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9-16李淑华

关键词:子系统黑龙江省高质量

李淑华,汤 良,张 莉

(齐齐哈尔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对我国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将高校高质量发展融入新时代发展格局,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及创新链有机衔接,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地方高校应立足地方发展需求,切实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六大战略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其他各项战略实施的具体化、综合化,而地方高校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着其特殊的意义,是区域发展“动力机”即拉力,后者是“推进器”即推力,两者之间互为条件和因果[1]。近年来,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发展迅速,应明确其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和新业态中的供给定位。本文基于耦合协调的分析考量,提出促进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一、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分析模型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地方高等教育对接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分析模型,因此要构建地方高等教育与经济复合系统,此复合系统包含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2]。依据调研分析并借鉴前人经验,在全面考虑地方高校教育系统的发展和各个指标的名称含义后,最终选取高等学校的学校数(X1)、招生数(X2)、在校生数(X3)、毕业生数(X4)、专任教师数(X5)、R&D经费内部支出(X6)、教育经费支出(X7)、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X8)8个指标构建地方高校教育系统指标体系。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整长,也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这样在构建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时需根据市场经济的特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质量[3]。所以,本文选取人均GDP(X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1)、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2)、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1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14)、公共财政收入(X15)、就业人数(X16)8个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系统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地方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指标体系

(二)复合系统模型

本文构建黑龙江省地方高等教育与经济复合系统模型系统,包含黑龙江省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在复合系统协调度的测算中,首先需要明确两个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4]。本文定义复合系统S={S1,S2....Sn},其中Sk(k=1,2,...n)为复合系统S的子系统。我们需要为子系统选定一些指标作为序参量ak={ak1,ak2....akn},ak表示子系统Sk的所有序参量的集合,aki(i=1,2,...n)为子系统Sk的第i个序参量。定义αki、βki为序参量aki的上限和下限;借鉴前人经验取现有序参量最大值的110%、最小值的90%作为上限和下限。子系统有序度是通过多个序参量指标的有序度来反映的,不同序参量的重要程度不同,故权重不同[5]。因此,需要对序参量赋权。定义Uk为子系统Sk的有序度,Uk(aki)为子系统Sk的序参量aki的有序度,λki为序参量aki的权重。

(式一)

(式二)

二、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一)复合系统模型分析

本文选取2010-2019年的数据(X1-X16)进行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网、黑龙江省统计局官网。由于缺失2019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的数据,故取2010-2018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2019年的增长率,进而推算出2019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数据。

1.系统有序度

运用CRITIC法计算子系统中各序参量的指标权重,考虑到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化问题,所以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MMS)处理,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输入SPSSAU系统,运用CRITIC法测算得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子系统和地方高等教育子系统各序参量的权重(见表2)[6]。继而根据式一、式二计算得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系统有序度(见表3)。

表2 CRITIC 2010-2019黑龙江省经济与地方高校权重计算结果

表3 2010-2019黑龙江省经济与地方高校系统的有序度

2.系统协调度

将子系统有序度数据输入SPSSAU系统,得出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耦合协调度,依据协调度标准对耦合协同程度进行了分析(见表4)[7]。

表4 2010-2019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与经济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二)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2010-2019年,黑龙江省地方高等教育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都呈现出动态上升趋势,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有序度上升幅度略大于区域经济子系统,说明在这10年中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实现了提升,高等教育提升水平略大于区域经济提升水平,但总体来说在此期间二者水平差异不大。根据表4可知,在2010-2019年的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子系统与高等教育子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协同等级由开始的严重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良好协调,最后于2019年实现优质协调,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逐渐加强。

区域经济是众多产业的集合,区域经济发展即产业发展,故黑龙江省产业发展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但产业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两者之间高度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产业集群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在发展中会呈现周期性,一旦产业链中出现裂痕,便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随即可能放大并蔓延到整个产业集群,继而危及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又基于两者的“拉力-推力”规律,必然波及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亦然。从上述协调度进行考量,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且2015年应用型院校转型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出现良好势头(良好、初级、良好、优质),2019年(黑龙江省14所普通本科院校完成应用型转型)达到优质协调,应用型院校更注重实用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驱动和提升协同效果的效应,人力资本可形成“推力器”。同时,黑龙江省产业对人才具有吸引、引导和提升人才培养系统发展水平的效应,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人才输送,产业发展可形成“动力机”[8]。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系统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动态互动,相互适应,提升了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发展。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对接产业集群的外部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对接效应就会受到垄断性、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特质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自身办学定位仍不明朗等因素的羁绊,最终导致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模式、培养方案都会受到冲击[6]。为此,黑龙江省地方高校能否继续保持优质协调,即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地方高校能否找准对接中的自身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更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从战略角度指明发展方向。

三、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服务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在东北振兴座谈会讲话中深刻指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振兴[9]。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大部署布局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组织强大专家阵容,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区域创新需求相贴近,形成最优服务决策,对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不断适应社会变革中找准定位,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中营造良好环境。2019年拟定黑龙江科技大学等14所普通本科院校为应用型高校,黑龙江大学等6个院校为特色示范建设专业集群,东北农业大学等4个院校为特色示范培育专业集群[10]。转型后的地方高校努力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提升了服务面向、能力及服务责任。另外,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应协调一致,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在积极对接对口岗位的技能同时不忘综合素养的培养,增强了与经济社会协同,在推进变革与创新中为提升黑龙江区域整体竞争力贡献了力量[11]。

(二)双螺旋下完善龙江地方高校对接系统

双螺旋脉络下“拉力-推力”规律贯穿培养系统始终。首先,针对职业人才需求问题,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通过需求与技术人才的对接,把行业用人标准、企业需求与专业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形成高质量教育对接体系和人才“拉力”的吸引、引导和提升效应[12]。另外,“推力”则通过校内模拟企业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增强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适切度,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黑龙江地方高校应着力打造校内外培养平台及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双螺旋。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产业创新元素,可通过全真演练的教学方式,形成实战化的教学环境,最终实现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使区域获得到发展动力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推力”的支撑、驱动和协同效应,此种情况部分发达地区的转型高校已经先行一步。其次,黑龙江地方高校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才培育资源和培养、培训、科研和技术开发的优势,以需求导向为主,用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最终实现校企有机对接并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12]。再次,应用型转型使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具有可行性,所以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强化科技成果转移平台建设和管理,深化其激励自由同时强化集成、融合作用,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革提升提供持续动力。最后,改进地方高校原有的对接模式,逐步构建以应用型高校与地方企业对接的职业人才培养为双螺旋主体,以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双螺旋培养方式,以“学校工程教育+企业工程教育”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双螺旋培养目标,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协同育人为双螺旋长效机制的办学模式[13]。

(三)着力激发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1.基于OBE理念完善机制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社会方面。增强技术教育适应性,继续深化校企融通、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的新“三通”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供支撑性的就业环境。黑龙江政府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预警机制,扩大就业容量并提升质量。从学校方面。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夯实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来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探索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不断拓展[14]。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地方高校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评价指标体系上一定要根治唯升学、分数、论文、文凭及唯帽子的五唯病疾,使其能围绕对接我省地方发展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健全就业监测与失业预警机制,推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

2.基于优化专业提升协同度

协调度出现波动,说明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出现就业难并伴有大量的人才外流,其主要原因是地方高校专业结构体系不合理影响了全面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15]。作为地方高校在争创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要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有效的对接黑龙江支柱产业。如东北农业大学与北大荒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协议,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近36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完达山、垦丰种业、九三粮油等多家企业;齐齐哈尔大学与飞鹤集团等龙头农产品企业深度融合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东北石油大学承担了大庆页岩油合作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以电机电器和智能制造为依托对接企业80余家。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在优化专业中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并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结构性过剩专业,再造停滞专业,加快制定与龙江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科技术需求紧密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随区域经济发展而动,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特色专业,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布局和专业体系,最终实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3.基于综合培养拓展目标

针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对接对口岗位的技能而综合素养不足现象,黑龙江地方高校应积极的从源头抓起,以“人格+技能+综合能力”为目标并贯穿培养的全过程。“人格”即素质,素质拓展模块设置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16];“能力”即技能,技能培养模块设置宗旨是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课与实践结合应用能力,规划、设计应用能力和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文理科专业特色不同);综合能力即专业综合实践模块是最后的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以培养学生的战略规划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参与研发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主,突出强化学生探索思维能力,启发并提升创造性,为实现有效对接奠定了综合能力基础。

4.基于双螺旋强化管理

双螺旋下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打造从教学设计、管理理念、监督方式到管理机制制定的教学管理体系。第一,强化教学设计实施。贯穿校内外双螺旋进行设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并依托先进的手段进行管理。建立从学校到各学院组成的专业的团队,被管理者(各专业主任、教授)参与决策中,极大的保障设计的可行性[17]。第二,更新管理理念。变科研型人才培养为技能型复合型,不断加大对校外实践、实训环节管理力度,紧密结合各地方经济和文化特色,研教融合、竞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第三,改进监督方式。要逐步建立,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为出发点,以教学质量控制为核心,契合学校发展实际,把关注点放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螺旋递进上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第四,完善管理机制。长期机制是战略合作,实行校企联合办学,3+1、2+2(一年校内实习、一年校外),部分专业可实行学徒制,参与合作的高校间也可资源共享;中期机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对接,学分转换和师生交流项目,企业可以进驻学校,实行项目驱动教学;短期机制是校企共建校外线上实习实践平台,线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可形成实习实践基地库并伴有完整的考评制度,总之,地方高校可形成涵盖长、中、短并存的管理机制,

5.基于新发展理念进行课程改革

对接中的技能培养是复杂的过程,前文提到通过双螺旋创新培养实现,其中重要基础环节是课程改革。随着“互联网+”、“智能+”发展,特别疫情期间,教师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上都有了质的飞越。“线上+线下”以“人格+技能+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己经成为今后教学方式的主流[12]。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全过程,动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18]。以创新引领课程改革,具体从教学方法创新、学习过程创新、考核模式创新、应用能力评价创新几方面展开,如学生开展SPOC线上学习,教师开展SPOC线下翻转课堂,课堂上精讲难点和重点,学生讨论和辩论,最后教师总结并解答仍存在的问题。线上完成作业、测试、考核,线下辅导和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总之,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形成利用互联网技术达到与时代接轨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是提升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区域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量到质日益增大,但就业仍然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疫情之下的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两者的协调度,认为需着力激发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接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方面,建议从完善机制、提升协同、拓展目标、强化管理、课程改革五个角度有效提升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猜你喜欢

子系统黑龙江省高质量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