个性差异也对焦虑的产生有影响,性格越内向的越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与国内其他研究[3,6,15]结果一致。急性子也比慢性子更容易焦虑,不过朱小兵等[5]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本研究还发现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儿童青少年较家族中无精神病史的更易产生焦虑,可能与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儿童青少年会担心家人病情复发,导致自身受到伤害或影响,父母发病住院导致无法照顾自己,甚至害怕自己遗传到精神疾病,或是因家人的精神病史受到同学的排挤、歧视,难以融入班集体,亦或是担心自身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接纳程度等,但这与朱小兵等[5]的研究结果相矛盾。对心理健康核心知识了解越多的儿童青少年更不易感到焦虑,可能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根据心理健康知识判断自己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缓解改善自己的情绪。完善的医保保障也可能减少焦虑情绪的发生,家庭成员医保保障全有的儿童青少年焦虑检出风险较只有部分医保的儿童青少年低,但家庭成员完全无医保保障的儿童青少年反而与医保保障齐全的儿童青少年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相当,这可能与周围人群有关,周围都是无医保保障的人,没有人提到、没听说过或者根本不了解,故而也不会因此而产生焦虑感。

综上所述,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情绪较常见,并受到自身、家庭等多重因素影响。女生、高年级、父母关系不和睦、家族中有精神病史、性格内向、性子急和家庭成员医保保障不全、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少都是引起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作为焦虑障碍的易感群体,出现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也较成年人更隐匿,当家长或学校发现异常时已经病情较严重,因此深入了解儿童青少年焦虑情绪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切实贯彻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予以早期预防、及时干预,让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等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减少儿童青少年焦虑发生。通过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维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精神病检出率家族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完形填空专练(五)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精神病
《小偷家族》
都有精神病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