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导向的CNP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2-09-19王广瑜刘海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6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医学院脑梗死

王广瑜 刘 微 王 松 张 艳 刘海静 赵 萌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2.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护理学教研室,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3.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五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4.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社区护理学教研室,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5.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人事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多见于老年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程度的机体老化,导致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层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如视力和听力下降、思维与反应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社会交往减少等。机体老化的发生导致患病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及对疾病的认知等都会造成影响。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项现代化的护理方法,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对其进行持续的、适量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导向,构建并应用了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旨在探讨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7月~2021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5.16±7.90)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4.78±8.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梗死,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2周~6个月;③年龄≥60岁。

排除标准:①住院期间伴有或并发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感染者;②不能配合本研究问卷填写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安全、用药、饮食、运动及复查等注意事项,主要集中在入院第1天的入院宣教和出院前的出院指导。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由1名主治医生,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构成。经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制订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以老年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入院介绍、安全防范知识、用药及自理知识、饮食与运动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内容。见表1。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其中HAMA包含14个项目,总分为0~56分,总分小于7分,表示无焦虑症状;7~14分,表示可能有焦虑症状;大于14分,表示肯定有焦虑症状;焦虑严重程度与得分成正比。

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漱、穿衣、如厕及肢体活动等10个项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③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评价,包括防止跌倒和坠床、预防压疮和失用综合征等的安全知识、住院及出院后脑梗死用药知识、饮食知识、休息与活动4个方面,以知晓或不知晓作答。知晓率 =知晓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均具有一定的知晓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罹患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具有反复住院的特点,反复住院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易产生焦虑情绪,引发躯体功能障碍及对健康教育信息接收能力的下降。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开始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进行临床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整体治疗和护理。

本研究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导向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科学设计,结合调查和访谈数据,梳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特点,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相对零散碎片化的健康宣教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分类,同时灵活应用各种宣教手段,让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最佳的时间接受合适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其信息接收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HAMA)得分接近14分,其焦虑程度介于可能焦虑和肯定焦虑之间,说明老年脑梗死患者极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分析原因可能是与入院治疗后居住环境的改变、饮食与休息规律的改变、身边人际关系的改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对相应的治疗方案、检查、用药、预后等诸多方面的担心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基于老年护理需求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紧紧围绕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其住院期间的各种需求,帮助其与病友建立联系,利于患者之间相互倾诉和扶持;疾病及用药知识的介绍,满足其对治疗相关知识的需求,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其焦虑情绪的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可见,观察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侧重于在住院期间不同时点的护理干预,体现舒适护理的理念,患者可以在熟悉医院环境及人员等基础上,逐渐接收关于疾病的各方面指导,避免一次性信息过多造成的理解不清、记忆不全的现象。此外,本研究将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纳入到常规健康教育指导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自护能力的认知,重塑了患者自我照护的意识形态。自我照护能力的提高对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以老年护理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相比常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缓解其焦虑情绪,具有科学和高效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仅为老年脑梗死住院期间的观察和评价,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和延续性护理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深入挖掘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及道德方面的需求,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助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守护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的健康。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医学院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嫩水龙沙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
达斡尔族与兴建齐齐哈尔城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