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法式单簧管与德式单簧管的比较

2022-09-20

轻音乐 2022年9期
关键词:单簧管法式维也纳

郑 弘

一、两种体系单簧管的形成

当代单簧管是木管乐器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单簧管的鼻祖是法国17到18世纪广泛使用的沙吕莫管(Chalumeau),这种乐器于17世纪后期传入德国。最早期的单簧管雏形则是由德国长笛制造师登纳(J.Ch.Denner)为了让沙吕莫管能够演奏更宽广的音域,而将其增加基础的按键改进而来。

早在1812年,德国单簧管演奏家同时也是乐器制造师的伊万·缪勒(Iwan Müller 1786—1854)就曾成功创造出调性相对完整且拥有13键的单簧管。但这一创举并没有得到巴黎音乐学院评委会的认可,他们坚持认为不同的调性均有其独特的音乐个性,不应该被混淆。

直到1839年,执教于巴黎音乐学院的法国单簧管演奏家克洛泽(Hyacinthe Klosé 1808—1880)开始与乐器制造师奥古斯特·布菲(Auguste Buffet)合作,于1843年根据波姆长笛的构造原理以及按键体系,研发出了一种拥有新型波姆按键体系的单簧管,并命名为波姆单簧管。这种乐器不仅得到了巴黎音乐学院的认可,还被法国的乐队广泛使用[1]。

尽管缪勒研发的单簧管在当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但他对单簧管哨片及笛头的改良对现代单簧管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在19世纪中后期,比利时的乐器制造师E·阿尔伯特(Eugene Albert 1816—1890)对缪勒的13键单簧管进行了增加圆环按键的改进,他改良的乐器比当时在法国广泛使用的波姆体系单簧管拥有更好的音色和更稳定的音准。后来由他的儿子将乐器音高统一制成A=440,并大量生产。在此之后,阿尔伯特的单簧管由奥斯卡·欧勒(Oskar Oehler 1858—1936)不断改进与完善,形成了欧勒体系。大约从1900年开始,德国与奥地利的乐团确定使用由欧勒制造的22键单簧管,即今天我们常说的德国体系单簧管,也被称作德式单簧管。

二、两种体系单簧管的本质区别

至今这两种体系的单簧管从构造上都已非常完善,但他们均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在德国也确实存在一些近乎荒谬的保守派,试图把波姆体系单簧管的法国式音色,包括它的颤音从乐队中移除。但事实上,不同体系乐器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根据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而一直存在。

(一)乐器构造的区别

这两种不同体系的单簧管不仅在外观上有明显差异,他们的构造及演奏指法更是有很大区别,比如F音以及#F音的按键及泛音键等。从构造上来看,德式(欧勒体系)单簧管的按键与联动性要比法式(波姆体系)单簧管复杂些,如B音与#C音的颤音,F音与B音的校正键等。

现今欧勒体系单簧管的音孔按键数量为22个,5个圆环音孔按键,甚至完整的欧勒体系(Voll-Oehler system)按键多至29个,因为完整的欧勒体系会将右手中指的音孔移动至乐器的一侧,在喇叭口上也会附加机械联动按键,使演奏长音获得更好的音色。直到今天,大多数高质量的德式单簧管也基于这个系统。自1905年以来,该系统也只是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欧勒体系”与“完整欧勒体系”是德国系统的特殊形式,而一些结构更简单的单簧管(学生级乐器)通常是没有附加在喇叭口上的联动按键,所以它们也就不是完整的欧勒体系。因此,每个欧勒体系的单簧管都是德国的,但并非每个德国的体系都是欧勒体系的。

法式单簧管的音孔按键数量为17—19个不等,圆环音孔键6—7个不等。德式单簧管上音孔之间的距离要比法式单簧管的宽。而且该系统中有两个大的滑奏区域,其中有木质的滚轮,是专为左右手的小指准备的。法式单簧管在这两个位置分别只有四个简单的联动键。图例如下。

法式(波姆体系)单簧管

德式(欧勒体系)单簧管

在演奏技术方面,很多时候技巧在法式单簧管上演奏更为方便,但滑奏(尤其是用小指演奏)却没有德式单簧管那样便捷。不管怎样,这两种体系的指法均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二)音色的区别

尽管法式和德式单簧管的演奏技法有很大区别,但是导致它们音色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更多要取决于乐器构造和发音方法。比起法式单簧管,德式单簧管的音色更为纯净、温暖,也更暗淡一些。当然,由于个体笛头和哨片的差异,以及演奏员对音色的处理与控制,法式单簧管也可以演奏出柔和温暖的音色,同理用德式的单簧管也可以演奏出很明亮的声音。

AA.法式(波姆体系)单簧管

BB.德式(欧勒)单簧管

CC.改良式波姆体系单簧管

德式单簧管的口径更窄,轨道更长,因此它需要更厚的哨片做支撑,这也致使嘴唇的颤音变得非常困难,所以一个传统的使用德式单簧管的演奏员基本是没有学过颤音的。而经验丰富的作曲家自然会了解并考虑乐器的优缺点,也会在演奏者那里听到关于乐器演奏方面的技术局限性的建议与意见。当然,德国以外的作曲家在为单簧管创作作品时也都是从法式单簧管开始的。比较受欢迎的单簧管协奏曲与奏鸣曲的作曲家有:莫扎特、韦伯、斯塔米兹、勃拉姆斯等,他们的作品更多是为德式单簧管而作的。

1.法式(波姆体系)单簧管

法式单簧管的笛头相对短小、扁平。它的哨片更宽,管壁内的音孔更小,这些因素均使其声音更明亮、稳定。法式单簧管没有德式单簧管那样接近人声,但比德式单簧管发音更为轻松,音色与震动上也比德式单簧管更明亮和宽广。而恰好是由于这种特性,使法式单簧管的音乐表情与色彩有了极大变化的可能。低音区可以演奏得极为沉重、深邃、结实,中音区可以吹奏得非常温暖柔和,而高音区的表现力则更加丰富,进可如暴风般狂野,退可如迷雾般迷离,瞬息万变。尤其适合演奏浪漫主义后期、近现代与新音乐作品,如: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普朗克、魏德曼等。

2.德式(欧勒体系)单簧管

德式的单簧管由于其较大的音孔,音准更需要着重控制及修正。它的厚哨片会使发音相对直接,没有法式单簧管那样灵活易于调整。在德国,人们更喜欢相对柔和、暗淡,较少吹高音以及相对紧凑稳定的音色,而德式的单簧管恰好具有这些特性。

从莫扎特时期开始,德国和奥地利的单簧管就一直保持着没有颤音的独特音色。其中奥地利的维也纳音色在表情力度的处理上要比德国学派更丰富。所说的典型维也纳音色,是指柔和、饱满、暗淡、有时尖利、少泛音的音色。这种维也纳独有的声音概念体现在所有维也纳木管乐器上。

维也纳单簧管则是奥地利特有的乐器。作为德式欧勒单簧管的姊妹乐器,它比德式单簧管多一个音孔,而且直径更大(德国:14.6mm,维也纳:15mm),管壁更厚,笛头与管身的连接处也与德式不同。维也纳单簧管的哨片更宽,哨片的中心也与德式不同,演奏起来比法国单簧管学派需要多倍的身体紧张度。维也纳单簧管学派展现出维也纳音色的卓越音乐表现力,如人声般的歌唱性是这一音色的独特魅力。维也纳单簧管的力度变化范围很大,可以自如演奏从非常弱的如回声般的“pp”到强有力的“ff”。维也纳单簧管在演奏时的柔韧性及灵活性会比法式单簧管稍差一些。维也纳单簧管与其他维也纳特有的乐器,如维也纳双簧管、维也纳圆号、维也纳打击乐等成就了奥地利乐团独有的乐队音色。维也纳特有的乐器更追求音色的饱满与柔和,以便其可以在强大乐队声音背景中仍保有穿透力。

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对单簧管的影响

不同国家、不同语言文化以及因此而形成对于音色特有的审美追求也是造成法式与德式单簧管音色不同的重要原因。一种语言中独特的音调与音乐表达的方式是有紧密联系的。当一个孩童在最初接触音乐教育的时候,在其母语中所包含的语言旋律就深深地影响着他对音色的认知。法式单簧管演奏时口腔后部与喉咙打开,用饱满的气压保证声音的柔和,再结合法式单簧管口径更宽、管壁略薄的特点使音色变化更为丰富,也有更多鼻音,近似于法语的发音点靠近前端较少吃字、音节较短而快的特点。与法语同为拉丁语族群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也都有这种共性[2]。德式单簧管的演奏也较大程度受德语发音的影响,德语与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族,德语发音点较为靠后,吐气吐字更有力量。所以德式单簧管口径略窄、管壁更厚、笛头更小、哨片更厚,演奏时气息的阻力也比法式单簧管更大,需要更大的气压和更快的气速来保证乐器本身的震动。因此,在口腔靠后的位置更容易加强气流,避免震动位置前移,使得德式单簧管的声音更加集中和统一。

在德语区,德国与奥地利使用的德式单簧管要远远多于法式单簧管。一个初学者所能学到的演奏技术以及对笛头与哨片的认知,近乎决定性地取决于老师。如果恰巧老师只钻研于一种单簧管体系,这对于单簧管学习者来说是较为不利的。一个专业的单簧管演奏员如果想在德语区的乐团寻找发展机会,掌握德式的单簧管是有非常明显优势的,毕竟绝大多数的专业乐团直到今天仍然很保守,他们更希望延续自己的传统,甚至有些人企图将来自“法国的声音”与颤音妖魔化。

如果单看这两种单簧管的性价比,一般说来,法式单簧管在同等质量下,价格会比德式单簧管便宜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原因其实是因为前者的庞大生产数量。一些乐器品牌,如法国布菲品牌的“绿线”系列只生产法式单簧管。对于很多专业单簧管演奏员,无论他们最初学习的是法式单簧管还是德式单簧管,如果想转换到另一种单簧管体系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始终不能适应另一种系统,那么他们可以使用改良式波姆单簧管。

改良式波姆单簧管(Reform-Boehm)由德国乐器制造师弗里茨·乌里茨(Fritz Wurlitzer)和恩斯特·舒密特(Ernst Schmidt)共同发明。法式单簧管发出德式单簧管的声音,这是改良式波姆存在的根本意义,即用“法式波姆按键体系”演奏出“德式欧勒体系单簧管”的声音。这意味着,作为一个法式单簧管演奏者,你不必转换德式单簧管,就可以实现将两种不同体系单簧管的优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所有改良式波姆体系单簧管在管身的开孔上与德式单簧管是非常类似的,在按键上也会借用德式单簧管小拇指滚轮与泛音键等技术,借此改变它的音色。而有些更进一步的改良式波姆单簧管除了开孔外甚至也会借鉴德式单簧管采用厚管壁、窄口径的方法来制造,这种方法势必也会让笛头和哨片的选用更加倾向于德式,以此获得更加类似德式单簧管的声音。如果你是一个法式单簧管演奏者,但又需要德国的声音,可以购入一套改良式波姆单簧管,但价格普遍比经典的德式单簧管要更加昂贵。

当演奏者对法式和德式单簧管构造、声音以及演奏法有了充分了解,就可以在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时,根据这两种体系单簧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演奏风格更为准确地来诠释音乐作品。

四、单簧管制造厂家

(一)国际范围内的法式单簧管制造商

阿玛提(Amati),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布菲(Buffet Crampon),查尔达什(Chadash),杰普特(Jupiter),利布朗(Leblanc),路易斯·罗西(Luis Rossi),塞尔玛(Selmer),雅马哈(Yamaha),埃里克·佩特森(Eric Pettersson)。

(二)德式单簧管制造商

奥斯卡·阿德勒(Oscar Adler),克拉里索诺(Claríssono),沃尔夫冈·迪茨(Wolfgang Dietz),马丁·福格(Martin Foag),弗兰克·哈默施密特(Frank Hammerschmidt),卡尔·哈默施密特(Karl Hammerschmidt),斯蒂芬·霍夫曼(Stefan Hofmann),哈拉尔·胡英(Harald Hüyng),苏达玛(H&V Suedama),理查德·凯尔沃特(Richard Keilwerth),斯蒂芬·莱辛格(Stephan Leitzinger),莱特纳和克劳斯(Leitner & Kraus),罗尔夫·梅内尔(Rolf Meinel),莫伦豪尔(Mollenhauer),伯恩德·穆斯曼(Bernd Moosmann),理查德·穆勒(Richard Müller),普希纳(Püchner),洛萨·里德尔(Lother Reidel),埃伯哈德·舍泽尔(Eberhard Scherzer),施文克和赛格尔克(Schwenk &Seggelke),冈特拉姆·沃尔夫(Guntram Wolf),赫伯特·乌里茨(Herbert Wurlitzer),斯坦巴赫(Steinbach),多夫勒(Dörfler),施莱伯和凯尔沃特(Schreiber & Keilwerth),雨博(F.A.Uebel)。

(三)奥地利式单簧管制造商

杰罗德·安格勒(Gerold Angerer),奥特玛·哈默施密特(Othmar Hammerschmidt),鲁道夫·图茨(Rudolf Tutz)。

(四)改良式波姆单簧管制造商

赫伯特·乌里茨(Herbert Wurlitzer),沃尔夫冈·迪茨(Wolfgang Dietz),莱特纳和克劳斯(Leitner&Kraus)。

注释:

[1]章 滨.“波姆体系”对其它木管乐器的影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1):61—63.

[2]张 萌.英语与法语的历史及其相互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36—37.

猜你喜欢

单簧管法式维也纳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不造作的法式风情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新格调
法式轻奢优雅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