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智融合背景下“前学共学延学”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7吴健炜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吴健炜(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在教智融合大背景下,新的教与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成了教师开辟新时代教学设计的一条必经之路。借助网络大数据以及硬件设备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一条全新的学习之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线下教学受到了阻碍,线上教学发挥了特有的优势,备受关注。“前学、共学、延学”正是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它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往前、往后进行延展,开拓学生课前探究学习以及课后的继续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并且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加持,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立足教智融合,课程重组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它区别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主要教学数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单元,“转化”作为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也是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前期备课的过程中,感觉这一内容不容易教,因为它与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并不像其他课那样,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让学生学到一个具体的知识。这一单元没有教给学生什么新的知识,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领会转化的过程和特点,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如何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成了教学的难点。
从分析教材入手,本单元第一课时为单一化的图形层面的转化,包含等积转化和等长转化等问题。第二课时为数与图形的转化,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到本节课基于“易加学院”平台实施,有前学、共学、延学三大学习板块的构建,因而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做了整合重组:将第一课时例1 的教学前置学习,附带等长转化的内容,有学有练有思考。共学环节从前学回顾导入,例1 的图形再呈现,让学生复习运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规则图形,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铺垫。进一步开展前学检测,突破思维障碍,因此借助平板白板的推送,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验证答案。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课堂的自探自得,从图形的转化到数与图形的转化,将数与形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一、二课时整合以后,将会是一个连续性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也呈连续性发展,由图形过渡到数与图形,借助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水到渠成。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放手,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因为探究学习不止于课堂,学会方法策略,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这也是延学板块给学生传递的无边学习的意义。
二、依托兴趣导向,前学自探
前学,即为前置性学习,区别于传统预习的同时,又是一种进阶版的预习。前学自探,要求教师围绕自我探究设计目标,将课程中部分知识和探究过程前置,让学生提前思考,提前探究。前学自探板块的设计,抓住学生已有兴趣点尤为重要。学生前学自探的环节往往能在家中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自探内容,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完成前学探究后,教师可以收到学生的前学情况或是反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前学板块】
1.曹冲称象数学小故事
2.例1 图形面积通过平移、旋转方法不规则—规则转化教学
3.周长的转化及生活场景运用
4.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课堂共学环节最后教师呈现,新知转化成旧知)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学中,前学板块有前学微视频和前学探究单的加持,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转化的兴趣。学生可以从已有的图形认知经验出发,能够很好地进行例1 的学习,对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也有不错的理解和体会,进而从等积转化过渡到等长转化。同时,配合生活化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很好地运用转化的策略去解决。当要求学生跳出例题范围独立解决图形问题时,部分能力稍弱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前学板块有这样一个思考:在前学教学时,微视频和探究单应该有分层项目,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设计更科学、更有层次性的前学内容。
三、深耕策略教学,共学自得
共学,即为共同学习。基于课堂教学,师生共学,生生共学,通过经历课堂的教与学环节,学生在前学的基础上,有更高阶知识的习得。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课程中,共学板块基于“易加学院”平台设计,有了前学检测中数据的支撑,能够快速反映学生的前学成效。对于前学检测第三小题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有必要介入操作。学生通过平板终端接收教师的素材,动手操作,弥补思维的漏洞,用多媒体手段验证数学结论,这是一种适合的技术融合。
在解决一系列草坪面积问题时,从一开始的借助白板思考到独立思考,是一种具体操作到数学抽象的过程。不能让学生依赖于媒体手段的操作,就像学生课堂上的一句疑问:“这一题怎么没有白板推送了?”可能是他对于平板操作意犹未尽,当然,也可能是他的一种思维依赖。所以,技术手段给学生带来可视化可操作化直观感受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推理演绎能力。最后学生得出“只要将分散的草坪转化成一个整体,就能解决草坪面积问题”的结论,说明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转化的策略,从有联系的问题中找到一般规律了。
在课堂呈现两个数形结合问题的探究中也有体现,一个是分数连加,另一个是奇数连加,一个由教师引导探索,一个是小组合作探索。在分数连加问题的转化上,借助画图,将复杂的加法算式转化成减法算式的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这种转化的方法其实在学生以往经验中被无形使用过,经历这个问题的探索,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将这一转化策略变得深刻。整个方法教学,传递给学生的是,从解决一个问题入手,进而解决一类问题。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了不起的学习品质。另一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从教师给出的素材入手,自行分析问题,寻找联系,进行转化,同样是从有联系的问题中找到一般规律。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个探究设计,教师提供的素材辅助信息太多,如果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写一写算式,即使难度加大了,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有趣,更有力,最终获得的成功体验也会被放大。
四、拓宽知识边界,延学自用
延学,即为延续性学习,不止于课堂教学的结束,更是这类知识更深层次研究学习的开端。延学自用落脚点在于“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这是另一个维度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个板块中得到知识的迁移和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从而也得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整节课都在围绕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最后呈现之前学习过程中运用到的转化策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新知可以转化成旧知。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在曾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早已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教师再从数和图形这两个知识领域入手,让学生了解图形与图形的转化、数与数的转化。其实最终探究的就是数与图形的转化。最后,延学板块设计了更深层次的转化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用课堂所学的转化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五、精研学习规律,模式优化
纵览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符合前学、共学、延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课时减少了,更重要的是,重组后知识结构更清晰,“数与代数”的领域结合“图形几何”的领域,智慧学习平台和新技术的加持,给学生带来了一场较为完整的转化思想的盛宴。当然,前学、共学、延学三大板块仅仅是基础板块,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出发,增加评学、问学等板块,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素养能力,会评价,会提问,会思考。适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教学模式,才是教智融合背景下真正能够立足于时代的新型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