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痛风诊断中应用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的价值
2022-09-16陈晓丽彭献将
陈晓丽,彭献将
(1太仓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400)
(2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江苏 苏州 215400)
近年来,我国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在人民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变的饮食结构作用下日益提升,同时,发病年龄日益降低[1]。现阶段,临床还没有明确痛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2-3],其发病机制为单钠尿酸盐在尿酸排泄减少及嘌呤代谢紊乱等作用下在皮下、肾脏、骨关节部位沉积,促进急性慢性炎症的发生,和组织损伤关系密切。在痛风的诊断中,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单钠尿酸盐结晶是传统标准,但是其很难诊断受累的小关节[4]。近年来,双能量CT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以非侵入性方式将痛风患者组织中尿酸盐沉积直接显示出来,在痛风的辅助诊断、疾病进展的监测中是一种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5]。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及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其他关节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痛风诊断中应用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及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作为痛风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其他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痛风组患者年龄20~90岁,平均(53.48±7.12)岁;女性5例(8.33%),男性55例(91.67%)。对照组年龄21~89岁,平均(53.68±7.30)岁;女性6例(10.00%),男性54例(90.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6];②患者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排除标准:①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引发的继发性痛风;②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IQon Spectral CT及GE Revolution CT扫描,依据临床需求对患者双膝关节、双手手指、腕关节等腕关节区域、双足足趾、踝关节等踝关节区域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飞利浦IQon Spectral CT球管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62 mAs。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螺距、矩阵分别为64 mm×0.625 mm、0.4、512×512,层厚、层距分别为3 mm、3 mm。重建参数:层厚、层距分别为0.9 mm、0.45 mm;GE Revolution CT球管管电压为80/140 kV,管电流为190 mAs。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螺距、矩阵分别为64 mm×0.625 mm、0.984、512×512,层厚、层距分别为5 mm、5 mm。重建参数:层厚、层距分别为0.625 mm、0.625 mm。向工作站传输双能量数据,将应用程序中的痛风分析软件启动,对生成有无尿酸盐结晶的彩色标记图进行分析,显示为容积再现(Ⅴ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形式。
1.3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后观察:①与疾病类型的关系。双能量CT检查阳性标准为任一部位尿酸盐结晶阳性,反之为阴性[7];②与骨质破坏的关系。对比原始平扫片和后处理轴位彩色标记图,有绿色标记物出现在关节或周围滑膜、韧带及肌腱等处评定为尿酸盐结晶阳性,反之为阴性[8];③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绿色伪影在运动及血管钙化的情况下形成及出现在足跟、皮肤或指甲等角质层较厚部位不认为是尿酸盐结晶评定为阴性,反之为阳性[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酸盐结晶与疾病类型的关系分析
痛风组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4/60),尿酸盐结晶阴性率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3%(56/60)(P<0.0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尿酸盐结晶对痛风诊断的敏感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3.33%(56/60),准确性为95.00%(114/120),阳性预测值为93.55%(58/62),阴性预测值为96.55%(56/58)。见表1。
表1 尿酸盐结晶与疾病类型的关系分析[n(%)]
2.2 痛风组尿酸盐结晶与骨质破坏的关系分析
痛风组患者60例中,有骨质破坏20例,无骨质破坏40例,分别占总数的33.33%、66.67%,其中有骨质破坏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100.00%(20/20)显著高于无骨质破坏患者的95.00%(38/40),尿酸盐结晶阴性率0.00%显著低于无骨质破坏组的5.00%(2/40)(P<0.05)。见表2。
表2 痛风组尿酸盐结晶与骨质破坏的关系分析[n(%)]
2.3 痛风组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痛风组患者60例中,血尿酸水平增高50例,正常10例,分别占总数的83.33%、16.67%,其中血尿酸水平增高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98.00%(49/50)显著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的90.00%(9/10)(P<0.05),见表3。
表3 痛风组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n(%)]
3 讨论
近年来,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在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作用下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临床多发病,较为常见[10]。在痛风的诊断中,B超、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血尿酸持续增高及临床表现是主要依据,但是具有有限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特别是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常规影像学检查缺乏典型的表现[11],比如,早期及初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只有软组织肿胀表现,B超检查无法有效显示骨性病变[12];常规CT、X线检查只能将关节结构改变显示出来,在早期改变的诊断中具有有限的价值[13];MRI检查无法特异性诊断痛风石特征[14]。
痛风性关节炎会在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中的情况下急性发作,为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造成受累关节慢性肿痛,长期还会破坏关节软骨与骨质,造成患者关节畸形与僵直,从而限制患者活动[15]。有研究表明[16-17],能够检测到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关节受损部位占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总数的82%。现阶段,在区分与鉴定钙盐与尿酸盐的过程中,双能CT成像技术是唯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能够将患者检测部位骨质破坏程度、尿酸盐结晶沉积直观显示出来,且具有无创性,与一些侵入性、有创性检查方法相比具有较短的扫描时间、相对较低的费用、更为简便的操作,能够对多个部位进行同时扫描,将尿酸盐结晶清晰显示出来等[18]。
有研究表明,在痛风的诊断中,双能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46/48)、93.3%(28/30)[19-20]。本研究结果表明,痛风组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4/60),尿酸盐结晶阴性率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3%(56/60)(P<0.0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尿酸盐结晶对痛风诊断的敏感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3.33%(56/60),准确性为95.00%(114/120),阳性预测值为93.55%(58/62),阴性预测值为96.55%(56/58),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痛风的诊断中,双能量CT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能够将扫描部位尿酸盐沉积状况直观显示出来,具有无创性,在筛查与早期预警、诊断与鉴别诊断痛风的过程中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可以在监测痛风患者病情的过程中应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痛风组患者60例中,有骨质破坏20例,无骨质破坏40例,分别占总数的33.33%、66.67%,其中有骨质破坏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100.00%(20/20)显著高于无骨质破坏患者的95.00%(38/40),尿酸盐结晶阴性率0.00%显著低于无骨质破坏组的5.00%(2/40)(P<0.05)。痛风组患者60例中,血尿酸水平增高50例,正常10例,分别占总数的83.33%、16.67%,其中血尿酸水平增高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98.00%(49/50)显著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的90.00%(9/10)(P<0.05),说明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阳性率与骨质破坏、血尿酸增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双能量CT技术能够早期诊断骨质破坏等无典型临床症状的痛风患者,早期预警向痛风发展的高尿酸血症等高危人群,将更多较为可靠的信息提供给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不典型痛风。
综上所述,痛风诊断中应用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的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