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五型经济” 统计制度方法研究

2022-09-17□刘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部指标体系流量

□刘 峰

“五型经济” 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出的,既是对上海经济总体特征的科学把握,也是未来上海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做好上海 “五型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则是统计部门心系“国之大者”,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职责。

为此,课题组对 “五型经济”的内涵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认识论出发构建 “五型经济” 逻辑框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是形成一套能够科学测度上海 “五型经济” 发展态势和水平状态的统计工具,以全新视角构造反映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地位和本质特征的统计制度方法。

|“五型经济”的提出和共性内涵特征

(一)“五型经济” 的提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在2020年10 月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 “五型经济”,他指出,要在把握上海经济特征中不断增创发展优势,上海经济是典型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这是上海市经济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是强化“四大功能” 的支撑点,也是提升上海经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五型经济” 的提出既是对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本质特征的总体概括,也是上海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强化 “四大功能” 的具体抓手,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指引。

(二)“五型经济” 的共性内涵特征

“五型经济” 的提出,是对上海经济总体特征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将创新、服务、开放、总部和流量五种原先并非同一维度上的概念,统一归纳为驱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五型经济” 不仅是上海经济特征和经济形态的描述和归纳,更是未来上海通过提升资源整合效率,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抓手。总体上看,“五型经济” 体现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是体现中央对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中央对上海发挥好自身经济地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赋予上海三项新的战略任务,要求上海着力强化 “四大” 功能。在新发展阶段,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定位是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其核心功能是赋能与交换,“五型经济” 与该目标定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是体现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资源要素整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五型经济” 聚焦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创新型经济重点是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型经济重点是辐射和赋能,开放型经济重点是提升经济联通性,总部型经济重点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流量型经济重点是要素高效流动增值。

三是体现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五型经济” 的提出是立足上海现实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加强经济“长板” 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增强上海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牵引经济全局、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战略目标,扩大上海经济服务全国、对标国际的辐射作用。

|“五型经济”的内涵特征

开展 “五型经济” 统计制度方法研究,既要在总体上把握 “五型经济” 内涵特征,还需准确认识各型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要求。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与全国整体趋势相一致,重点是突出反映上海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是上海自身的优势特征,突出反映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对 “五型经济” 中的各型经济进行刻画,阐述其内涵外延和发展要点,是构建统计体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创新型经济

创新型经济曾经是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是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发展形成的全新经济形态或发展模式,将创新渗透到经济实践的各个环节,实现由主要靠资本、劳动、土地等物质投入推动,转向知识、技术、制度等的创新驱动,其中知识和人才是重要支撑要素。因此,从广义上看,创新型经济重点是通过集聚知识和人才创新要素,推动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型经济聚焦于有利于持续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创新活动,聚焦于有利于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创新平台,聚焦于有利于面向市场需求、以研发为支撑的创新主体,从而形成创新技术与产业发展双向互动良性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服务型经济

伴随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 “智能、数字、信息” 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土地和机器为主要生产要素的 “工业型经济”逐渐转向以人力资本为基本要素的“服务型经济”。新的发展时期,服务型经济的发展本质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通过对服务形态和方式的改造,推动资源快速流动转移,服务辐射范围大幅提高,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服务赋能成效更加显著。

服务型经济作为为满足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提供服务活动的经济形态,本质内涵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演进的结果,是以产业分工深化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经济服务化。服务型经济呈现三大基本特点:一是总量规模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二是在驱动要素上,以人力资本为基础,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型要素成为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服务型经济成为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导力量,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源泉。

(三)总部型经济

总部型经济本质上是城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大型企业将总部在本区域内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由此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国际国内中心城市表现出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是城市经济、区域合作经济和产业高端经济的表现形式。作为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总部型经济是一种强带动、强辐射的经济形态,具备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

从总部型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贡献角度看,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二是有助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有助于强化城市经济内生动力,四是有助于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上述作用与上海 “十四五” 时期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目标高度匹配,是进一步提升上海对经济资源要素掌握与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开放型经济

在上海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外向型经济是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上海致力于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新发展阶段,开放型经济是对外向型经济概念的一次升华,是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上海代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体现。

开放型经济主要表现三方面特征:一是内外开放的互动性,从以往单向对外开放转变为内外互动协调,从以往对国际市场开放转变为对内对外的两个市场全面开放;二是开放内容的广泛性,既注重商品和服务市场开放,也注重资本、技术、劳动、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开放;三是经济政策的国际性,经济政策的制定着眼于国际经济环境,通过政策制度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行的技术、市场和法律规则,组织和协调自身经济活动。

(五)流量型经济

传统意义上对流量经济的认识包括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通过 “五流” 的集聚、整合、重组、配置和辐射这一过程不断循环,扩大要素流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成倍的经济能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助推流量入口、流量转移和相互作用机制发展明显变化,其突出特征是线上流量产生并成倍增长,对原有的生产模式形成了颠覆式创新,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线上流量通常需要依附于平台存在,其功能亦是优化资源配置,与传统线下流量相配合形成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产出更大的增量价值。

因此,数字经济时代下,流量型经济是具有互联网特质的新型经济,是以生产要素为内容,以平台为载体,以技术为支撑,以流量为形式,以创新为导向,以 “集聚—整合—重组—配置—辐射” 不断循环为过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平台是流量型经济的核心载体和关键环节,平台建设是发展流量型经济的主要抓手。上海在传统流量和新型在线流量上都已积累一定基础,流量型经济发展重点主要表现在锚固优势,做全球流量节点,做优增量,抢抓新型流量。

|“五型经济”统计制度方法

从统计上讲,“五型经济” 在经济活动中高度交叉融合,突破了以行业或产业总量为描述对象的传统统计模式,即 “五型经济” 没有总量概念,其本身就是全市经济总量不同维度的特征。传统统计以法人单位为起点、以总量统计为目标的工作模式无法直接适用于 “五型经济” 统计。

开展 “五型经济” 统计制度方法研究应以探索构建 “五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突破口,以持续优化和改进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方法为主线,以建立数据采集、反馈工作机制为路径,以形成 “五型经济” 发展动态监测体系为最终目标,形成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的 “五型经济” 统计制度方法研究路径。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是用于推进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而是用于反映特征、体现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上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反映好上海的特色和优势,二是引导好市场资源流向的布局,三是支撑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征可概括、方位可感知、结构可微调的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随着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加速形成,制造、流通和服务之间的边界愈加模糊,创新、服务、开放、总部和流量之间具有交叉融合、多重复合的特点,某些行业产业或某类经济活动往往包含多种资源要素的整合手段,这就对以行业或企业为描述对象的传统统计模式形成了新的挑战。“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三方面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既要从 “五型经济” 交叉融合的现实特征出发,突破传统按照行业或企业进行描述评价的模式,更多地采用业务量指标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态势,或是采用或重新设计部分强度指标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质量,从而避免某型经济难以单独区分的问题。也要把握好各型经济的发展重点,突出上海资源要素整合能力的提升,并着力体现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二是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选取的统计指标有稳定的数据来源,指标的口径指向明确科学。对于新设计的部分统计指标,若没有现成的数据来源,可根据工作需求设计新的统计调查制度,比如针对总部经济发展情况,现行法人在地统计原则仅可反映上海本地的经济活动成果,无法反映总部企业掌控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能力和经营成果,则有必要突破现行统计原则,重新设计新的总部经济统计调查制度,从而更加精准地评价反映上海总部企业的能级和贡献。

三是系统性原则。“五型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根本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对经济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在总体上有利于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够准确反映某型经济整合资源能力与经济发展成果。从类型到板块,再到指标,是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系统性原则还要求在宏观上,对所选指标反映的领域范围避免重复,进而避免在指标数据处理中出现共线性问题。

(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13 项一级指标,45 个二级指标(表1)。其中:

创新型经济设计创新产业和创新活力两项一级指标,重点设置上海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先导产业、科创板、R&D 经费支出等11 个二级指标。

服务型经济设计服务辐射和服务赋能两项一级指标,重点设置金融市场成交额、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业服务业和 “上海品牌” 认证企业发展情况等9 个二级指标。

总部型经济设计总部能级和总部功能两项一级指标,重点设置总部企业单位数和营业收入、全国500 强上海企业、总部企业纳税情况等6 个二级指标。

开放型经济设计门户枢纽、节点功能等两项一级指标,重点设置上海货物运输量、旅客发送量、离岸贸易、上海登陆的海光缆容量等9 个二级指标。

流量型经济设计资金流量、货物流量、技术流量、人才流量和信息流量五项一级指标,重点设置上海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年累计新增额、快递业务收入、留学回国人员引进数量、规上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等10 个二级指标。

(三)指标体系数据处理方法

为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评价作用,在设计指标体系并采集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考虑计算 “上海五型经济发展指数”,并根据二级指标分别计算 “创新型经济发展指数”“服务型经济发展指数” “总部型经济发展指数” “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数” 和 “流量型经济发展指数”,由此形成 “1 个总指数和5 个分类指数” 的 “五型经济” 发展指数总体框架。

按照常规指标体系数据处理方法,对45 个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通过科学赋权加工后计算各分类指数,并根据权重汇总计算“五型经济发展指数” 总指数(表1)。

表1 上海“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五型经济”统计制度方法研究下一步工作

(一)探索建立“五型经济”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五型经济” 统计涵盖上海经济发展全维度,其数据来源除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外,还涉及众多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及国内外智库机构,不同统计主体的数据产品在统计口径、发布频率与构建逻辑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保证 “五型经济”统计体系的科学性及延续性,有必要建立 “五型经济”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对来自不同统计主体的统计产品在统计标准、调查方法、报送形式、调查频率等方面以统计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既可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还可以形成工作机制,确保数据的稳定提供。

此外,针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部分需要专门测算的指标,可依托报表制度予以解决。如总部型经济板块,我们使用总部企业营业收入和纳税额相关指标,根据现行法人在地统计原则,无法完整、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通过建立报表制度,由主管部门提供名单、统计局建立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涉及到的总部型企业开展专门调查,监测、分析整个企业集团的人员、收入结构和纳税贡献,有助于了解总部型企业利用本市优势资源,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空间耦合的能力。

(二)开展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为了检验 “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必要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包括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及实证分析。可以采取克朗巴哈系数对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判断指标体系的内在信度和效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指标体系指数实际测算。

实证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标体系相关数据的收集,二是“1+5” 的 “五型经济发展指数” 的测算。数据收集方面,可以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已有稳定来源的数据,依托既有来源获取;没有稳定来源的数据,可以与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建立数据采集工作机制,争取形成3-5 年的指标序列,为后续开展数据测算奠定基础。指数测算方面,关键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权重一般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其中主观赋权法可以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及智库机构共同参与,对指标进行赋权,测算出的 “五型经济” 发展指数更能反映政府主管部门的发展导向。而客观赋权法主要基于指标体系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贡献度进行赋权,可以避免主观赋权法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三)探索刻画上海各区 “五型经济” 发展状况路径

在功能定位上,“五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是用于推进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而是用于反映特征、体现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从完整性及实用性角度考虑,“五型经济” 统计制度方法体系除了对 “五型经济” 发展状况进行整体把握外,在区级层面也应有所反映,以襄助相关部门分类分层分级施策,探索不同发展路径,促进 “五型经济” 融合发展。

因此,有必要在上海“五型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市重点工作中关于 “五型经济” 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并将工作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分区的统计指标,形成适用于区级评价的“五型经济” 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分区 “五型经济” 发展指数和水平指数。其中发展指数以指定年份为基期,指数值表示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五型经济” 发展的变化趋势;水平指数的指数值表示某一年份各区“五型经济” 发展的横向对比情况,发展指数和水平指数可结合区域地图,以热力图的形式,直观反映上海 “五型经济” 区域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总部指标体系流量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寻找书业新流量
RAYDATA总部办公室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Dave&Bella办公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