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本土文化作为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与应用
—— 《品读南京》网络课程讲义编写教研活动案例

2022-09-19黄娟

科学咨询 2022年15期
关键词:讲义南京教研

黄娟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 210019)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品读南京》高职语文网络课程配套讲义的编写

活动时间:2020年2月 ~ 2021年1月

活动地点:行政楼三楼机房

组织负责:黄娟、孔瑞珠、谢丰

活动成员:《品读南京》编写组全体成员

教研方式:主题讲座、问题讨论

主持人:孔瑞珠(课题负责人)

主讲人:黄娟(网络课程讲义主编)

案例撰写者:黄娟(确定讲义的编写体例及各模块的具体内容)

二、正文

(一)活动背景与意图

2017年,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1]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文化、文学资源。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都诞生于南京。此外,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也有很多的作家作品与南京有关。《红楼梦》《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作品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家方面,南京的氤氲水土浸润了从王羲之、曹雪芹,到鲁迅、巴金,再到当代的叶兆言、韩东、毕飞宇等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家。在2019年10月31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这些宝贵而丰富的文学资源应当成为高职学生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南京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达11项。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中国剪纸(南京剪纸)、古琴艺术(金陵琴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南京的明孝陵在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综上,南京本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性,作为高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向学生弘扬、讲授南京文化。目前,我们的高职语文课本中没有专门关于南京本土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将南京优秀的本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的课程资源开发中,成为高职语文教材的重要补充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必要性。

为此,我校语文组在孔瑞珠老师的主持下于2019年申请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南京本土文化的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作为课题的一部分,我校拟开发“品读南京 —— 高职语文在线课程”网络课程,并编写网络课程配套讲义。

预期结果:在2020年9月开学前上线品读南京网络课程,作为高职四年级学生语文选修课程,设定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网络课程配套的讲义于2020年6月前编写完成,于9月前发放至四年级全体学生手中。为讨论讲义的撰写问题,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

(二)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研活动一:讲义编写第一次教研活动

时间:2020年2月18日

地点:校行政楼三楼机房

主持人:黄娟

对象:《品读南京》编写组全体成员

目标及要求:确定讲义编写体系及各模块具体篇目

活动方式:主题讲座、问题讨论

基本流程:

1.2020年1月15日,黄娟老师召开“如何编写课程讲义”的主题讲座,确定了编写小组的成员。各成员在寒假期间收集自己负责模块相关的书籍、论文、视频资料、网络资源,在开学后提交研究报告,具体阐述自己负责部分的编写体例、具体文章及课后问题设计思路,并撰写一篇编写样章。

2.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文本整理及论文撰写阶段,全体成员召开开学后第一次教研活动会议。本次教研活动大家集思广益,高效有序地确定了讲义编写的主导思路以及编写体例。

(1)主导思路:首先《品读南京》讲义要利用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优势,充分挖掘具有南京本土特色的文学作品编入讲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南京的自豪与热爱之情。作为高职学校的语文讲义,应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结合学生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成长。例如在本讲义中,特地安排了“百工技艺”模块,选择了关于南京建筑、云锦、石刻等方面的说明文,和本校“工程造价”“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要求相结合。

(2)讲义编写体例:经过前期及本次教研活动的讨论,成员们确定讲义采用模块化的形式进行编写,按照文本的体裁和内容,共分为六大模块,如表1:

表1 《品读南京》高职语文在线课程讲义

具体篇目目录如下:

表2 《品读南京》具体篇目

(3)具体篇目的编写体例:讲义编写组各成员分别展示自己寒假期间撰写的课文样章,大家互相点评、交流讨论,最终确定本讲义每一篇文章的编写体例,编写方式上共分为导学系统、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三个部分。

①导学系统

在每篇课文开头,讲义精心设计了“内容导读”环节。导读环节会对本篇课文的内容、写作特点、作者情况及文化特色进行概括性介绍,为同学理解和学习课文提供帮助。

在导读环节,特别彰显的是文化特色介绍,具体介绍该篇文章和南京的关系及其文学文化价值。例如在“南京的书香”模块,讲义选择了张恨水的小说《丹凤街》中关于南京的描写部分。在导读部分具体介绍了《丹凤街》这部作品的具体内容,作者张恨水与南京的深刻渊源,特别强调的是《丹凤街》生动地描绘出民国首都南京的市井文化风俗长卷,充满了纯真的南京味,可谓是民国南京的“清明上河图”,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导读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南京本土文学的魅力,并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3]。

②课文系统

本讲义按文体共分为六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条理清晰,在每个模块中学生既通过学习相关文章领略南京文化及文学的魅力,也可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学习能力,作为高职语文教材的拓展与补充。

③作业系统

传统教材在作业布置环节基本以抄写、背诵课文相关段落、和课文内容与主题有关的几个问题的布置为主,重点放在课文知识巩固方面。本教材在“作业系统”板块共设计了“拓展阅读”“作业布置”“专题探究”三个专题作为课后学习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这三个专题的内容难度由浅入深,首先“拓展阅读”部分立足南京本土文学,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料或书籍推荐,作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接下来的“作业布置”部分会布置与本课文有关的3—4道题目,前三题以知识巩固和课文主题理解为主,最后一题为拓展题,或要求学生为课文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要求就课文的某一个重点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散文《南唐的天空》课后布置的作业最后一题是思考题:南唐富庶,后主李煜不乏才情,不乏体恤黎民之心,也有振国抗宋的雄心,可最后为何却落得身死妻辱的下场?例如古典小说《儒林外史》课后的思考题为:吴敬梓是科举制度的叛逆者吗?他是真的深恶科举制度,还是不得仕而形成的酸葡萄心理?通过拓展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立足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具体格式如下:

表3 《南京优秀本土文学读本》结构体例

3.确定上交材料时间节点。各成员按照模块及编辑体例撰写初稿,定于2020年5月5日提交初稿。

4.初定于2020年6月1日召开第二次教研活动,讨论、修改各成员上交的初稿,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义的修改工作。

(三)活动分析与启示

我校语文组曾经编写过《青春路上,有书为伴—— 高职语文读本》的校本教材,在讲义编写上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将南京的优秀本土文化进入课堂、编入教材是我校语文组的首次尝试,具有极大的意义。

首先,网络课程的创建、讲义的编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对南京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使得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唤醒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价值意识和保护意识,建立文化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5]。

其次,讲义编写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树立让语文回归生活的理念,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和范围,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而将南京本土资源引入到高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

在高职语文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安排学生分专题走进南京的明孝陵、云锦博物馆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去,以组为单位,以调查问卷、实地走访、采访非遗传人等方式,通过视频、PPT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全面打通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最后,丰富了语文学科的评价方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评价方式的灵活性,而灵活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评价难度。长期以来,高职语文在评价方式上比较单一,基本上根据平时的作业分数以及期中期末两张试卷的分数决定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真正考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导致教师教学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最终导致课堂教与学效率低下[6]。

而将南京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和综合活动课程,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以组为单位,从学生的资料搜集、团队协作、演讲表达、视频制作等多方面维度进行考量和评价,丰富语文学科的评价方式。

在讲义的编写工作中,全体成员热情高涨、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资料搜集过程中,部分文章存在版本过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而民间传说模块存在出处不详的问题,编写组全体成员将紧密团结,解决存在问题,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讲义南京教研
“南京不会忘记”
陈岱孙补充讲义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陈岱孙补充讲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南京·九间堂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