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7王雪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作坊文科育人

陈 宇,康 超,王雪媛

(1.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21;2.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内江 641100;3.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四川内江 642150)

一、创新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核心理念的现实需要

2018 年9 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指出:“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求做到“教、学、做统一”[2]。一是知识的学习要围绕人的发展进行。在学习知识上,要把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统一起来,统一于人的发展。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品德与才能的统一、环境与自我的统一、潜能与发展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进入21 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为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融合育人模式是积极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的具体行动。

(二)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发展是目的,学习知识是发展的途径和手段[3]。在高科技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结构以及精神面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深刻变革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教育方式。数据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这对高等院校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而言,亟须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打破原有的学科分野,进行范式创新,以促进管理学科与工科的交叉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新文科背景下学科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文科不是在原有的文科中添加一些新技术,而是一种多学科的密切合作,是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跨界协同的复合型研究。因此,新文科强调的不再是功能分化,而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与互动。然而,长久以来,由于存在学科分野、专业壁垒,院系发展泾渭分明,已严重制约多学科融合发展。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针对短期无法破除学科专业壁垒、突破院系边界的现实情况,可以通过创新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探索新的教学形态,对人才培养进行学科融合的创新探索。

二、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工管融合是指管理学科与信息工程、大数据等工科类知识、方法、能力交叉渗透、相互迁移与互补共进,培养并强化学生的知识重组、创新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4]。“工作坊”因突出的创新模式、新颖的交流方式以及卓越的产出成果,被诸多高校竞相引入,逐渐演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以创新实践为驱动,建构不同环境、不同立场的人思考、探讨及分享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坊”是一种打破学科分野、专业壁垒、院系边界新的组织形态,是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

(一)完善工管融合育人的“工作坊”运行机制

整合高等院校内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工管学科部分优秀师生,构建工管融合的“四提升”育人“工作坊”,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一个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工管融合专项实践能力的平台。“工作坊”负责组织并实施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案;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社会服务等各种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同时,“工作坊”制订了相应的议事规则,不定期召开会议或组织学术沙龙,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

(二)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工作坊”基于OBE 理念,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反向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采用研讨班、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发展潜力,不断夯实专业及工管融合的知识基础。“工作坊”专项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知识+工管融合知识”,包含商务智能、数字经济、量化研究等。

(三)制订专项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学生实践高阶性

“工作坊”的专项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数字营销、商业摄影、数据挖掘、数字财务等。从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现实水平和教师专长实际情况出发,“工作坊”根据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制订学生“专业实践纵深化+工管融合实践精细化”的专项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制订师生合作成长计划,提升学生共事合作性

为促进师生合作成长和学生共事合作,“工作坊”持续建设基于工管融合的“知识库+线上线下资源库”,大力倡导“分享创造价值”的理念,促进良好合作氛围的形成。一是分享显性和隐性知识,形成知识库,如举办经验分享的各类沙龙、科技前沿沙龙等。二是多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库,如自建SOPC 课程,购买量化研究系列课程等。三是基于知识库和资源库,“工作坊”通过组织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进一步凝聚师生共识,促使团队精诚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五)制订创新能力训练计划,提升学生谋事创新性

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工作坊”依托科学研究、政府决策支撑、企业运营服务等各类项目,不断提升学生谋事的创新性。一是聚焦社会发展,发挥智库功能,提升创新意识。参加“工作坊”的师生承担或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产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等政府委托项目,项目成果被政府广泛采纳。二是担当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坊”师生参与当地乡村农副产品特色馆建设,通过构建“导师引导+企业合作+学生参与”合作机制,创新了“电商公益帮扶+县域特色产业”的线上线下精准扶农项目运营模式,让学生在创业实践的同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着眼企业发展,致力项目运维,提升创新能力。“工作坊”直接承接电商扶贫、代运营、物流、咨询培训等运营工作,在拓展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三、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培养模式创新

以发展为中心的工管融合育人“工作坊”从四个层面制订了四个计划,构建了“四提升”培养模式。“四提升”旨在提升“自主性”“高阶性”“合作性”和“创新性”,即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实践高阶性、共事合作性、谋事创新性。“工作坊”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着眼学生专业基础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厘清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工管融合的知识资源库,从“懂知识+强实践+能合作+敢创新”四个层面,制订“个性化学习+专项实践能力提升+师生合作成长+创新能力训练”四个计划,实现“学习自主性+实践高阶性+共事合作性+谋事创新性”四个提升(见图1),创新了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图1 以发展为中心的工管融合育人“工作坊”培养模式

(二)运行机制创新

在当前学科和专业壁垒、院(系)行政边界难以破除的现实情况下,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运行机制创新了活动形式,打破了既有樊篱的限制,对新文科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要注重价值引领,助力学生塑造正确三观;其次,要制订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会议;再次,要依托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和科学研究项目、政府服务项目、企业运营项目等,采用组织沙龙、研讨班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三)解决问题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化,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化,社会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一般只注重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也在积极探索跨学科专业的协作,但多具偶然性和临时性,协作的经验和知识难以得到传承,协作成效难以持续。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精、工管融合的实践能力不强、工管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等三大难题。

四、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的成效

(一)创新了育人组织形式

创新组织形式是丰富新文科内涵、学科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文科强调的不再是功能分化,而是机制整合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与互动。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将来自不同院(系)和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创新了育人组织形式,是打破既有樊篱的尝试,也是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探索。

(二)提升了全面育人成效

通过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的运用,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实现了全面育人的成效:第一,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线上SPOC 课程学习,参与率超过90%;62%的学生参与市场调查、量化研究、网络营销、人工智能、网络金融、商业摄影等专项学习实践,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积极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及专业竞赛,并获得诸多奖项。第二,学生通过各类高阶实践,深度参与各类相关项目规划和实施,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国情、社情及民情,强化了合作意识,提升了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锤炼了优秀师资团队

工管融合育人四提升“工作坊”汇聚多学科教师形成育人团队。在团队核心成员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有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大多具有管理学、社会学及工科专业背景,通过协作,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改及科研课题立项、主编或参编教材、论文写作及专利发明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突破。

猜你喜欢

工作坊文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