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测算需求角度谈高校教室的管理
——以集美大学为例
2022-09-19郭益军
郭益军,宁 芸
(集美大学教务处,福建 厦门 361021)
房产资源是学校重要的办学资源,是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对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教室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设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必须优先保障,但不能盲目配置。如何充分发挥有限房产资源的效益,解决教室需求和其他用房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1]。科学配置教室资源,合理、充分地使用教室资源,提高教室利用率,能有效地节省学校的固定资产投资,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新时代高教40条》指出,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探索教室资源的优化、重构,教室功能的设计、改造,倒逼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
因此,无论是从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角度,还是从倒逼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都需要高校重视教室的管理。如何较为精准地测算教室需求量,如何合理配置教室资源,为高校教室管理提供依据,是学校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提出几个教室需求量测算的思路,从此出发讨论高校教室的管理,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教室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 高校教室管理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整体的规划
无法紧跟招生规模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对全校教室、分片区教室进行科学、合理、动态的整体规划,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盲目的配置资源,会导致不同片区教室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大小教室比例配置不均衡,教室改造缺乏前瞻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教室资源与实际需求不符,造成教室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二)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角度,可以把高校的教室建设历程大致分为普通教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智慧教室建设三个阶段。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尚处于智慧教室建设阶段,多媒体教室已非常普遍,但智慧教室建设才刚刚起步,未完全铺开。集美大学全校用于本科生排课的教室共225间,近几年改造了智慧教室20几间,大约占教室总量的10%左右,其他大部分还是普通多媒体教室,智慧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多头管理,利用率低
高校教室一般可分为公共教室和专用教室,公共教室归口一个部门统筹管理,供全校各单位使用,专用教室归口部分单位单独管理和使用。集美大学的公共教室统一归口教务处管理,专用教室可分为研究生专用教室、海外教育学院专用教室、继续教育学院专用教室、考证专用教室等,不同的专用教室,归口管理和使用的单位也各不相同,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无法统筹和打通使用,利用率低,造成了教室资源的浪费。
(四)教室管理系统有待升级
存在上述多头管理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教室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各单位教室管理系统没有打通,或无法通过系统对教室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室管理模块早已无法满足学校教室管理的需求[4]。集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是割裂的,而且很多课程因为排课的复杂性,没有办法进入系统,而是通过手工编排课表后,再利用借教室功能笼统的进行占用,无法及时在系统进行更新和释放教室资源。系统的割裂和功能的不完善,导致了教室资源无法统筹管理和使用,也造成了教室资源的浪费。
二 影响教室需求量的因素分析
(一)对教室的需求
1.排课。教室主要用于上课,排课量越大,教室的需求量也就越大。招生规模的扩大、小班化教学的推进、教学计划的调整等因素,都会使排课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教室的需求量。
2.借用教室。除排课外,教室的余量以借用教室的方式用于调课、考试、自习、活动等。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丰富,也将加大借用教室量,增加对教室的需求。
(二)教室特征
教室的特征与教室的需求量息息相关,包括教室的位置、大小、类型等。有多个片区的学校,应考虑教室位置的因素,为了避免跨片区情况的出现,每个片区的教室需求量都应单独考虑,而不能统筹使用。教室大小与教学班的合班大小相关,大的教学班需要大教室,小的教学班需要小教室。教室的类型包括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等,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相关。
(三)教室管理
教室管理涉及教室规划配置、教室管理权限的分配、排课规则的制订等方面,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室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在同样的需求下,就需要更少的教室量,反之则需要更多教室。
三 教室需求量测算思路
(一)利用学时数进行测算
1.测算的思路。秋季学期需要排进教室的课程总学时数/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a=教室需求量
需要排进教室的课程总学时数:利用学校教学计划或排课数据,可计算各学院需要排进教室的课程总学时数。由于两个学期对教室的需求量有差异,需要取需求量大的秋季学期为准。
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根据排课规则,同时扣除掉每间预留借教室的学时数,可计算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
系数a(0-1):这里引入一个系数a,体现教室管理对教室利用率的影响,管理水平越高,利用率越高,则系数a就越接近1。可根据秋季学期学校每间教室平均排课学时数和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的比值,对系数a进行取值。
2.以集美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数据进行测算。
(1)整理排进教室的排课数据,分片区、分学院、分合班人数区间统计学时数(见表1)。
(2)以集美大学的排课规则为例:全天可排10节课,1节课折算1个学时。周三下午政治学习,不排课;周一78节课、周二90节课、周四90节课为通识选修课排课时间,尽量不安排其他课程;周五晚上和周末上课效果差,尽量不排课。表2所示打勾的时间段为不排课或尽量少排课的时间段。统计秋季学期全部排课时段里借用教室的总学时数为7 337学时,除以可供借用的教室总数230间,平均每间预留借教室的学时数约为32学时。一学期取16周,扣除不排课或尽量少排课的时间段以及预留借教室的学时数后,每间教室每学期最大排课的学时数为576学时。
表1 集美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排进教室的排课学时数统计一览表
表2 集美大学排课规则一览表
(3)统计2020一学期综合楼、新师楼、文津楼等几栋主要教学楼每间教室平均排课学时数约为405学时,和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576学时的比值约为0.7。通过教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教室利用率,取a的值为0.75。
(4)按测算公式计算(见表3)。
表3 利用学时数测算结果一览表
(5)与各片区现有的教室进行对比分析。
表4 教室需求量测算结果与现有教室量一览表
通过表4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石鼓片区整体的教室量较为宽松,结构也较为合理,如果该片区有其他用房需求,在预留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室量后,可考虑部分教室改为其他用途;银江片区教室紧缺,整体结构不合理,大教室偏多,中小教室偏少。该片区的学生目前还存在跨片区上课的情况,所以应考虑对现有教室的改造,将大教室改造为中小教室,减少座位的浪费,增加教室间数,以满足教学需求;印斗片区教室也较为紧张,整体结构不合理,小教室和大教室偏多,中等教室偏少。如果该片区有其他用房需求,在预留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室量后,可考虑部分教室改为其他用途,并对教室的大小进行改造,让结构更加合理。
(二)利用排课次数进行测算
1.测算的思路。
秋季学期排进教室的排课总次数/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次数×b=教室需求量
排进教室的排课总次数:将一间教室按时间段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占用一个格子的所有排课记录算一次,利用学校排课数据,统计各学院排进教室的排课总次数。
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次数:根据排课规则,可计算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次数。
系数b(0-1):这里引入一个系数b,体现教室管理对教室利用率的影响,管理水平越高,利用率越高,则系数b就越接近1。可根据秋季学期学校每间教室平均排课次数和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次数的比值,对系数b进行取值。
2.以集美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数据进行测算。
(1)整理排进教室的排课数据,分片区、分学院统计排课次数。
(2)根据集美大学的排课规则,扣除不排课或尽量少排课的时间段,以及每间预留的借教室的时间段后,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次数为18(见表1)。
(3)集美大学综合楼现状利用率较高,统计2020第一学期综合楼每间教室平均排课次数约为16.2次,和每间教室最大排课次数18的比值约为0.9。通过教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教室利用率,取b的值为0.95。
(4)按测算公式计算(见表5)。
表5 利用排课次数测算结果一览表
(三)利用班级数测算
1.测算的思路。
根据排课经验,按每4个本科班需要1间教室的思路进行测算[5]。
2.以集美大学本科班级数进行测算。
按测算公式进行测算(见表6)。
(四)三种测算方法的测算结果与实际分配给学院的教室量对比
根据集美大学《关于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课表编排的通知》的《附件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上课教室分配表》,可以统计出当学期学校分配给各学院的排课教室量,三种测算方法的测算结果与实际分配给学院的教室量对比(见表7)。
表6利用班级数测算结果一览表
表7 三种测算方法的结果一览表
通过对比,总体上三种方法对教室需求量的测算结果非常接近,除了第三种方法测算出的美术与设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需求量有所偏差。根据排课经验对偏差进行分析和修正,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排课基本利用画室,对教室的需求量较小,所以应按每8个本科班需要1间教室进行测算,修正后的结果为3间教室;外国语学院因为语言类教学的特点,基本都是单班排课,对教室的需求量较其他学院更大,所以应按每2个本科班需要1间教室进行测算,修正后的结果为16间教室。
测算结果与集美大学实际分配给学院排课的教室量进行对比非常接近,有部分学院相差较多的,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比如信息工程学院,在实际排课中教务处预分配的教室是不够的,需要占用更多的教务处调配的教室,测算结果更接近实际的使用需求,所以以上三种方法可以为教务处在预分配教室和统筹教室上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
三种方法测算结果相近,但测算的难易度不同,且各有优势。如需要简便快速的测算学校、或者某个学院需要的教室总量,可以使用第三种方法,简单明了;如不仅要测算教室的总量,还要测算对不同大小的教室的需求量,那只能使用第一种方法;如不仅要测算教室的总量,还要了解各教室的利用率情况,那只能使用第二种方法。第一、二种方法相比第三种方法,需要更多的数据,并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 高校教室管理的建议
(一)教室规划管理
1.教室数量规划。教室规划管理,最重要的是总量的规划,既要满足教学需求,也不盲目建设,不闲置,节约办学成本。在测算的基础上,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教室需求的变化。比如,在推进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室总体的需求量会增加,则要预留这些增量教室作为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合理的教室规划要充分考虑影响教室需求量的各个因素。首先,应考虑教室的位置因素。根据学校各校区的距离,合理的将距离较近的若干校区划分为同一片区。由于不同片区之间的距离较远,所以每个片区都需预留足够的教室量以满足本片区的教学需求,以尽量不让学生远距离跨片区上课为原则进行分片区规划。其次,应考虑教室的大小因素。比如现阶段集美大学的授课合班以两合班居多,单班和三合班次之,四合班最少。在推进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四合班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对中小教室的需求量就会增大,而对大教室的需求量则会减小。因此,在每个片区应按合理的比例配置大、中、小教室,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提高大小教室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对现有教室量和测算量进行对比分析后,多的教室可以腾出,作为学校其他用房需求,紧缺的需要增加教室量以满足教学需求,大小结构不合理的,应考虑改造,使结构趋于合理。
2.智慧教室规划。在教室总量、不同大小教室的数量确定后,应考虑对智慧教室的规划。在每个片区有计划地新建、改造一些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如跨校直播互动教室、录播侧屏互动教室等等,在空间布局、课堂互动、课程录播、智能黑板、智能管理、教学平台等方面,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创新教室设计,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引导教师利用智慧教学环境探索跨校直播互动、小组研讨互动、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室使用管理
1.提高教室利用率。从利用学时数或排课次数的测算公式可以看出,在教室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如果分子(教室需求)不变,现有教室量和测算量对比需要减少的情况下,需要倒逼教室管理的改革,让分母变大,提高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或次数,或者提高系数a或系数b。通过研究,发现问题以及导致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挖掘教室资源利用的潜力,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教室资源,对促进高校走以效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6]。
(1)教室管理权限的统筹分配。实行教室的统筹管理,才能实现教室的最大利用。全校所有的教室应统一归口一个校级单位进行管理,比如教务处,不分配由学院单独管理和使用的教室。在排课阶段,教室资源的配置可以采取“计划”+“竞争” +“调整”相结合的阶段管理模式。“计划”阶段,由教务处根据每个学院的教室需求量测算数据或以往的排课经验为各学院预分配一定量的排课教室,可以比实际需求略少,教务处应留有少量教室用于灵活调配。各学院充分利用分配的教室进行排课,在该阶段享有优先权;“竞争”“调整”阶段,进行集中排课,各学院可以互相协商,利用分配给其他学院的教室或教务处调配的教室,进行插空排课[7]。排课结束后,原分配给各学院排课的教室,管理权限不再属于各学院,在课表运行阶段,课表上以外的所有调课、活动等,都需要通过借用教室系统借用场地,由教务处统筹管理和审批。
(2)排课规则的弹性调整。对排课规则实行弹性调整,在排课需求较大的秋季学期增加可用于排课的时间段,提高教室利用率。比如,最近几年,随着集美大学各学院发展用房需求的不断增大,一些分布在学院的教室不断被改造为实验室、引进团队的科研、办公场所等,教室不断减少。为缓解教室紧缺的情况,对原来的排课规则进行调整,取消下午7、8节和晚上尽量不排课的规定,取消周四7、8节的通识选修课时间,则每间教室最大排课的学时数和次数大大增加了。
2.倒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推动小班化教学、推广智慧教室的使用上,都有较大的阻力。利用教室的测算、规划、设计、改造,倒逼课堂教学改革,也是一种尝试和思路。结合小班化教学的趋势,通过将原有的大部分大教室改造为中小教室,改变原有大教室居多的格局,倒逼各学院进一步推动小班化教学。通过在各片区布局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将一些教师的课程安排进智慧教室,让教师和学生置身于智慧教学的环境中,亲身体验信息化带来的课堂变革,倒逼教师去体验、去学习、去使用,通过硬件的改变促进传统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让更多的教师从原来的排斥,到接纳,到最后真正喜欢上智慧教室,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室信息化管理
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应满足对教室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实现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
1.管理系统的一体化。上文提到的教室管理权限的统筹分配,如果在割裂的管理系统下是无法实现的,比如集美大学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本科生的教务管理和研究生、海外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务管理都是分开的,没有在同一个系统,则无法实现教室的统筹安排,需要单独预留专用教室。所以,为实现教室的统筹管理和使用,提高利用率,应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全校统一的教务管理服务,满足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预科生、海外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招生类别的教学管理需求,实现一体化教学管理服务。
2.排课功能的优化。实现所有课程编排进入排课系统,同时根据学校的排课规则,优化手工排课功能,开发自动排课功能,通过算法的优化,实现对手工排课的辅助,进一步提高排课的合理性,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对在教学周中间插入的未安排在教室的教学活动,如实习、实验、社会实践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部分等,旧的教务管理系统无法对这些教室资源进行释放,特别是安排在不规则的周次,只能通过备注的手段进行说明。从而出现系统课表上有课,而教室是空的现象,造成了教室资源的浪费。新教务管理系统应实现对这部分教学活动的智能、方便的管理,对空教室资源进行释放,用于排课或借教室之用。
3.借教室功能的优化。根据学校借用教室规则,优化借用教室的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借用,方便管理人员审批,方便教室管理员接收借教室申请。进一步提高借用教室的效率,促进教室资源的有效利用。
4.教室数据分析功能的开发。开发教室数据分析功能,可统计全校各片区、各种大小、各种类型的教室数量,掌握全校教室的基本情况。可根据测算规则,分析每间教室的排课利用率、座位上座率、教室借用情况等,掌握全校教室的使用情况。根据数据统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教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分析分配给不同学院教室的利用率情况,在排课“计划”阶段,适当地调整排课教室量,利用率高的学院增加,利用率低的学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