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2-09-19雷淞惠

科学咨询 2022年15期
关键词:针灸思政课程

雷淞惠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的责任与使命。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将学生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医学教学中必须将其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根据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尚未定型,加之,处于信息化时代,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医学生,成长周期较长,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没有甘于寂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医精诚的科学观念、个人品质,责任意识,很难成为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健康管理学院开设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课程开课以来,选课人次达到200余人,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的哲学基础,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病因病机理论及疾病防治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目的让学生理解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对脏腑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认识,对疾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原则的阐述,促使学生形成中医思维,为后期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智慧树,钉钉,课堂讲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溶盐于汤,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用思政元素影响学生,通过评价,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通过课堂达到了较好的育人作用。

一、案例展示

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每一章形成1-3个课程思政案例,除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外,还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家国情怀,启发学生做人、做事道理,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保养生命。各章节案例及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章节案例及育人目标

(一)《本草纲目》享誉中外

在绪论这一章节,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讲解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医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但这本书被从成书到被世人知晓,李时珍耗费整整半生心血,直到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才面世。为了把自己的毕生所学留于后世,李时珍呕心沥血,三易其稿,历经27年,写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1]。成书后,李时珍精益求精,经历十年修改完成最终版。经历了四年的印刷出版,才最终呈现给大家。该案例除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草纲目》的理解外,还使学生深刻认识学医要耐得住寂寞,时刻把人民牢记于心间,把为大众谋福利放在首位,这样才会走得更远。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医家在医学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青蒿素的发现

在讲述神农本草经这本巨著的成书过程,以及巨大贡献的同时,不得不提及我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获奖的理由是“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以说,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次新的成功,更是中医药、西医药互相融合、共同进步的重大标志[2]。正是由于屠老及其团队科学的思维,创新精神,潜心钻研,心无旁骛,经历数不清的试验,才有了医学史上的巨大成就。中药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才被人们重视起来。现今,我们要发展中医药,不仅仅是学习前人的成果,更要要用现代科学方法重新研究中医理论,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是目前无数学者奋斗的目标。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文虎认为屠老师的成功或者成功的原因是“热爱职业”,他说,屠老师有很强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超常存档和记录能力、自我牺牲和抗挫折精神,这都来源于她把职业当事业,执着深爱,心无旁骛[3]。该案例除了让学生增强对神农百草经的记忆外,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大有可为,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是目前丰富中医药理论的一种方式,要取得成就,必须具备潜心钻研,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进取的精神,作为医学生,我们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拥有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勇于进取,甘于寂寞,才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在绪论整体观的讲解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要谋求自身的长久发展,必须与自然、社会处于和谐状态。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全球发生了许许多多自然对人类的反噬事件。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增长,物质充裕,医疗卫生健全,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有义务,有责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4]。

(四)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在讲述中医的哲学基础这一章时,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在讲述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关系时,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万事万物既有相互制约,又有相互为用,这是事物对立性与统一性的体现,正是由于矛盾的存在,才有了万事万物的均衡发展。因此,要知道矛盾存在的必然性,理性对待。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古代医家运用哲学的观点与观察万事万物,并将其应用到解释人体的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理变化“阴生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等。因此,将哲学的思想融入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医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思政理念的理解。

(五)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在给学生讲述经络这一章的知识的时候,首先介绍针灸的发展现状,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目前已经推广应用到全球183各国家和地区[6],现在美国也有针灸学校,注册针灸医师,每年国外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针灸。针灸治疗病症不但包括颈肩腰腿痛各种痛症,还有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难治性便秘,术后肠麻痹,化疗术后止呕吐等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治疗疾病多达461种,已经在授课之前告知学生中医针灸是如何走向世界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和中美建交之后,一批有关针灸的报道陆续出现在美国的新闻媒体,为普及针灸知识起到了较大功效,从而引发了美国的针灸热[7]。针灸的疗效,这些关于针灸的发展现状,激发了学生学习针灸的热情与信心。

(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讲述病机这一章,发病机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根据自身特点,增强体育锻炼,增强正气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然要有健康的体魄。1.要做到起居有常,顺应自然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作息,保养正气,避邪气;2.传统运动疗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的练习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均有很好的效果。在快节奏,充斥着物欲的现代生活里,身心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常常出现的问题有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8],授课教师将心理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3.通过对修德怡神知识点的讲述,告知学生要做一个品行端正,心胸开阔,胸怀坦荡的人,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小圈里,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怡情摄神。主明则下安,主不明的十二官危,养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脏腑气机才会和调,气血顺畅,才不容易生病。倘若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整,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通过饮食起居、运动、调节情志等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保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二、课程实施

(一)实施方案

教师在课前通过智慧树知道APP建立学习平台,导入学生名单,课前一周发布学习资源课件、视频,设置学习目标,布置思考问题,自测题目,预习提问;课前2天,在后台对学生的预习进度督促,自测题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当中对知识进行讲解,尤其是思考问题,学生的预习提问点,大多数同学答错的题目针对性讲解,课堂上就重点难点创设提问环节,小组讨论环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线上布置作业,答疑解惑,发布章节测试题目,调查问卷,改进意见与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二)以藏象-心,肺为例,实施细则

1.课前一周在智慧树发布授课课件,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心、肺的生理功能,熟悉心、肺的系统联属,了解心与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预习后,完成课前自测题目,并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在课前2天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看,90%的同学都能够完成课前自测题目,对于没有完成的同学进行督促,查看学生的提问疑惑点,了解学情。2.课堂上,对进行心与肺的生理功能进行重点讲解,尤其是学生提问最多的点,怎么来理解心主神明?怎么来理解肺主通调顺道,主治节?在讲解肺的系统联属时,向学生讲述古代医家对于人体肺外合皮毛理论是在一定的解剖和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不断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清·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云:“皮毛属肺,肺多孔窍以行气。而皮毛尽是孔窍,所以宣肺气,使出于皮毛而卫外也。”《素问·咳论篇》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痹论篇》曰:“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难经·二十四难》曰:“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9]。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古代医家勤于思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个人品质感触。增设互动环节,在给学生进行机理讲解以后,以小组为例,结合历史典故和生活现象的观察来举例说明“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在液位汗,汗血同源,汗津同源”“在体合脉”“在窍为舌”“肺在体合皮”“肺在窍为鼻”“肺在液为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最后,让学生在智慧树课堂作答,检测学习效果。3.课后,布置线上作业,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测试结果,总结学习效果及问题所在,以便于下次课程及时改进教学方案,最后及时线上答疑。

通过课程结课以后,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对教师授课满意度占比98%,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占比95%,对中医类课程感兴趣程度占比98%。在意见与建议区域,98%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多位同学说到,这门课程打开了他们通往中医世界的大门,深感中医知识的博大精深,被古代、现代医家身上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所深深震撼,这是他们今后学习的楷模及领路人。大多数同学对中医药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课后钉钉、微信线上平台向老师咨询进一步学习针灸、中医药的路径与方法,也有同学说到,国民的健康,离不开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立志用知识强大与武装自己,报效祖国。可见,这门课程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同学们的价值观,这将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

三、总结

本课程在授课之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积极发掘课程中有关个人品质,家国情怀,科研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播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切实做到课程育人。在专业课程中,将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步的高质量人才的必然要求与选择,为课程育人思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针灸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