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重大卫生事件后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9-16史鸿桦张洁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居家心理健康

史鸿桦,张洁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重大卫生事件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一)贫困生心理状态整体平稳积极

调查结果表明,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两年,高校贫困生的情绪状态整体呈现积极乐观、相对平稳的状态,(见表1),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情绪困扰,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强迫行为等。在睡眠情况的统计中发现,绝大多数贫困生睡眠正常,部分贫困生存在偶尔失眠的情况,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见表2。

表1 某高校贫困生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连续两年情绪状态调查统计

表2 某高校贫困生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连续两年睡眠状况调查统计

调查表明,在五点式心理状态自我评价中,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的第一年有47.2%的高校贫困生表示自己的心理状态非常好,34.8%的高校贫困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比较好,18%的高校贫困生选择了心理状态一般。而在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的第二年,高校贫困生心理状态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上涨到50%和40.3%,而选择心理状态一般的人数下降到9.7%(见表3)。

表3 某高校贫困生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连续两年心理状态自评调查统计

(二)人际关系中家庭冲突占比较大

在本次针对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中,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对同辈关系(包含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弱,九成以上的高校贫困生与同辈相处融洽,甚至更为亲密,仅有个别同学出现与同辈交流不自在,不愿与人交流的问题。在对居家期间与家长的关系情况这一维度中,四成以上的高校贫困生表示会和家长偶尔发生冲突,但不影响亲子关系(见表4)。

表4 某高校贫困生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连续两年亲子关系状况调查统计

(三)就业、学习压力成为主要压力源

在连续两年的调查中,调研对象的主要压力源均集中在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其中,就业压力占比最大,且随调研对象年级的升高有明显的增长,人际交往压力在第二年有所降低,见表5。

表5 某高校贫困生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后连续两年主要压力源调查统计

二、重大卫生事件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外界环境导致的多重压力

1.就业形势严峻导致的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逐渐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要求日益严格的企业岗位招聘形成供需矛盾。受重大卫生事件的影响,各企业经济持续下滑,部分企业采取削减招聘人数的方式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工作岗位数量与毕业生人数形成反比。在企业削减岗位的应聘环境下,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现象比较常见,高校学生缺少出门应聘与实习的机会,就业压力持续上升。针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高校贫困生所期待的“尽快就业,实现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的愿望无法快速实现,导致学生自身产生焦躁、烦恼的负面情绪。

2.自我期待与客观环境冲突引发的学习压力

高校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尤其对于贫困生来说,其自身经济条件不足,更期待通过提升学习成绩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改变自身命运。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环境中,线上学习成为高校常用的授课模式之一,这种缺少面对面交流的线上学习方式学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另外,线上学习效果也受到网络环境与手机、电脑设备的影响。访谈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贫困生来自西部偏远地区,受网络条件与线上学习终端设备的影响,网络与手机卡顿的现象时常发生,加之线上学习期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频次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学习环境不佳与较高学习期待所产生的双重学习压力,使贫困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3.长期居家导致的家庭矛盾压力

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因为日常事情发生争执,学生压力较大,一方面知道家庭为自己上学已经承担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强制控制情绪,而这种矛盾情绪下,容易衍生家庭关系问题。

(二)内在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

1.人格特质引发的情绪问题

在新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当下,学生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实时了解疫情信息。由于部分高校贫困生在人格上存在敏感、脆弱、易焦虑的特质,导致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恐慌、悲观的心理。个别高校贫困生由于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强迫性的重复行为,并在重复行为中持续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2.自控力不足导致的睡眠问题

失眠问题是重大卫生事件影响下高校贫困生居家隔离学习形成的最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学生居家隔离,除了线上学习之外没有其余的活动,在缺少学校课程约束与自身约束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学生常常昼夜颠倒,学习不集中,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失眠、多梦、精神不振等睡眠问题。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居家隔离导致光照时间大幅度减少,在身体内部睡眠规律与明暗节律调节机制失控的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多梦情况,造成持续性恶性循环。

3.自卑心理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

高校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本身在正常的人际互动中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和社交退缩的现象,加上疫情期间假期延长,学生被迫居家学习,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交活动,部分高校贫困生在返校后与同学关系生疏,在同学面前感到不自在,不知道怎样与同学互动。尤其看到其他同学快速融入集体,同学间高频度的人际互动后,这些学生又会产生自责、自卑心理。如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导致不愿交往、害怕社交的心理困扰。

三、重大卫生事件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高校贫困生个人层面

1.正确认识重大卫生事件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校学生所暴露出的不安与恐慌情绪,主要来自对重大卫生事件的不理性认识,常态化存在的重大卫生事件直接影响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针对以上原因分析,需要贫困生自身正确理性地看待重大卫生事件,积极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做好自我防护,积极配合社区安排进行核酸检测与居家隔离。另外,针对当前网络平台上散发的疫情谣言,学生需要理性看待,不信谣不传谣,以官方信息发布为准,学习疫情隔离期间正确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合理看待压力

压力是人生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压力的出现会对自身形成促进作用,学生应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正确看待压力的形成,寻找出现压力的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法。对于贫困生而言,经济压力与学习压力是疫情环境下影响最大的因素,可利用转移法解决以上心理问题。对于经济压力来讲,可以形成居家隔离可以节省生活费与不必要消费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对于学习压力来说,学生可以积极寻找提升线上学习效果的方法,寻求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在教师同学的引导下调整学习方法,强化自我心理疏导;针对居家隔离中所出现的网络不佳与手机卡顿等现象,可以寻求政府与社区帮助,尽量打造适合学习的网络环境,以保证学习进度,减轻学习压力。

3.寻找合理宣泄压力途径

压力是导致不良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自身出现的心理压力,需要贫困生加强自我心理疏导,寻找控制情绪的方法,以此宣泄压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来合理客观进行自我评价,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寻找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艺术活动,比如可以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也可以用听音乐的方式来陶冶情操,释放压力,可以在隔离期间种植一些花草,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以上方式都能起到释放压力的作用,从而调整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二)高校层面

1.强化线上心理辅导

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类型较多、学生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不强等问题,高校方面需要加强引导,强化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情绪负担,培养良好心态。首先,高校应当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来源,积极分析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方式来研究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寻找心理变化规律,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了解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帮扶,例如线上心理咨询、线上学业指导、线上团体辅导等,帮助贫困生分析他们的主要压力来源,强化学生自身的心理反应能力与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其次,发挥辅导员、心理委员的作用,提升对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联动机制,及时掌握贫困生心理状态,建立通畅的心理服务通道。

2.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针对贫困生比较常见的学业压力,结合贫困生网络环境与终端设备条件较差的现实情况,更新线上教学方式,给予贫困生在学业方面的帮助。首先,丰富教学资源,建立教学录播体系,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直播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视频录播缓存来流畅观看教学重播,保证学习质量;其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采用云课堂和线上互助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学,及时总结学习重点与目标,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三)社会层面

1.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加强对疫情防控有关知识的普及,针对高校学生普遍关注的核酸检测、学校开学、疫情隔离等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为学生解答疑惑。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前疫情防控现状,及时发布关于教学安排与开学事宜的相关通知,并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安排,保证学生在饮食、隔离等方面的正常进行,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另外,应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组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对高校中贫困学生等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联合医疗机构与社会心理教育机构,形成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心理求助渠道,学生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寻求心理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2.多方发力稳定就业

实习与就业问题是高校贫困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面对不确定的疫情防控现象与企业招聘,当地政府应联系教育部门,积极探索疫情环境下的毕业生线上应聘与实习策略,稳定高校贫困生心理情绪,减少心理负担;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建立“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引导招聘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招聘活动,以线上招聘面试等方式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概率;另外还应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队伍的就业引导,提供就业指导,引导贫困生向高新科技、网络等方面应聘;对用人单位来说,积极开辟网络面试与网络签约等新型应聘方式,借助BOSS 直聘等软件开展面试工作,为高校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用延长招聘时间、校企合作联合招聘与推迟公司面试等方式,确保高校就业生的应聘体验;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可以适当延长毕业生离校时间,为贫困生等寻找实习工作岗位留出充足的时间,减少顾虑,解决由于疫情影响所产生的就业压力。

3.加强网络媒体监管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多形态媒介直接影响信息传播方式与范围。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自媒体是大众舆论的主要自媒体平台。社会政府方面需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严抓散播谣言的网络个人用户与营销号,做好次生舆情预警与处置,提升有关疫情防护信息的精准性。加强宣传疫情防护中的正能量,对学生产生正面引导,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消除学生恐慌心理,减少由疫情防控不确定现象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重大卫生事件下对高校贫困生而言,在自身经济条件不足、学业压力沉重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面对特殊卫生事件背景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需要加强重视,从贫困生个人情绪引导、高校加强心理指导、社会做好保障工作等方面,切实减少学生压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帮助贫困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猜你喜欢

贫困生居家心理健康
居家的日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微生高的往事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