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及策略
2022-09-17周伟琳
周伟琳
(广西教育杂志社,广西 南宁 530021)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1]。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也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2]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文明的文化载体主要有文学艺术、诗词、书画等,现当代传播的渠道主要有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载体和渠道承载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互助、团结奋进、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修身齐家、崇尚道德、舍己为人的美德。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其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学习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本文探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及策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播、创新性发展。
一、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短视频具有观看时间短、播放快捷、多感官体验等特点,符合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碎片化”“浮光掠影”式的观看需求。短视频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体感(声音+画面)的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对于快速地、高频次地分享动态信息、高质量传播的欲望。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人的延伸,短视频能在最短时间内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以镜像的方式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视觉语言,使观看者如身临其境般置身于多样化的场景中,沉浸于视频所创造的拟态环境中[3]。
2022 年2 月25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 亿;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 亿,较2020 年12 月增长6080 万,占网民整体的90.5%。2018 年12 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 亿,2020 年3 月为7.73 亿,2020 年12 月为8.73 亿,2021 年12月为9.34 亿。三年来,短视频用户增长率分别为19.33%、12.95%、6.96%,在经历连续3 年的爆发式增长局面后,短视频用户的增速逐年放缓[4],见图1。
图1 短视频用户规模、使用率及增长率
(一)拓展传播范围
短视频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传播效果好。抖音曾推出“传统文化传承系列”,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七大国家一级博物馆集体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并推出“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相关视频播放量高达16 亿次。观看者不仅有专业研究群体,还有热爱传统文化的小众粉丝群体,大大拓展了受众覆盖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观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
(二)完善传播结构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如《飞龙在天》《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电视栏目。原本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充满了专家讲解、解析文献典籍的“高冷姿态”,而短视频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降低了观看者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成本与消费成本,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观看。
二、运用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一)坚持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5]。一方面,视频内容要有新意,有所创新地展示大众的文化、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使传统文化在视频拍摄、制作技术的加持下,焕发生命力,这也是那些热爱记录生活、喜于展示生活、乐于分享生活并且会玩转视频制作APP 的新时期文化传承人在努力推进的工程。
(二)打造人民的共情触点
在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网络化的快节奏时代,需要挖掘全球观众能深切感受的、能共同理解的情感,并以特有的东方气韵和诗意气质表达中国故事,激发情感共鸣,从而使观看者欣赏文化行为,认同文化形式和内容,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李子柒制作美食的视频,传递了中国乡村的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堪称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6]。
(三)弘扬民族精神
针对短视频播放平台出现的部分视频内容低俗、唯点击量至上、唯娱乐效果至上、唯广告投放额至上等问题,相关平台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加强舆情观察,利用网络热点事件,引导舆论,使短视频传播环境风朗气清,传播正能量。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内各大网络平台都在播放冰雪题材动漫影视作品宣传片《中国冰雪大扩列》,在视频中,民族经典动画角色如孙悟空、雪孩子、哪吒、葫芦娃等,化身冬奥会赛事项目的运动员,在雪地里滑行、飞跃。这类视频为民族动画角色赋予了新时代文化使者的形象,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与高度感,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构建艺术与生活的关联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化的魅力在于精炼了生活的细节,提升了对生活的理解,而文化最终要反哺生活,为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提供思考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国先人数千年来的生活实践与哲学思考,蕴含着诸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修己慎独、勤俭廉正、笃实宽厚等一脉相承的民族性格与价值观念。因此,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解释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民族性格,可以产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运用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内容
1.寓教于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育人的历史资源库,其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使短视频观看者在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间接影响着短视频观看者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2.关注传统与现代的连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仍具有积极意义,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现代表现形式,将现代故事与传统文化相联系。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从屈原到霍去病,从文天祥到林则徐,他们爱国奉献、忧国忧民的精神,与现代社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一脉相承。如今,很多优秀中华儿女,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楷模与先进群体,如何泽慧、黄大年、黄文秀等。
3.内容以人为本,寻求相通的共情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共情体现的是跨文化区域背景中的人们彼此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减轻“文化折扣”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7]。日常生活风格的文化叙事往往基于普通人的视角,从平凡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普通人的视角、普通人的故事,表现平凡生活中的温情与感动,尽可能最大化地发挥短视频在打造共情叙事方面的优势。
4.丰富创作视角
短视频的创作可以有官方的创作,也可以有民间的创作。创作视角也可以多样化,如一些网络视频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制作的原创视频,其本意是为了记录、分享生活。但这些展示生活状态或生活趣事的短视频,通过平台得到全世界观看者的关注与点赞,在赞赏、感叹、惊奇之余,“无心插柳”般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官方主导、策划的短视频,从个体视角选取的内容更具生活化特点,利于与观看者建立真实情感和信任感,也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创新表现形式
1.传播优秀文化符号
短视频具有播放时间短、故事情节简单、叙事节奏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东方审美和文化思维更偏重于“神韵”,更加重视对文化精神内核的发掘。精神文化是文化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所有符号和制度层面的外在表现,都是以精神文化为思维内核。短视频所传播的中华文化、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比如缝制民族服饰、制作传统器物、展示手艺技术等,这些题材的短视频能带给观看者沉浸式体验,多感观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长韵味,深入传达如仁爱、诚信、谦和、修己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色。
2.呈现形式多样化
时尚根植于传统,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并不是割裂的,我们在传播传统文化时应该积极面对未来,大胆创新,拥抱现代科技和媒体技术。拥有众多点击量的李子柒制作食物的视频,主要采用视觉影像画面与听觉感知配乐及同期声等形式,运用光影与色彩,将拍摄食物的镜头调为偏冷的色调和低饱和度,使视频画面溢出典雅的“仙气”,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如笔者曾观看电影《古董局中局》,片中“许愿醉酒鉴宝”片段,主人公在鉴定两个乾隆青花云龙纹卷缸的真伪时,将评鉴静态龙纹装饰图的专业叙述过程,设计为两条腾云驾雾的动态游龙,将两条龙的外在形态做差异对比分析……这些低解码难度的叙事手法,更容易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
(三)拓展渠道
拓展短视频传播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丰富短视频的平台。国内视频播放平台较多,如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优酷、火山、快手等。要加大类似平台的开发,使它们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另一种是从多元视角出发。短视频改变了单一的“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使其内容更利于入眼、入脑与入心。在运用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还可以多视角地表达事实和文化,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如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在华留学生、“洋主播”等群体表现活跃,他们一般都有在中国学习或生活的体验,其自身就是跨国文化融合的体验者,他们拍摄的视频不仅本身具有戏剧性和冲突感,也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一扇窗口。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