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学生个体积极职业心智模式养成的因素

2022-09-16袁月华

林区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智个体职业

袁月华,刘 毅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51)

时代的变革及其对人的能力的需求使教育转型迫在眉睫,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拥有能够立足未来社会且健康发展的心智[1]。新时代高职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拥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职业心智模式。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拥有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学生群体是主流,但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群体中的个体也有消极职业心智模式的部分表现,高职学生职业心智模式总体优劣水平只是中等偏上,职业心智模式消极的高职学生群体在目前所占比例不可忽视,总体人数较多,若不积极设法改善其职业心智模式,很可能会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极其不利的动荡因素。

一、职业心智模式与构成要素

职业心智模式是存在于人头脑中,影响人们如何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如何采取职业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象、印象,是人们择业、就业、创业以及从事各项职业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它决定着人们如何看待、思考和解决职业问题,是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反映[2—3]。

职业心智模式由职业心态和职业智力两个维度构成。职业心态是人对自身职业偏好的选择及坚持,涉及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动机(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职业操守)、职业情绪(职业情感、职业兴趣、职业爱好)等,是职业心智模式的内层;职业智力是人对职业活动规律的认识和坚持,涉及职业知识(通用知识、专业知识、拓展知识)、职业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潜力、职业变通力)等,是职业心智模式的外层。职业心智模式的职业智力维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根本上受制于职业心态维度[4](如图1所示)。

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一是源于对职业及职业活动的认识程度,二是源于对职业和职业活动的直接反射、改变与创新。对职业和职业活动规律的不同认识以及对自身职业偏好的不同选择形成不同的职业心智模式。职业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职业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即人不同的职业心智模式将指导人发生不同的职业行为、产生不同的职业活动结果。

二、个体积极职业心智模式与特征

个体积极职业心智模式是有利于人们进行择业、就业、创业及从事职业活动的、能促进其职业成长的良好的职业心智模式。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1.个体拥有主动进取的职业心态

具有主动进取职业心态的人职业信念明确、职业信仰坚定、职业理想远大,职业态度端正;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道德观和严格的职业操守,职业动机优良;有强烈的职业情感、浓厚的职业兴趣和广泛持久的职业爱好,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工作,职业情绪好。

2.个体拥有不断成长的职业智力

具有不断成长职业智力的人了解自我的职业能力水平现状和相关的职业知识,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发展自己的职业智力,渴望并积极学习掌握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和拓展职业能力、开发职业潜力,乐于接受职业挑战,在职业发展遇到障碍时能坚持不懈,同时又具备充满创新性的职业变通能力,并将努力视为通向职业成功的道路,他们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善于利用他们的优势,能从他人的成功中获得启发并从中学习好的做法,有善于通过学习解决职业问题的习惯,并具备善于通过学习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因而他们能发挥最大的职业潜力[5]。

调研发现,拥有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高职学生,总是善于主动发现并积极寻求、发掘、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积极发现和创造职业机会,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敢冒职业风险,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勇于拼搏,积极应对职业挑战,踏实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从容应对职业环境的变化,敢担重任,勇履新职;他们不怕挫折与失败,做事善始善终,善于反思自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努力寻求职业持续成长,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他们努力学习、理解、掌握甚至创新职业知识和技能,有清晰而远大的职业追求、明确而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深厚而宽广的职业情怀,视工作为责任、使命和事业,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风度。

三、制约当代高职学生个体积极职业心智模式养成的因素分析

高职学生个体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由主动进取的职业心态和不断成长的职业智力两个维度构成,而这两个维度的形成、状态和变化深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1.高职学生个体已有的个性心理品质

首先,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其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学生的人格是指学生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特征,包括性格与气质两部分,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遗传、环境、情境对人格有决定性作用。性格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它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像是给人格打上了某种色彩或标记。性格可分为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和个体在后天环境与学习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个性。人的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认为:“个性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面对同样的工作内容、抱着一样的责任心,个性内向与外向的人的思维和反应可能大不相同。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是人与生俱来的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同样是热爱工作,气质不同的人行为表现却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关于人的气质,心理学界公认有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黏液质(安静型)和抑郁质(抑制型)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将有不同的职业偏好、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行为特征。

其次,学生个体的智商(生理基础决定)和情商(生理基础与学习教育等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高低影响着其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智商较高者,一般能较快地掌握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爱好兴趣和相关职业知识。但比较而言,学生的情商对其职业心智模式的影响更为重要。情商体现了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高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善于自我激励、能使自己奋力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整行装再出发,能准确感知他人的情绪,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他们社交能力强,外向而内心愉悦,不易陷入恐惧和伤感,积极投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无论是独处还是和众人一起都能怡然自得。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影响和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却是情商的高低,一个人职业发展是否顺利、成功,通常认为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经过培养而具备了较高情商的学生能更好地养成积极的职业心智模式,从而能更有效地融入各项职业活动。

最后,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其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对待职业和职业活动的看法、态度、决策、方法、行为,从而构建出相应的个体职业心智模式。例如:有理想信念的学生,其职业追求远大而崇高,认定工作是自己的使命和事业,体现为爱岗敬业;觉得人生如梦、悲观消极的学生,则对职业发展无所追求,把工作认定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承担的苦差事,表现出职业倦怠。

2.高职学生个体已有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影响着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而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从而影响着学生是否愿意了解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以及对职业的认识程度。学生对工作和职业的选择、偏好和热爱源于对职业的全面深刻认识、认同和自身实际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职业活动实践形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个性、职业技能和职业情绪等职业素养,这些都关系到其个体职业心智模式的优化和完善。

3.高职学生的人际环境

高职学生虽然有着独立的人格特征,但在职业心态上依然深受周围人际环境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其职业行为。一是学生的父母等亲源关系人员的个性品质、言行举止、对职业的态度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认知;二是班主任、辅导员、授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职业示范和导向作用;三是同学的学习态度、专业认知、就业价值观,以及社会公众舆论等对职业类型的高低贵贱等级评价等所产生的职业认同干涉效应,都在影响学生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

4.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与校园现实育人环境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与素质标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系、学生管理系统等育人体系、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系统等服务体系的各项工作决定了规格和标准的实现过程与程度。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所贯彻的职业心智教育,教学管理所体现的职业心智管理,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所渗透的职业心智改善,就业指导中的积极就业心智培养,以及透过校园创新创业与技能竞赛、顶岗实习与校企合作、优秀毕业生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都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对职业的认同度,增强职业自决力,端正职业价值观,坚定职业信念,提升职业理想抱负水平,促进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塑造。

5.网络虚拟环境与高职校园新媒体

网络给当代高职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一方面,通过网络能方便快捷地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常态,利用网络的优势,建设网络课程、开辟智慧课堂,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正面典型、普及专业知识、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等,能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环境对高职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导致人格异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由于对网络中传播的各种信息和纷繁复杂的思想观点缺乏正确的判断,导致学生“三观”不正,产生心智模式不健全的情况,如目标不清、规划缺乏、思想偏激等。所以,高职院校在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约束和正面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确保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

6.社会(时代)形势与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发展等因素,使社会进入了一个充满变化的新时代,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导致大学生成长与就业形势更加充满变数,使部分高职学生对职业前景产生了畏惧、迷茫、逃避或者麻木的不良心理反应。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要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6]。高职院校也采取了诸如加强创业与就业指导、疏导与纠正消极就业心理、强化校企合作、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等各种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这些政策与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心智模式。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新技术革命等对社会发展的复杂影响还在持续。例如:校园招聘会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被迫取消,造成就业渠道不畅;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导致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素质要求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在学校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养成的职业能力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实际工作需求;传统观念与社会舆论对职业的高低贵贱划分等系列因素,依然使高职学生经历五味杂陈的心理体验。这些都对高职学生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造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

四、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积极职业心智模式的养成教育,将心智管理的理念贯彻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掘制约个体积极职业心智模式养成的各种因素的正面作用,努力消除其不良影响。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育人措施等方面的优化提质,有效构建高职学生积极职业心智模式,借助NLP教练技术与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就业与创业指导、校园文化、学生管理等的相互渗透交融与贯通,获得积极职业心智模式构建的有效方法[7],特别是要发掘各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教学中的良好心智模式构建功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心智个体职业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职业写作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我爱的职业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