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的优化路径
——以《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School”为例
2022-09-19朱红梅
■ 朱红梅
一、“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的问题
(一)缺乏对课堂评价整体规划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内容、结构等知识层面进行口语表达,重活动设计、轻评价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对课堂评价进行整体规划,无视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课堂评价随意性强,碎片化严重。常见的做法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笼统的评价,[1]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说“Good”,带领全班学生对表现好的某一位学生拍着手说“Good, good, very good”,或是给学生个人或集体奖励奖品、贴纸、小红花等物质奖励[2]等,这些常见的做法常被认为是评价。
(二)忽视对评价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与结果的思考。[3]教师习惯于反思自己如何“教”的,学生如何“学”的,却鲜少反思师生是如何“评”的。教师制定好教学目标,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这节课的评价目标?教师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评价方法?师生是否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改进教与学?根据本节课收集的证据是否调整、改进教学?
(三)缺少对评分规则合理运用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同伴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时,只能笼统地说“好”或“不好”,或是从声音高低或表现是否紧张等特征进行片面的评价。归根结底缺少评分规则的指引。评分规则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评分规则能够让学生知道教师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期望,知道自己要达成的目标。
(四)忽视评价主体多元参与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把握评价的权力,而学生也习惯于被老师评价,缺乏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既“不敢评”也“不会评”,评价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学生同样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会对学习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参与课堂评价中发展起来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习的影响评价更为持久。
二、“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优化的依据及内容
(一) “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的内涵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介绍自己和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物,表达情感和喜好”[4]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语言能力一级目标中“表达与交流”项目中的要求,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黄金时期。
评价是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表现性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已有知识做事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一种,“口头表达”要求学生能以访谈、演讲或其他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展现他们所掌握的口头表达技能。[5]在相关情景下,对某个话题进行整段表达,是小学英语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口头表达”方式,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与学的紧密配合,依据此理念开展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要从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活动设计、课后教学反思等环节出发,创设师生充分参与评价的工作机制,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据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为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依据;学生也能通过参与评价了解到自己“现在在哪里”,以及“下一步往哪里去”。
(二) “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优化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的思想,任课教师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6]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的评价优化势在必行。
《新课标》指出: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注重引导教师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相长。[7]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评价,在提高教师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并将评价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地。
“如果教师看不到评估结果与其教学之间的联系,那么测量就不可能影响教学。”[8]在“教、学、评”一体化“口头表达”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确定评价任务,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能够有效收集到有关“口语表达”的教学证据和反馈,并据此调整、改进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引导、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学习的方式方法。由此,评价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实现。
(三) “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优化的内容
1.学习目标的优化。在课堂评价中,所要评价的目标当然就是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之后获得的结果。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通过单元整体构建,确立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立评价任务。
2.评分规则的优化。评分规则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学生充分参与,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评分规则,让学生有学习的目标、评价的依据。
3.评价过程的优化。整个评价过程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过程密不可分。为更好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在教学评价中应坚决摒弃为了“评价”而评价。
4.师生互动的优化。整个课堂教学从设计、实施到反馈,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优化的内容
三、“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英语课堂“口头表达”评价的优化路径
以山东科技出版社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5 School第一课时为例,从评价任务确立、评价环节优化、评分规则制定、课堂评价实施等四个方面,探索口头表达评价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规划评价任务
1.逆向设计,整体构建
一般来说,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即“从终点即想要的结果”开始,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确定学习结果、评量学习设计、制订学习计划”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学习结果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不局限于一节课,要放眼于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期、整个学段,了解这一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指向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明确目标,通过系列活动达成目标。
笔者认真分析了三年级下册Unit 5,打破书本课时界限,对单元进行整体构建,把这节课定位为“口语表达”课。学生通过介绍教室的特点、所在位置、在教室中的活动等内容的学习,能够利用“This is my classroom. It’s .... It’s on the third floor. We ... here.”的结构来介绍自己的教室,为本单元介绍学校其他场所及整个学校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能够在五年级综合介绍学校生活做好铺垫。因此,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能够正确认读、理解、运用:third,floor,here,sing, draw.(2)能够运用 Where is the …?It’s on the third floor.问答房间所在的楼层。(3)能够 利 用“This is our classroom. It’s .... It’s on the third floor. We ... here.”的结构正确、流畅地介绍自己的教室,并能表达自己的对学校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2.依据学习目标确立评价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三者的一致性。在课堂评价中,所要评价的目标当然就是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之后获得的结果,课堂评价的目标就是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又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致。因此,可以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是三位一体的。[9]教师设定了适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评价目标的基本框架就能确定。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本节课的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一一对应。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合二为一,评价任务的展开即为学习活动。此时的评价任务既可以用来评价学习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价学习的过程,将评价任务嵌入教学活动之中,最终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表1 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
(二)反思课堂过程,优化评价环节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评价几乎无处不在。评价镶嵌在整个课堂中,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课堂作业等形式,可以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反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即时就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为教学决策奠定基础。
笔者受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的影响,根据三个评价任务设计了三个评价标准,进行了为完成评价任务而暂停教学活动、为完成“评价”而进行评价的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一节课被明显地分成三块:每完成一个评价任务,就让学生停下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再进入下一个教学活动时,学生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整节课的课堂节奏被打乱,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堪忧。
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到这节课失败的症结所在: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没有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于是,对这节课进行重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等交流式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即时反馈,保留“小导游”这一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评价标准,请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他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收集信息,进行教学决策;学生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角。
(三)学生全程参与,开展过程评价
口语表达任务确定后,需要制定评分规则。评分规则的功能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表现是好的表现,自己现在的表现怎样,以及下一步要做什么;帮助教师做出公正的判断,做出更好的教学决策;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个完整的评分规则由四个成分组成:表现维度、表现等级、描述符和表现样例。[10]对于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教师制定好评价规则给学生看,学生必然在阅读、理解、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困难,所以只有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将评价规则内化为学生“评价能力”的一部分。所以,评价规则的每一个部分都要学生充分参与、讨论。[11]
1.根据评价任务,确定表现样例
在确立“口语表达”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后,请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确定一名学生作为“表现样例”。作为“表现样例”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心理素质较好;(2)学习水平处于班内中上游以上;(3)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水平。
2.学生进行评价,确定表现维度
全班学生对“表现样例”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单词发音、结构完整等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声音、体态、表情、眼神、流利程度、感情表达等非知识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维度进行记录,然后按照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交际策略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和梳理,最终确定“口语表达”评价规则的表现维度。
3.学生参与讨论,确定表现等级及表现符
表现维度确定后,与学生讨论在每个维度的最好表现及最差表现,然后确定介于最好及最差之间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每个维度的A、B、C三个等级。根据学生的描述,确定每个维度、每个等级的表现符。
最后,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以量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学生因为亲自经历过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对量表中的每一个维度以及表现等级、描述符等所包含的含义都能够充分理解,所以,无论在自评还是他评的过程中,都能够顺利、熟练地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也是评价规则“内化”的过程。
在本课的“小导游”评价任务中,教师请一位表现中上游的学生A上台进行展示后,全班学生对他的表现进行评价。
S1:同学A能够介绍学校的情况、教室所在的楼层以及在教室中的活动,表达比较丰富,但third这个词发音不标准,没有咬舌尖。
S2:他的声音洪亮,能够看出他非常喜欢自己的教室。
S3:他比较紧张,表现不自然,如果他能放松一点,面带微笑,再加上动作,就能表现出自己作为我们班的学生的自豪感,那样也更像一名小导游。
S4:他说的内容比较多,但说得不够熟练,需要经常回头看黑板上的提示。他如果能够一直看着观众,不回头就更好了。
S5:现在,他能够介绍出教室的样子、所在的楼层、在教室里从事的活动。如果再能多介绍一些详细的信息,会让别人了解更多。
通过学生的表达,共提到了单词发音、声音大小、流利程度、眼神动作、内容结构、情感态度六个维度,教师进行梳理和整理,依据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交际策略确定出以下三个维度:(1)正确完整地讲述;(2)清楚流利地表达;(3)大方自信地展示。确定出三个大的维度后,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每一个维度的表现等级和描述符。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梳理和规范,形成了以下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标准
其中,第一个维度中,包括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并鼓励学生在一般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有所生成,关注了学生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内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第二、三个维度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做才能有“小记者”的“身份感”,以及作为学校一名学生的“自豪感”,这些都与文化意识紧密相连。学生完成整个评价任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四)师生互动评价,形成多元评价
1.自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内省
评价标准确定后,学生已经了解了各个等级的表现水平,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充分练习。之后对自己的表现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标准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学习所处的水平。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觉察能力。
2. 他评,提高学生倾听与学习能力
自评结束后,可以与同桌、小组成员进行互评。被评的学生在表达时,评价的学生需要认真倾听才能准确地做出评价。学生认真倾听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3.教师抽查,为反馈和决策提供依据
教师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抽查评价,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掌握水平。对于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
学生在掌握了如何对“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后,在之后的学习中,只要是“口语表达”的表现性评价任务,都能够熟练地运用评分规则,准确地进行评价。评价能力将会内化为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自评”“他评”“师评”,学生可以得到自己本节课学习结果的反馈,了解到“自己在哪里”,下一步“要到哪里去”,逐步养成关注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决策。
由此可见,本节课对“口语表达”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调节等功能,最终实现评价的育人功能。
四、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建设,能够确保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充分保持一致,整节课针对评价目标开展评价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评价活动的实施、评分规则的制定,都离不开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评价规则充分内化,并能掌握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方法。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提供与目标相关、清晰具体、及时的反馈,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二是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反馈。其实,教师调整教学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从学生那里获得的信息。可见,评价的正确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能力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