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2022-09-16张延军曹鹏程
张延军,曹鹏程
(1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400)
(2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400)
胰腺炎是一种发生于胰腺部位的肺感染性炎症,其中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和坏死等急性损伤,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局部或弥漫性慢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对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具有不可逆的损伤。慢性胰腺炎是我国消化内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是指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改变,患者在病发过程中会出现持续上腹部疼痛、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1-2]。慢性胰腺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是由于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胰腺组织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包括胰腺实质性慢性炎症和胰管结石等改变,临床通常认为,慢性胰腺炎的病发与梗阻、过量饮酒、暴饮暴食以及高脂血症等症状有关[3-4]。慢性胰腺炎会导致患者消化系统受损,严重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5]。临床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胰管形态、胰腺大小以及是否钙化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临床中通常采用CT、MRI以及X线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但X线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会产生盲区,因此使用率较低[6-7]。CT和MRI诊断方式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各自优势,在对患者诊断过程中影像学反应各不相同,CT、MRI在临床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对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门诊收治的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数字法把60名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名采用MRI方式进行诊断,其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35.43±4.67)岁,包括慢性胰腺炎患者15例,志愿者15名;观察组30名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其中男性16名,女性14名,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35.61±4.39)岁,包括慢性胰腺炎患者15例,志愿者15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以及志愿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参与研究所有人员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类疾病;③无心脑血管类疾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CT联合MRI增强扫描适应证者;②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人员诊断前8 h禁食。对照组患者采用MRI方式进行诊断,其中仪器选择磁共振3.0 T skyra 1.5T avanto,患者在进行诊断前,将所携带的首饰等物品摘除,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平扫。观察组患者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对人员进行扫描,其中MRI仪器选择同对照组患者一致,CT选择西门子(SOMATOM)Force,患者在诊断中,采取平卧位,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临床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进行比较分析,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②对两组人员的诊断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满意度得分满分为10分,其中7~10分表示满意;4~6分表示一般满意,0~3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组内所有人数]×100%。③对两组患者诊断的有效率进行分析,显效:患者胰腺性状成像清晰,胰腺大小以及类型能得到明确的辨别,同时在诊断的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的胰腺成像较为明显,但对其性质以及大小成像较模糊;无效:成像模糊,对患者胰腺性质以及钙化情况等诊断不明确。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组内所有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的检验价值分析
MRI诊断方式:检出慢性胰腺炎患者16例(其中真阳性11例,假阳性5例),检出志愿者14例(其中真阴性10例,假阴性4例)。CT联合MRI增强扫描诊断方式:检出慢性胰腺炎患者16例(其中真阳性15例,假阳性1例),检出志愿者14例(其中真阴性14例,假阴性0例)。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显著高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诊断方式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结果对比
2.2 两组人员诊断满意度分析
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的观察组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成像效果分析
观察组成像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成像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胰腺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胆源性胰腺炎占发病人群的50%以上,胰腺炎在我国平均的发病年龄为55岁左右,其中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在全球范围内。胰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死亡率将较高,是临床中严重性消化疾病之一。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是医学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胰腺炎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9.62/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慢性胰腺炎的患病率约为13/10万,且患病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8]。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形态包括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等,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会升高。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体征表现为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囊肿的形成及十二指肠、共同通道的机械性梗阻。临床中按照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分为酒精性慢性胰腺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遗传性慢性胰腺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类型[9-11]。不同的慢性胰腺炎类型发病的原因不同,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提高临床诊断的价值,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MRI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式之一,可广泛运用于颅脑五官、腹部(肝、胆、胰、脾、肾、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以及患者的脊椎、四肢和心脏大血管等,在对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12]。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在强磁场内受到脉冲的激发后,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把在磁共振过程中所散发的电磁波(即磁共振信号)以及与这些电磁波有关的质子密度、弛豫时间、流动效应等参数,接收转换,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最后形成清晰的层次丰富的图像[13]。慢性胰腺炎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也可能会出现萎缩,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核磁共振诊断方式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取得任意方位的图像,可以多参数成像,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无骨骼伪影干扰,能够不使用造影剂进行血管成像检查,无碘剂过敏的反应之虑,是无创检查[14]。诊断过程无X线辐射,消除了X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对结石和钙化的显示度不高。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很高,能够快速地找出身体病变的部位,并判断出病灶组织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普通检查发现不了的钙化以及结石,都能够通过CT来发现。在CT检查中还有更为先进的增强CT检查,能帮助人们更早地查出癌细胞以及其所生长的部位,起到提前发现提前预防的作用。慢性胰腺炎的病人,CT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胰腺的形态,以及胰腺周围有没有渗出等病变。慢性胰腺炎典型的CT表现是胰腺增大或者是缩小,胰腺的轮廓不规则,胰腺内有钙化,胰管不规则扩张或者是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等改变。CT诊断方式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较高,在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中,能对患者胰腺大小、轮廓以及胰管情况等进行更加清晰的检测。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给予含碘造影剂后再行CT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大称为增强或强化,其机制是病变组织内血管丰富或血流缓慢,血脑屏障破坏,含碘造影剂在病理组织中停滞、积蓄而强化,通过CT增强扫描,病灶与实质或周围组织的强化程度往往不一致,两者的密度差异较大,可以借此发现平扫时漏检的病灶。将CT联合MRI增强扫描能提高诊断的质量,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更加清晰地观测到患者胰腺肿胀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钙化,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对,对微小的病灶反映的情况较好,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增强的有无、程度和增强方式或类型可以提高病灶的定性作出诊断,在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中能进一步区分胰腺炎的性质以及胰腺的形态,临床诊断价值更高[15]。本文发现,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的观察组在诊断的过程中,诊断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3.33%,明显高于采用MRI方式进行诊断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成员在诊断的过程中对诊断的结果以及满意度更高,临床影像学更加清晰,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方式,诊断的有效率更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诊断的价值更高,更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