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T影像组学在中青年肺癌中腺癌及鳞癌的诊断价值

2022-09-16赵恒飞安坤宝段庆红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鳞癌腺癌支气管

赵恒飞,雷 鹰,安坤宝,段庆红(通信作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 贵州 贵阳 550000)

肺癌是一种具有高病发率、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肺癌被临床确实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阶段[1]。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空气污染和当下人们的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根据肺癌病灶发生的位置的差异,可以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周围型的肺癌中以肺腺癌、肺鳞癌及小细胞癌为主,其中,肺腺癌、肺鳞癌往往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切除,而小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2]。目前,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如今在肺癌诊断方面也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方式,通过CT图像能够对周围型的肺癌进行相对来说较为准确的诊断,同时根据诊断后的结果给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避免因为诊断效果的误差影响患者的病情,可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大部分的病理诊断,可以通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获得相应的诊断结果,但是有10%~30%左右的非小细胞肺癌不能够明确其组织学的类型,所以在临床方面,结合影像学推断评估组织的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4]。本文主要对CT影像组学在中青年肺癌中腺癌及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21 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其中腺癌患者和肺鳞癌患者各30例,患者年龄为30~45岁,20例患者具有吸烟史。腺癌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肺鳞癌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11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肺腺癌或肺鳞癌;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腺鳞癌、复合型神经内分泌癌等混合型肺部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合并有大量胸腔积液等因素,影响肺部病灶影像学评估的患者。

1.2 方法

仪器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GE discover 750HD),在进行扫描时,患者采取仰卧位的姿势,双手上举超过头顶,扫描的范围主要从胸廓入口到肺底部,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的肘前静脉以3 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剂量为1 mL/kg,动脉期25~28 s,静脉期55~60 s,进行标准算法,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病灶区进行多平面重组。获取患者的CT图像后,均由本科室的两位拥有多年胸部CT诊断经验的医生进行图像分析。记录的信息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病灶的单发、多发性;病变区是否有深分叶缘;病变边缘的情况;支气管截断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毛刺征棘突征和胸膜凹陷征。患者的具体病理学的类型,阅片的工作人员不能够提前获得和知晓,以保证阅片的准确性,减少外界的干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癌症患者的CT特征,包括病灶的大小和形状;单发病灶或多灶性的病变;病变的具体位置;病变区是否有深分叶缘;病变边缘的情况;支气管截断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毛刺征棘突征和胸膜凹陷征,统计两种癌症患者在CT特征之间的具体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T特征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比较

60例患者均进行肺部增强扫描,其CT特征和病理的相关类型如表1所示。腺癌和鳞癌患者病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的表现上,是否出现光滑病灶边缘,胸膜是否凹陷方面以及位置方面,腺癌和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诸如单发多发病灶、中央型/周围型、支气管截断征、支气管动脉扩张、短毛刺征、棘突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的CT特征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肺癌也是世界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致死性的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发现70%左右的肺癌中主要是鳞癌和腺癌,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组织类型[5]。此类肺癌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病理的诊断主要通过活检或细胞学诊断来得出。目前采用CT诊断的方式,对于肺癌的研究主要通过诊查患者的形态学的表现来进行价值评估,因此,在研究病变组织的来源和范围时,通过CT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临床研究也发现[6],对于少部分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就诊的初期和治疗开始期间,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急剧的发展和恶化,所以,临床医师在患者病理结果之外,应该对如何辨别和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腺癌和鳞癌)进行掌握,通过CT扫描能够有效进行无创诊断,采用胸部CT辅助判断非小细胞肺癌也是临床方面较为简单的一种方法。胸部CT是肺癌患者首选的影像检查方式,腺癌和鳞癌的鉴别在肺癌的诊治中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影像组学CT检查,可以鉴别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反应和预后的评估效果,在当下精准医疗的背景之下,采用基因层面的研究发展较为迅猛,CT影像组学的技术对于肿瘤形态学的特征,建立出相关的模型,可以为周围型的肺腺癌和鳞癌的术前诊断提供出一种全新的思路。对于肺腺癌和肺鳞癌是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治疗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化疗方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于肺癌种类的鉴别,对于后续的治疗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鉴别方式主要是CT影像学来鉴别,对于患者的特征能谱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才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依据。

本次研究发现,在肺腺癌患者中,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肺鳞癌的患者,跟以往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基本一致[7]。肺腺癌患者病灶在胸部CT上,容易出现深分叶,支气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边缘多不平滑的情况[8]。肺鳞癌的患者,因为患者的支气管会受到挤压或者破坏,使其形状出现改变,癌细胞会出现堆积式的生长状态,在早期会出现阻塞的情况。腺癌的患者对肺支架结构会出现浸润,癌细胞会沿着肺泡壁呈扶壁式的生长[9]。肺腺癌会以结节状的病灶为主,肺鳞癌会以肿块状的形式为主,两者的病灶的形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对于肺腺癌和肺磷癌结节状的病灶,径线越小时会表现出圆形或者类圆形,随着径线逐渐增大,会表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所以在一定程度之上,两种状态的不同也显示出了两种肺癌生物学的特性差异[10-11]。

本文主要研究了肺部结节或肿块的11大主要特征,结果显示了肺腺癌和鳞癌细胞在胸部CT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病灶的边缘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方面,跟肿瘤的基本病理特征是相吻合的[12]。鳞癌细胞的生长特点决定了在支气管早期会出现阻塞和截断,在CT影像上会表现为支气管截断的特征,同时,因为支气管截断也会伴发周围肺部的炎症。鳞癌细胞主要表现的是簇状生长,其表面相对较为光滑和圆润[13]。

一直以来CT都认为是肺癌诊断分析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理论上同一大类的肿瘤,因为在组织病理学类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CT影像学上也会存在着较大的不同[14-15]。传统的CT扫描技术因为其条件的限制,很难体现出这种细微的差异,所以以往对于肺癌的CT诊断仅仅局限于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形态学的描述,对于一些特异性的定量参数并没有体现的较为明显,所以利用传统的CT来推断和评估肺癌的不同病例的类型的价值相对较为有限,难以做到[16]。目前临床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也会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可以说,进行全面的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是目前临床采用的主要方式。肺腺癌的分子病理诊断是当下较为普遍的一种诊断方式,而放射科的医生和临床医生都应该对腺癌和鳞癌的影像学的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在术后进行后续的诊疗指导[17]。采用CT扫描可以进行快速的初步判断,能够缩短治疗的等待时间,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缩短诊疗的时间也是当下非常关键的一种方式[18]。采用CT辅助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是临床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无创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所以在临床方面采取这种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提高诊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考虑在临床方面加以推广使用,研究此类诊断方法的适用性[19]。因为影像组学的实验结果需要专业的医师来评估诊断,而影像学的技术也是建立在软硬件设施基础之上,所以在医学数据的共享方面,未来临床实践也需要加强对于诊断报告的深度数据共享和应用,对提高肺癌疾病的诊断结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

综上所述,对于中青年肺癌中腺癌和鳞癌采用CT影像组学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肺部病灶中,CT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病灶边缘、支气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特征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对于区分肺腺癌和鳞癌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鳞癌腺癌支气管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CRYAB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p16 与PIK3CA、PIK3CB 突变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