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账单
2019-09-10王路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8期
王路
弘一法师有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他的弟子,叫刘质平。他们认识的时候,弘一法师还没出家,还叫李叔同。1912年,刘质平18岁,上李叔同的音乐课,写了一首歌。李叔同看完歌曲,盯着刘质平很久,突然说:“晚上8点35分,到音乐教室来。”
那是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晚上刘质平到了教室门口,发现门关着,灯也没开。刘质平就等着。过了10分钟,灯亮了,李叔同拿着怀表出来,说:“时间无误,一分不差。”又说:“你可以回去了,有事明天再说。”
我们会觉得这人很奇怪,但李叔同就是这样。他之前在日本,有个叫欧阳予倩的朋友,后来当了中戏的院长,去拜访李叔同。约的是早上8点,欧阳予倩晚了5分钟,李叔同连门都没开,从楼上打开窗说:“你晚了5分钟,现在我没时间了,下次再约吧。”
这样的李叔同,在普通人看来性情古怪,像个神经病,连他周围的人也这样认为。
刘质平去日本留学后,生活不如意,学习时心浮气躁,家里打算不再给他资助,他一度想要自杀。
李叔同闻讯,帮他申请官费,四处奔走。找到校长经先生,对方不买账。
既然官费申请不下来,李叔同就决定自己资助。他在给刘质平的信里,列出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并且特别提醒,万一有啥变故,我可能没办法资助你到毕业,所以提前解释好,以便意外发生时能得到你的谅解。
第二年,李叔同很想出家。但考虑一旦出家就没法继续给刘质平资助了。他在信里写:“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
像弘一法师这样的人,不是出家了才是高僧。他未出家时,就是菩萨。(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