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叔同词曲作品创作探究
——以《春游》《早秋》《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为例

2022-09-20黄思嘉

轻音乐 2022年9期
关键词:李叔同春游和弦

黄思嘉

一、李叔同的音乐生涯简介

李叔同的音乐生涯贯其一生,在音乐教育、音乐创新、音乐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对后世影响颇深的贡献,笔者将其分为三部分:音乐基奠时期、东渡日本时期、学成归国时期展开,综述其音乐之路。

(一)音乐基奠

李叔同的家风优良,为其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1898年李叔同购买了一架钢琴开始了对音乐的学习,他受到维新变法的影响,萌生出了音乐救国的思想。维新变法失败后李叔同与家人去往上海定居,在此阶段他的诗词创作达到了巅峰,为其后来音乐填词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01年春天庚子之难爆发,他考入蔡元培先生掌教的南洋公馆进行学习,参加了沪学会并开始了以戏剧与歌曲为核心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的几次成功更加坚定了他文艺救国的决心。1902年李叔同加入了“沪学会”,在此期间依曲填词了一首爱国歌曲《祖国歌》。直至1905年3月10日其母王氏去世,之后开始了去往日本的留学生涯。

(二)东渡日本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兼攻音乐,投身于艺术学习和实践,他选择中国诗词配上西洋或日本的旋律,1905年创造了《国学唱歌集》,此书后成为学校的音乐教科书。

1906年2月8日在日本创编出版了我国近代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其序言中提出了自己对音乐价值的理解“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1]其中详细介绍了五线谱的识谱方法,并用五线谱发表了音乐作品,向国人介绍了西方音乐家和理论知识,以及他自己的音乐思想。发表了他编写的乐歌《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提出了“宁可生,不可滑。生可以练,滑最难医”;“初学歌唱者,以琴和之,殆发音既准,则琴可用可不用也”;“唱歌发音宜平,忌倾斜”。对教学进程一事他也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唱歌者当先练习音阶与音程”;“学琴者当先练习之教则本”[2]的观点。同年与曾孝谷等人开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社团体“春柳社”,编排出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促进个体觉醒、推进社会改革的经典话剧,是我国早期话剧运动的倡导者。

(三)学成归国

1910年李叔同归国开始了他的音乐教育生涯,开展音乐教育,普及艺术,担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此阶段是他音乐创作的高峰时期,从李叔同的创作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十分注重对人格的修养与教育,体现出了“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教育理念,与沈心工、曾志闵被后世誉为学堂乐歌时期的“三驾马车”。其填词作品《送别》曾作为新式学堂中的学堂乐歌,现今仍广为流传。李叔同对学堂乐歌的贡献很大,他提倡乐歌教育,创作作品有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抒情歌曲《春游》、爱国歌曲《秋夕》等。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为僧,号“弘一”,在此时期创作了哲理歌曲《落花》、佛教歌曲《三宝歌》、爱国歌曲《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其中《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革新。

二、李叔同的词曲创作作品

在李叔同的歌曲创作中,大多是其由外来优秀旋律作品依曲填词,词曲创作作品不多,但更能体现出其独立的音乐思想,笔者对其三首词曲创作作品《春游》《早秋》《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展开分析。

(一)三声部合唱《春游》

《春游》(见谱例1)是李叔同1913年创作的三声部合唱作品,是我国近代最早以五线谱记谱刊登于杂志的一首三部合唱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运用西洋作曲方法写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曾入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第一首合唱曲[3],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奠定了基础。

谱例1:

1.结构与旋律

(1)结构

在结构上,该作品共十六小节,共四句,其中一二句运用了合头的写作手法,为方整的封闭乐段;第三句采用了新材料,与前两句形成对比;第四句再现了第一乐段中第二句的旋律,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段,因此该作品为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该作品乐句方整,主要运用了一级和五级和弦来进行三声部合唱写作,其中主旋律在高声部上体现,中声部多为高声部下行三度的进行,低声部仅有mi、xi、fa三个音,为上两个声部作铺垫,将和声织体拆分为三个声部演唱,和声结构清晰明了。

(2)旋律

在音乐线条上,乐曲使用了较为明亮的降E大调,与歌词描绘的春日景色相映衬。乐曲旋律较为欢快,在十六小节的作品中多数为较为平稳的级进进行。十二小节一声部运用了五级音-升四级音-五级音的进行,从该小节的和声上来看,运用了离调的写作手法,“芥”字所对应的和弦原为属和弦,离调为向上的五级调的主和弦,“花”字离调后为属和弦,“香”字上进行和弦解决,回归到原调,为音乐融合了更多的西方作曲色彩。

2.歌词与节奏节拍

(1)歌词

该作品的歌词描绘了春日里游行所见风景,淡雅清新,该作品的歌词运用在民间极为广泛的七言律诗,采用2+2+3的句式,极为押韵。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对新时代社会的期望,该作品的歌词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在此之前,李叔同的音乐作品皆为依曲填词,该作品的歌词与旋律的节奏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是李叔同学堂乐歌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

(2)歌词与节奏节拍的结合

李叔同自从日本留学归来,吸收了西方的先进作曲理念,将该作品与国外的作曲理念相融合,在节拍节奏上,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强调板眼,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等,但该作品的节拍运用了具有舞曲风格的八六拍。以乐曲的第一、二小节为例:歌词“春风吹面薄于纱”中:“风”“面”“于”字为一拍;“春”“吹”一字对两拍;“纱”字对三拍,使音乐进行有了活泼轻快之感。将全曲的歌词拆分来看,以2+2+3为半句歌词的旋律中,2+2句式的前四个字的拍子为2拍+1拍+2拍+1拍,3句式后三个字的拍子为2拍+1拍+3拍,该作品围绕此节奏型反复进行,贯穿全曲。该作品的八六拍节奏在当时较为新颖,是李叔同自度曲中流传度颇高的一首,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二)抒情歌曲《早秋》

关于《早秋》(见谱例2)的文献记录不多,目前该作品创作时间尚未确定,该作品最早见于丰子恺《中文名歌五十曲》,其中标明“李叔同作歌”。后被收录于《李叔同歌曲集》,署为“李叔同作歌作曲”。[4]

谱例2:

1.结构与旋律

(1)结构

在结构上,该作品结构方整,有十六小节,共四句,每句为四小节,其中一二句合头,运用了同头换尾的写作手法,二三句运用了鱼咬尾的写作方式,一字对两个音的写作手法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该作品的歌词结构并不对称,但旋律却与其进行了巧妙结合。

(2)旋律

在旋律上,该作品为C大调,作品旋律平稳抒情,以级进进行为主,仅有两组跳进音,分别为sol-do的四级跳进及sol-re的五级跳进音。以乐曲的第一句为例:其中,第一小节运用了主和弦的和弦分解音;第二小节为以主音开始的下行的级进进行;该句仅有的一个小跳进为第三小节的mi-la音;第四小节落在属和弦的五级和弦音上,将其与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连起来看,do-re-do的连接为一个辅助进行,来引出乐曲的第二句。歌曲的第9小节运用了升四级音,增添了西方的旋律写作色彩。该作品运用了较多的下行级进进行以乐曲第三句(9—12小节)为例:第10、12小节皆为下行级进音,与歌词“眉间瘦”“罗纹皱”相呼应,在一句词中将旋律下行了两次,映照出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叹之情。

2.歌词与节拍节奏

(1)歌词分析

作品歌词运用了李叔同自作的“仿词体”结构,是按照古典式风格写作,对“仿词体”的最早记录为出版在《音乐小杂志》上歌曲《隋堤柳》歌词后的小注,李叔同使用传统语言来创作,使学堂乐歌表现内容增添了新的创作方法,以传统的语言对歌词进行创作,以此弘扬民族文化。[5]该作品中的意境大致为:十里外的名湖上可见一叶轻舟,城南的西楼被烟月的雾色所笼罩,杨柳依依,远山明净,似女子的娇容,当风吹来的时候送走了早秋。该作品描绘了安逸恬静的早秋画面,没有运用过多的形容词,却将早秋形象跃然纸上,同时透露出作者淡然的心境。

(2)歌词与节奏节拍的结合

在节拍节奏上,乐曲运用了一字对双音、句末一字对两拍、一字对三拍的写作手法,如歌曲第一句(1—4小节):“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中,“里”字对do、mi两音;“叶”字对xi、la两音;“南”字对re、mi两音,在歌曲的第二、四句末“柳”“头”一小节的同音持续三拍对应一字,这将歌词与旋律融合得更为恰到好处。符点音符的运用也是该作品的一个特色,全曲共有八处运用了符点音符,如“明湖”“烟月”“远山”“闲云”“秋花”其中多位于描写景物的名词上,更加贴合对诗词朗诵时的节奏把握,使音乐与歌词更有相称的律动之感。

(三)爱国歌曲《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

《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见谱例3)创作于中日战争前夕,为鼓舞人民的抗战热情,厦门市准备在1937年农历5月22日于中山公园举办第一届运动会,同时准备以此进行募捐,救助因战争而生活困难的人们。弘一法师受邀为此运动会谱写会歌,此时的李叔同已皈依佛门近二十年,他的音乐作品相较之前而言不多,在国难当前之时,他写下该作品以为国出力。该作品是目前所知弘一法师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先后被收录于《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弘一大师歌曲集》中。

谱例3:

1.乐曲分析

(1)结构及节奏

从结构上,该作品共三十一小节,可分为七句:前三句与末两句每句四小节;第四句六小节;第五句五小节。其中一二句合头,三四句运用了咬尾的写作方式,第四句开始的小节数增加为每句六小节,是与歌词当中“请大家”的三次出现相呼应,小节数的增加使之与歌词更为贴切,六七句回归到每句四小节的方整结构。从节奏上,该作品皆为一字对一音,运用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来写作,全曲没有符点、切分等节奏,简洁凝练。

(2)旋律

从旋律上,该作品为F大调,旋律朗朗上口,乐曲速度较快,旋律流畅平稳,全曲的跳进音为fa-do、la-re两组。旋律的一二句(1—8小节)以主和弦的三级音开始、主音结束,第三句(9—12小节)运用了do-xi-do,即首调中sol-升fa-sol的写作手法,在第四句(13—18小节)歌词“大家想想”的两次出现中运用了模进进行,第二次的歌词出现在旋律上整体向上模进了大二度,使歌词中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推动,第五句(19—23小节)结束音落在主音上,第六句(24—27小节)以主和弦第二转位的分解音开始,又回到主和弦的原位,第七句(28—31小节)为第六句的反复,仅将句末的三级音改为主音来作终止式。

2.歌词分析

从歌词上,一方面是为运动会加油打气,另一方面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庄严浩气,鼓舞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勇向前。歌词共七句:第一句是对景物的描写,第二句鼓舞奥运健儿各显身手,各献所长,结尾处的“大家当自强”引出了第三句“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后四句发起了抵抗敌人的呼吁,结尾句“到那时,饮黄龙,为国争光”立下了为国争光的庄严誓言。从歌曲的名称来看,这貌似是一首普通的运动会会歌,但从歌词上看,鼓舞了中华儿女反抗敌人、自强不息。

三、李叔同创作作品异同及其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一)李叔同创作作品异同

1.作品之异

李叔同的词曲创作作品的题材多样,有三声部合唱、抒情歌曲、爱国歌曲等形式,由于创作时间、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的差异,作品的题材、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春游》为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时所刊登的一首作品,该作品为学生们所作,因此速度为中速,节奏欢快,情绪较为活泼,歌词中的景物也是描写春日的生机勃勃,《早秋》整体速度较为平缓,心境淡然。歌词运用了“仿词体”的结构,整首作品更似对诗歌的吟唱,更具有诗情画意,从侧面可以看出李叔同创作时的淡泊心境。《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的创作背景为中日交锋之时,虽是运动会歌,但词曲中也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速度较快,情绪慷慨激昂。同时该作品为李叔同晚年皈依佛门所作,可以看出其在结构上区别于前两者的方整型结构,节奏更具有推动性。歌词前两句依旧具有诗意,但后五句皆为对中华儿女切莫彷徨、奋勇向前的呼吁。

2.作品之同

(1)旋律方面之“同”

上述作品皆为李叔同独立完成的词曲创作,歌曲旋律的写作手法从现今的角度看较为简单,皆旋律平稳,极少运用跳进,结构较为方整,每首作品都运用了合头的写作手法。但其结合了西方作曲技术的和声写作与伴奏、五级至升四级到五级的旋律连接方法在当时仍是极具突破性的创新,显示了他在音乐编写方面所具有的丰富修养和艺术水平,是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上的早期尝试,体现了一定的艺术价值,时至今日,他的音乐创作与教育理念仍有着重要的影响。

(2)歌词创作之“同”

从歌词上来看,其作品都具有极强的诗意,这与其自幼接受到的文化熏陶脱离不开关系,从其歌词写作的角度来看,李叔同的文学修养也带领了一批有志之士陶冶情操、积极上进,其作品中的歌词,在学堂乐歌的推动下也无形地为学生们输入优秀音乐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新时代青年,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少音乐家、美术家都曾受教于他,他为音乐交流及我国近代早期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李叔同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1.李叔同的音乐创新

音乐创新引领我们探索新鲜事物,推动音乐的发展,在现今音乐创新仍是我们不断围绕着的重要话题,音乐工作者们始终在探索着音乐的创新发展,如乐器的新音色、不同风格音乐的结合的新碰撞、探索新的音乐风格等。李叔同的音乐创新主要在其创编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开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社团体“春柳社”,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用西洋作曲方法写成的三声部合唱《春游》。

2.李叔同音乐的延绵发展

20世纪初叶是中国变幻的年代,也是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该时期的作品与现今比较而言较为简单,但是为当时中国新音乐的启蒙开辟了道路。在21世纪,李叔同的作品仍有着绿色的生命力,其最著名的《送别》先后被用于多个影视作品中的配乐,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不少歌曲被当今一些音乐者重新配器、编曲发表在各大音乐网站上,作品点击收听率很高,这也是在创新的角度上赋予了李叔同作品新的生命力,也正是这些创新让我们的音乐历久弥新,李叔同及其词曲作品时至今日仍有着不朽的影响,是中国音乐史上一棵熠熠生辉的常青树。

注释:

[1]惜霜编,《音乐小杂志》,1906年2乐8日在东京印刷,2月15日在上海发行。

[2]“此歌仿词体,实非正轨。作者别有枨触,走笔成之,吭声发响,其音苍凉,如闻山阳之笛。《乐记》曰‘其哀心感者,声噍以杀’,殆其类欤。”

[3]邱 健.乐歌写作的语言机制——以《黄河》《春游》为研究中心[J].南方文坛,2018(03):104—109.

[4]商瑜泽.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考释[D].浙江师范大学,2017.

[5]温 和.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5):92—94.

猜你喜欢

李叔同春游和弦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春游
春游曲(其一)
弘一法师的账单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