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续写民族辉煌篇章
2022-09-17孙黎海
□ 孙黎海
20 世纪50 年代,面对西方大国核威胁、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作出独立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两弹一星”辉煌成绩,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2020 年9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面对祖国召唤,当初怀着“科学救国”梦想负笈留学的众多科学家舍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深刻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热忱和赤子情怀。邓稼先在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第9 天后选择回国,从34 岁接受研制核武器重任,到62 岁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对爱人说:“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为了能顺利回国,郭永怀毅然决然烧掉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只因他深感“国家贫困是当儿子的无能”。为了“愿以身许国”的初心,王淦昌化名“王京”隐姓埋名长达18 年……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背后,是无数个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华夏儿女,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孜孜不倦,用青春和生命践行为祖国许下的铮铮誓言。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苦干惊天动地事、功成隐姓埋名的民族脊梁,我国国防科学事业才能在短时间内快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书写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真正迈入大国行列,极大鼓舞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两弹一星”精神也积淀发展为深厚的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推动着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今天,我们必须砥砺爱国情怀,矢志拼搏奉献,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飞扬青春力量,在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书写华彩篇章。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点。面对研制过程中经济落后、工业和科技基础薄弱、资金物资匮乏等困境和国际上各种质疑的目光,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孙家栋说:“搞‘两弹一星’,必须自力更生,我们中国人是压不倒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凭借着两架每秒300 次“乌拉尔”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古老的算盘,科研人员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还有“一把铝壶闹革命”“九次计算”,无不见证着奋斗者“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的意志和智慧。
茫茫戈壁,莽莽高原,生活工作环境本就艰苦,加上国民经济困难,粮食不够、副食奇缺,营养跟不上,很多科研人员出现浮肿、色盲等病症。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不怕困难,不畏强梁,任凭天公多变幻,哪怕风暴沙石扬,头顶烈日,明月作营帐,饥餐沙砾饭,笑谈渴饮苦水浆……”用智慧、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推动着共和国尖端科技豪迈前进的滚滚车轮。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突破我国高科技领域面临的“卡脖子”局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创新如此,民族伟大复兴更是如此。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唯有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始终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始终保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勇气,始终厚植勇立潮头、攻坚克难的底气,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华民族方可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不懈动力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成就“两弹一星”精神的底色。“两弹一星”的研制与试验是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仅关涉的新型材料至少有5600 种之多。除了新型材料,还有电子元件、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特殊设备、测试技术、计量基准等方面工作。如何解决这些被聂荣臻同志称为国防尖端事业的“开门七件事”?
一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筹协调。1962 年,毛泽东同志在罗瑞卿的报告上批示:“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中共中央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15 人专门委员会,领导“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从中央专委成立到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央专委召开了9 次会议,讨论解决了100 多个重大问题。
二靠团结协作,共克难关。在中央专委的领导下,无论是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上海百日攻坚战”,还是小型化研究中的“五朵金花”“多种外源”方案等等,都充分彰显了全国科技攻关协作网的高效率和高水平。
三靠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为了“两弹一星”建设基地,青海9000 多名牧民驱赶27 万只牲畜,告别水草丰美、世代居住的金银滩草原,长途迁徙到平均海拔3300 多米的托勒牧场等地。为了“两弹一星”保密实验,罗布泊基地的7 名警卫战士沿着最荒凉的地带徒步巡逻了4000 多公里,在半年中每人穿烂了7 双鞋。为了“两弹一星”发射成功,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场到各个观测站,在全国数万公里的线路上,近60 万民兵日夜值守,确保每一根电线杆不出事故。
从“两弹一星”到“863 计划”“973 计划”相继实施,从“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探月、“天眼”巡空、“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这一代人,站立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行进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途中,必须牢记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勇毅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协同、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勇于登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彰显出独特优势。
“两弹一星”精神源于历史,更属于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使命任务,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汲取爱祖国讲奉献的政治修养、勇担当有作为的能力修养、守纪律讲规矩的纪律修养、讲团结重协作的组织修养、能吃苦肯奋斗的作风修养。我们坚信,凝心聚力奋斗新时代,勇毅前行谱写新篇章,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