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肠梗阻放射诊断方面的价值和效果
2022-09-16米克热娜依买买提江
米克热娜依·买买提江,聂 磊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放射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属于急腹症的一种,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1]。无论是哪种因素引发的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都被临床称为肠梗阻,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发生的急性腹痛的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是由于肠梗阻造成的[2]。当这种疾病发生时,不仅会造成肠管本身出现问题,导致其解剖功能产生变化、肠管功能出现改变,还会造成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生理紊乱情况,若患者在发生肠梗阻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严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因而及时的治疗对于干预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症状意义重大。根据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研究中显示,在小儿外科手术后、妇科肿瘤或结直肠等外科手术干预后,易发生小肠梗阻[3]。经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进行结肠切除术后,有约有10%的患者在其接受手术干预后的3年内至少会发作小肠梗阻1次[4]。且这类疾病在经过治疗后也易出现复发的情况,经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约有12%的患者在其治疗的1年内会再次由于疾病复发而再次接受治疗[5]。在成年人发生的大肠梗阻中,经过临床对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分析,显示结直肠肿瘤就是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6]。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在结直肠肿瘤的并发症中,大肠梗阻的占比约达到了80%,且其发生位置大多在乙状结肠中[7]。肠梗阻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中常见的症状包括呕吐、便秘、无排便排气、腹痛等,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较大[8]。由于肠梗阻的引起原因不同,其疾病类型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结合患者的肠梗阻疾病类型,为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9]。因而治疗前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诊断,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目前临床上提出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式,临床发现这种诊断方式所起到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疾病类型,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参考。为进一步明确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就收治的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腹部X线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5.89±12.31)岁。将患者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动力性梗阻29例、绞窄性梗阻31例、机械性梗阻4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腹部X线诊断,指导患者采取站位体位进行扫描,再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取卧位进行检查[10]。在为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前,采用GE64排多层螺旋CT机为患者开展诊断,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接受屏气训练,在检查中,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于检查床上,使患者的机体平行于检查床,使患者上肢抱紧头部,保持下肢的弯曲状态,此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使患者按照指令屏气,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检查工作,这样才能获取更为可靠、清晰的图像信息。在为患者检查间,需注意多层螺旋CT的参数情况,设置厚度为6 mm,管电流为230 mA,电压为120~140 kV,调整层间距为2.5~12.50 mm,在选择对比剂时,注意控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注意不可忽慢忽快,保持匀速注入。在患者的对比剂注射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开展扫描工作,扫描区域包括患者的静脉区域与动脉区域。在完成扫描后,上传扫描的图像信息,由系统的工作站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下的总诊断准确率、不同疾病类型的诊断准确率、病因检查率以及诊断方式中的操作复杂度评分、图像清晰度评分与舒适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对比
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见表1。
表1 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 不同疾病类型的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疾病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3 病因检出率
多层螺旋CT的病因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X线诊断(P<0.05),见表3。
表3 病因检出率对比[n(%)]
2.4 诊断评分
多层螺旋CT的操作复杂度评分低于X线诊断,多层螺旋CT的图像清晰度评分与舒适性评分高于X线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诊断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诊断评分对比(±s,分)
诊断方法例数操作复杂度评分图像清晰度评分舒适性评分多层螺旋CT 100 3.23±0.59 79.52±12.61 83.94±15.74 X线 100 7.19±0.68 60.37±10.85 61.53±11.85 t 43.986 11.512 11.37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在治疗多数疾病前,均会进行有关的诊断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因所在,掌握疾病类型,使治疗更具针对性,提升整体临床疗效。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人数较多,且病情会呈快速发展,会引起患者出现呕吐、排便排气、腹胀、腹痛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11]。肠梗阻发生不仅会对肠管本身造成较大影响,还会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12]。肠梗阻有较多的类型,包括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机械性肠梗阻,引起这种疾病类型的常见原因为肠腔堵塞,如异物、粪块,通常情况下这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病情不严重,还有一些因素如肠壁病变、肠粘连、腹腔内肿瘤压迫等都可能造成该疾病的发生。不同的疾病类型其发病原因不同,如血运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中的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等导致,引起肠管血运障碍,从而造成肠内无法运行肠内容物,导致肠梗阻的发生。而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通常是由肠系膜血管受压或为栓塞堵塞引起,造成肠管失去活力。中老年群体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这是由于老年人群其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退化,胃肠功能也会不断下降,机体中易合并许多慢性疾病,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肠梗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相关研究指出,该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年龄存在一定关联性,其年龄越高,发生该疾病的死亡风险也就越大。因而在肠梗阻发生后,及时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的关键所在。当下,手术为肠梗阻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手术能够将病灶有效切除,具有直接切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手术前,必须确定病灶情况,了解病灶大小和形态,以便手术成功性的提升。
做好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对疾病治疗和恢复效果均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因此,临床也愈发重视对肠梗阻疾病的诊断研究。然而,由于该病存在许多的类型,在治疗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病因展开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对症下药,改善患者的病情。若是在不明确患者的梗阻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梗阻部位等情况下时就为患者采取不适当的治疗方式,就会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间,耽误患者的治疗,因而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13]。目前临床在肠梗阻的诊断中,采取的诊断方式较多,过去常应用腹部X线诊断方式,这种诊断方式下其空间分辨率较低,无法明确患者肠梗阻血运情况,在判断患者的发病原因方面效果较差,因而诊断率较低。近年来推出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式,该诊断方式的应用下能对患者的全腹进行快速的扫描,检查准确率较高,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由肠蠕动或呼吸等因素形成伪影的影响,能将患者的病灶部位清晰地显示出来,能更好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细节情况,再与多平面重建技术的结合,能清晰显示出病灶部位与之周围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免受组织重叠影响诊断结果[14]。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下,能更好地判断梗阻的发生原因,还能将肠系膜的全貌更为精确地显示出来,能对患者的肠壁、肠腔等部位清晰地进行观察,有助于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提升。
基于本次研究,可得出以下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且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在不同疾病类型的诊断中,均显示为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的病因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P<0.05);在多层螺旋CT中的操作复杂度评分低于X线诊断,图像清晰度评分与舒适性评分高于X线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能有效地找出患者的疾病原因,取得更清晰的图像,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肠梗阻的诊断,能够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