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9-19李永林
■ 李永林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通过发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有机融合的原则,在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1][2]课程思政概念最早是由上海市高校在2014年正式提出的,提出这一概念是为了探索解决思政课程与高校通识课、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先后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课程思政开始从地方实践探索上升为全国性行动。2018年,课程思政在全国推广,学界也掀起了课程思政研究热潮。[4]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5]2020年,涂刚鹏和刘宇菲在文献中指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筑育人大格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6]2021年2月,贺武华和王凌敦在文献中对中国课程思政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通过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凝聚子群结构分析,发现当前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一是对课程思政基本问题的识读,二是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三是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研究,四是课程思政的改进研究。[7]同时,也指出当前课程思政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概念界定不统一,研究手段单一化,等等。今后课程思政研究应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课程思政研究既推向理论高度,又指向实践效度。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有关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2020年,汪瑞林在文献[8]中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他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是否应该提倡课程思政以及如何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是一个新的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2020年,汪晓勤和邹佳晨在文献[9]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中学阶段主干课程之一,不能仅仅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作用,也应该肩负起育人的责任。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更好地促进中学数学课程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为加强文献分析的针对性和相关性,在中国知网(CNKI)总库,以“课程思政”为篇名,通过精确检索,截止到2021年底,共检索到20092篇文献。据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可得课程思政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具体如图1所示,课程思政文献学科分布情况具体如图2所示。其中,图1中2022年发文量为中国知网系统预测值。
图1 课程思政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图2 课程思政文献学科分布
接着,在上述20092篇文献中,以“中学”或“高中”或“初中”或“中小学”为篇名,通过精确检索,共检索到228篇文献,据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可得中学课程思政文献来源机构分布具体如图3所示。另外,在上述20092篇文献中,以“数学”为篇名,通过精确检索,共检索到419篇文献。从中国知网将这419条数据导出为EndNote格式文档,综合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软件SATI和社会网分析软件UCINET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凝聚子群结构分析。首先,对导出的EndNote格式文档进行“清洗”,去除标点符号和同义词等因素对关键词的影响。然后,利用SATI3.2生成“40×40”的高频关键词矩阵。最后,将生成的高频关键词矩阵导入到UCINET6.560,分别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凝聚子群结构分析。其中,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具体如图4所示,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结构具体如图5所示。
图3 中学课程思政文献来源机构分布
图4 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5 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结构
进一步,在上述419篇文献中,以“中学”或“高中”或“初中”或“中小学”为篇名,通过精确检索,共检索到23篇文献,据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可得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文献来源机构分布具体如图6所示。同上,综合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软件SATI和社会网分析软件UCINET对上述23篇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文献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凝聚子群结构分析,可得中学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具体如图7所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结构具体如图8所示。
图6 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文献来源机构分布
图7 中学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8 中学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结构
(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基于以上检索结果和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低,相关研究匮乏
近几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见图1),2019年发文量为2176篇,2020年发文量为5990篇,2021年发文量为11397篇。截止到2021年底,共计检索到文献20092篇,但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见图2),有关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较为匮乏,对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低。从检索结果来看,关于中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只有228篇,占发文量的1.13%;关于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只有419篇,占发文量的2.09%;关于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只有23篇,仅占发文量的0.11%。显然,这一现象与数学作为中学阶段主干课程之一的地位是很不相匹配的,急需进一步提升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缺少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
从相关研究的参与度和成果数量来看,在228篇中学课程思政研究文献和23篇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文献中,研究者基本来源于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见图3和图6),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所占的比例非常低,难以与我国庞大的中学教师群体相称。一方面,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是中学课程思政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真正面向广大中学生,是推进中学课程思政落地生根的关键因素,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中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中;另一方面,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与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不够密切,高校与中学课程思政建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也缺少高校与中学数学思政课程设置一体化的研究与探索。
3.局限在具体操作层面,缺少理论分析和思考
分析表明,当前有关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多从具体操作层面展开,一般就中学数学某个知识单元,通过结合相关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等内容来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其中,有关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较少,缺少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内涵和本质、理论特征和运行规律、内在逻辑和机理的研究。同时,研究手段单一化,缺少对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关键技术和学理依据的研究。
4.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呈散在性和自发性
从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中学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7)、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结构(见图5)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结构(见图8),可以看出有关数学课程思政关键词的拟定比较随意,概念界定不统一,分布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除“课程思政”这个关键词之外,没有明显地形成其他凝聚中心。这也就是说,有关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存在明显的散在性和自发性,有关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更是如此。
5.主要着眼于课程建设本身,缺少对课程思政主体的关注
中学数学课程思政作为一项主体性活动,教师和学生是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实践的价值主体。其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两个关键因素。当前,有关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课程建设本身,一般假定教师已具备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能力,学生已形成进行课程思政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事实上,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教学理念,源于又高于传统的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究怎样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能力,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加对课程思政主体的关注和研究。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管理层缺少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顶层设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等;二是中学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意愿,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太愿意把精力投入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建设中,注重育“分”,轻视育“德”;三是中学生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缺少提升自身德育修养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更多地关注自己能考多少分、能上什么样的高中、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四是家长缺少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重要性的认识,缺少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支持;五是中学数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多是隐性的,需要进一步去挖掘与提炼,需要创新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中学数学课程中。面对这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牢固树立进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的意识,需要不断坚定进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的决心,需要不断提高进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思考深化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的应对策略,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
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为了提高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关注度,提升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度,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与认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中学数学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发展中学生德育新路径,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进行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发展中学生德育新路径,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多方位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改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教书”轻“育人”现象,提升中学数学课程价值塑造功能。课程思政能让“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与“育人”互促,可以改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教书”轻“育人”现象,提升中学数学课程价值塑造功能。
(二)加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理论的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的德教至上、和谐教育等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国外先进教育理论以及各门课程的学科教学理论的有关内容等,共同构成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10]可见,课程思政已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理依据,但具体到中学数学课程思政,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学数学学科体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体系、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本质,深入研究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理论特征和运行规律,系统分析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和内生性,全面阐述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关键技术。加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理论的研究,可以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和展开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有助于科学推动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全面实践。
(三)加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为加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必须深入探究中学数学课程能“育什么德”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怎么教”这两个重要问题,以确保中学数学课程真正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功能,实现中学数学课程的育人目标。
1.中学数学课程思政能“育什么德”
德育不仅是一个学问的领域,更是一门困难而伟大的学问。[11][12]为了实现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中学数学课程能“育什么德”这个根本问题。为此,需要充分解读和掌握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体系和中学思政元素体系,通过分析、比较和梳理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深入挖掘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元素的内容载体,把握好结合点和切入点。同时,应该注意到只有那些进入中学数学课程领域、与中学数学课程知识相关联的思政元素,才是现实的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具体而言,可以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人文精神、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六个方面去梳理和挖掘中学数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究中学数学课程思政能“育什么德”这个根本问题。
2.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怎么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一般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方法、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理智表达与情感投入相结合的方法、原理阐述与范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涉及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中学数学知识,二是相关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绝不是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插播思政广告和简单地贴政治标签,而是要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中学数学课程中去,起到盐溶于水的效果,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元素的熏陶,从而达到育人目的。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源于又高于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为了切实提高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需要深入分析和探究中学数学课程思政“怎么教”这个核心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从教师楷模、数学家精神、社会时事热点、数学史和数学使用价值五个方面对传统的灌输式讲授进行融合创新,力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数学课程中,探究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从课堂教学、专题课程讲坛、专题网站建设、课外书籍阅读和校园文化建设五个维度整合构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积极拓宽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
(四)加强对学校数学课程思政主体的关注和研究
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其建设过程是一个多方协同协作治理过程,需要各方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构建一个多维立体建设体系,协同发挥整体效应,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设好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其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应加强对中学数学课程思政主体的关注和研究,重点在于怎样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能力,怎样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能力,可以从制定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和平台、形成集体备课和研讨制度、建设示范课和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加强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激励和评价机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可以结合专题课程讲坛、专题网站建设、课外书籍阅读、校园文化建设等维度补充和丰富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通过创新和构建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意愿和兴趣,以取得更好的课程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