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2022-09-17姜美娟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慢就业烟台毕业生

姜美娟,刘 茹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不仅是国家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民生经济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如何“稳就业”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引导下,许多高职毕业生虽然增强了自主创业的意识,但也出现了如求职观念出现偏差、就业期望值提高、满足的岗位有限、在生存需求逐渐淡化的情况下就业意愿不强等现象,造成延缓就业、慢就业等问题。

通过梳理关于大学生“慢就业”的相关研究得知,国内外学者对“慢就业”成因、带来的积极与消极问题及对就业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剖析。

我国“慢就业”问题正式引起大众关注是2015年记者卢越在工人日报上首次发表《“慢就业”:如此“任性”为哪般?》一文,将“慢就业”归结为一种就业观,认为这是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是打破传统就业理念的表现,但也存在帮助大学生逃避就业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1]。其后,关于“慢就业”的研究与话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蒋利平(2020)指出,“慢就业”现象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高质量就业的期待,其成因包括市场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高校就业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和个体对职业的理性认知与现实的差距。张龙(2019)则强调,过度依赖家庭、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不到位是“慢就业”的重要原因。宗惠和储德银(2020)认为,高校人才培养错位,就业服务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和就业观念偏离也难辞其咎。

1 烟台市高职院校学生“慢就业”调查分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对烟台市5所高职院校2020届和2021届毕业生的调査。调査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以及“慢就业”情况5个部分(见表1)。确定问卷调查样本比例是以配额抽样的方式,收集样本数500,剔除填报矛盾、有明显遗漏和乱填乱答的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样本480份。在毕业时间上,2021届毕业生占54.65%,2020届毕业生占45.35%;从就读院校来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21.75%,烟台职业学院占28.80%,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占26.80%,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占12.99%,烟台黄金职业学院占9.66%;在性别方面,女性占56.2%,男性占43,8%;在专业方面,社科类专业占69.73%,理工类专业占30.27%。当前已就业(包括创业、灵活就业)或达成就业意向的占87.4%,未工作的占12.6%;未就业的毕业生中继续求学深造的比例达65.95%,持续找工作的20.51%,未有明确打算的13.54%。可见,烟台这5所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人数存在着一定的比例。

表1 “慢就业”现象问卷调查内容及问题设计

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普通本科院校“慢就业”率为12.8%,与表2调查显示的13.54%的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选择意愿比例接近,这说明“慢就业”的确已经成为一种新就业形态,需要重点关注[2]。

表2 “慢就业”描述性统计表(N=480)

进一步结合表3中对“慢就业”者选择动因的调查,可以看到有43.08%的被访问者选择了“想开辟自主创业路径”,有58.46%的被访者选择了“对自己的学历或职业不满意,想提升深造”,这些都可以视为比较积极的“慢就业”;但同时也有41.54%的被访者选择了“不知道什么是自己适合的工作,一直在徘徊探索”,属于被动的迷茫型“慢就业”。

表3 “慢就业”选择的动因(N=65)

表3(续)

但需要注意的是,“慢就业”者对未来就业期待不是很乐观。有较高就业期待的占到32.92%,他们期望所从事的职业要拥有高工资水平、高社会地位和高福利待遇等;就业期待一般的占43.28%,他们没有什么特别高的期望值,但希望有安稳的工作;还有23.80%表示就业期待低,能找个工作维持生计就很不错了。

2 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就业岗位期望值普遍较高,“慢就业”毕业生更注重就业质量

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毕业生将工作稳定性、薪酬及发展前景作为影响就业取向的首要因素。在期望就业的单位类型中,机关事业单位是众多毕业生的首选,有42.8%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同时,选择国企的毕业生有30.2%,选择民企和私企的有13.46%,这与当前毕业生实际就业单位类型的占比情况有较大出入。在期望薪酬方面,选择4 000元以下的受访毕业生占4.9%,选择4 000~6 000元的占53.4%,选择6 000~8 000元的占23.3%。但从当前实际就业的毕业生月薪来看,仅有不到15%的毕业生薪资在5 000元以上。多数同学表示不着急就业,目标就是寻找一个安稳有编制的工作,最低要求是大型国有企业或银行,没有考虑过去私企工作。还有同学表示,目前烟台主城区的房价每平方米低于1万元的少之又少,普通房租每月在1 000~3 000元,如果月薪低于5 000元,很难实现在烟买房安家的梦想。

2.2 继续深造趋势加重,主客观因素导致“慢就业”现象突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届和2021届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的追求愈加执着。调研学生普遍表示,更多毕业生优先选择专升本考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教师编制考试、国企招聘等,取得自考本科的学生选择考研究生,考研“一战未成”后,会选择次年“再战”。而山东省内多地的事业编考试都安排在毕业生毕业离校之后进行,公务员考试要求应届毕业生,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毕业生应聘和“另做打算”的就业进度,导致“慢就业”现象加剧。

2.3 毕业生“慢就业”心理增强

从主观上看,超九成的“慢就业”毕业生表示主要出于加强求职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等积极动因。某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反映,目前高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节等对毕业生的就业观进行指导,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但一部分的毕业生仍不愿意降低择业标准,选择再三观望,对此家人也表示支持,认为家庭条件不差,找工作就得找得称心如意,可以慢慢找到更好的工作[3]。另一学校老师反映,毕业生就业心态变化较快,找工作、专升本、考公务员的目标时常变动,自主就业或创业动力不足,部分学生有“缓就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的想法。

2.4 毕业生实践机会少,就业认识和准备不够

36.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设置和内容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28.8%的毕业生认为择业过程中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少,11.6%认为毕业生创业观念淡薄。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6.5%和43.2%分别反映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两个不足问题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意识不强,就业定位不准,就业观念滞后,不愿到基层、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就业,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不多,对岗位性质、企业概况及运营情况了解少,导致部分毕业生出现误判或错失不错的企业就业岗位。事实上,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拥有不少发展较好的工业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在烟台乃至全省都较为领先,但不少烟台高校毕业生对地方产业和中小企业不够了解,只心仪像万华化学这样的行业巨头,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往往“不屑一顾”。调研中,在被问及“当前择业过程中有哪些突出问题”时,42.3%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窄。57.1%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同学表示,虽然学校每年都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但自身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在大学前期没有针对今后就业做努力和准备,等到真正需要开始找工作时已经来不及了,参加过一些面试,但不了解HR的话术,口头表达能力较差,面试时比较吃亏。

另外,毕业生普遍对促就业政策了解不充分。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84.8%的毕业生表示了解一些但不多,13.6%表示完全不了解。不少高校毕业生反映,对近期出台的《烟台市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烟就业创业三年行动方案》有所了解,但不知如何申领生活、住房等补贴。对促进就业的建议,48.5%的受访学生希望政府部门帮助定向招工和培训,提升职业能力。

3 解决“慢就业”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政府职能,提升就业能力水平

不管是毕业后就业还是创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此方面都需要政府提供较好的保障和支撑,建立长效就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满意度、减少“慢就业”有较为直接的作用。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政策,通过政策指导学生就业,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政府可以进一步创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如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企业招聘数据库、企业招聘标准数据库等信息整合平台,供求职者进行查询和咨询,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可以借助平台优势整合资源,搭建云平台,让企业和学生能够通过线上面试达成一致,提升就业率,从而解决“慢就业”的问题。再次,政府应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建立。如在税收、贷款、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相关措施,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过程能够更为顺利通畅,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政府可以建立“慢就业”成效评估系统,监督企业更为公平公正地开展各项招聘工作,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比较良好,强化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从而提供更好的保障。

3.2 促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毕业生实习和社会实践

47.1%的毕业生期盼院校提前安排实习,更早地体会工作岗位,更好地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建议加大政府部门、高校与企业的有效联合,让毕业生更明确职业规划及就业目标,继续加大以工代训政策补贴力度和实施广度,让毕业生有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使毕业生切身感受就业形势,了解和掌握工作技能,提升就业成功率。此外应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制度,邀请比较有名气的校外就业指导专家针对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的专业性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预期。

3.3 营造正确家庭就业价值观念

要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慢就业”的情况,在家庭层面也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思想,主要在于纠正家长不正确的价值观给孩子就业和择业带来的不好影响,进一步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从事自己喜欢且能坚持的工作,社会地位、薪资待遇等都可以在就业后慢慢得到提升,不需要一步到位,这样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盲目追求高薪资而造成“慢就业”的情况。此外,一些家长因为自身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希望安排孩子的工作,但并未争取孩子的同意,导致孩子不愿意按部就班而被动“慢就业”,具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也应该及时改变观念,自己的就业价值观正确,孩子的就业观才能正确,“慢就业”才能得到缓解。

3.4 提升高职教育宣传成效,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社会应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让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就业环境下找到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应把“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灌输到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4]。社会应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高职院校学生知道“慢就业”、拜金主义的不好,要把社会责任感、正确就业观等思想传播到每个人的心中,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慢就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受到政策、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各部门强强联手,互相配合,才能最终让“慢就业”现象得到遏制。企业也应该摆正心态,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录取体系,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减少其“慢就业”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慢就业烟台毕业生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