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使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化解学生的“拖延症”
2022-09-16闫思琪王梦雅
闫思琪,王梦雅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拖延行为随处可见,学校正是“拖延症患者”的“重灾区”,如果教师提早到学校观察学生,很容易就会看到几个围在一起补作业的学生,这种行为非常常见。倘若任凭学生的拖延行为发展下去,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会荒废学业,也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萨提亚模式从个人及家庭入手,旨在全方位处理个人所背负的问题,尽可能提高个人价值感与责任感,改善人际关系,使人更好地达到内外合一,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将个人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萨提亚模式及冰山理论的提出、应用与影响
(一)萨提亚模式的提出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她认为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她糅合多种理论,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创建了萨提亚模式的理论体系,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着手,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发现自我。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它将人的自我隐喻成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能被外界看到的是行为,在水面以下的藏在更深层次的更多的是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二)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应用
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个人心智成熟,提高自我价值,促进个人成长。还可以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帮助人们学会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及处理情绪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减少和缓解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学习萨提亚理论也可以预防问题的产生。在企业中,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沟通,有利于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为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提供了工作中需应用的理论。
(三)萨提亚模式的影响
萨提亚模式在国际心理治疗界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能科学、有效地解决人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964年,萨提亚女士出版的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被称为是家庭治疗的“圣经”,由此可见萨提亚模式的影响力。
二、拖延的定义及类型
(一)拖延的界定
“拖延”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延长时间,不迅速处理。近几十年来,各国研究者也对拖延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所罗门(Solomon)和罗斯本(Rothblum)认为拖延是个体对使其感到主观不适的任务所做出的不必要的行为。塔克曼(Tuckman)将拖延定义为推移或完全回避个体控制下的行为。法拉利(Ferrari)提出拖延是一种使某种相关的、及时的任务推迟或破坏的出现。本文认为,拖延是一种人类对某项任务产生的应激措施,所谓应激,即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二)拖延的类型
依据拖延对象分类,可以将拖延行为分为四类,分别是学业拖延(即将学业任务拖延到完成时间的最后一刻)、生活次序拖延(即很难决定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执行时间与顺序,略类似于“选择困难症”)、迅速决策拖延(即缺少迅速作出决定的能力)以及强迫性拖延(即习惯性拖延)。
依据拖延时间分类,可以将拖延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特殊情境拖延和长期特质拖延。特殊情境拖延是指个体可能会在某情境下对某任务进行拖延,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拖延行为。长期特质拖延则是指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长期频繁地出现拖延行为,此时的拖延行为与个体所进行的活动无关,反映的是一种跨情景和时间的习惯,因此拖延亦可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而特质拖延可细分为唤醒型拖延(即把所有任务囤积到截止时间之前的某个时间段做完)和逃避型拖延(即将任务完全抛之脑后,随后找借口来逃避任务)。
根据拖延的影响范围分类,可以将拖延行为分为两类,分别为社会拖延(即推迟完成社会责任)和个人拖延(即推迟个人事物),这两者都具有情境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拖延与个人拖延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分类。例如,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不适却推迟自己的身体检查时,往往会因为生病而耽误自己工作或学习上的任务,此时,社会拖延和个人拖延便发生了重叠。
(三)拖延的根源
心理动力学家认为,拖延是个体对死的本能抗争和回避无意识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拖延症通过忽略钟表、日历等计时用具来超越死亡。同时,钟表可以看作是时间的管制者,拖延亦可看作是对权威的抗争,因此,权威型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症患者”。
行为主义学者认为,拖延是一种习得的习惯,是由个体对愉快活动和短期奖赏的偏好而发展来的。譬如,一个学生每次寒暑假都在开学前一周赶作业,那么他记忆中的这种成功的经验将会被多次刺激,从而促使他做出拖延行为。
一部分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行动策略,个体通过这种策略来逃避面临其缺乏能力的局面,将任务失败的能力缺乏等内部原因转移为外部原因时间、精力的不足等,从而避免自我及他人的批评,以维持自身自尊。也有一些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自我管理的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决定事件如何开始、暂停、继续、结束的能力,由于该能力的缺乏,个体常常不能妥善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安排,从而导致某事情的拖延,与此同时,这样的个体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事情常常做到一半时中断,事件继续也容易被推迟。还有一些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也是造成个体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个体处在外部动机的压力下时,其不得不去执行某些任务,这比在内部动机的驱使下执行该项任务更容易出现拖延。内部动机又可分为追求成功动机与回避失败动机,二者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当追求成功动机低于回避失败动机时,个体将倾向于不断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失败。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五大”人格中的外倾性、神经质以及责任心都与拖延相关,其中责任心更是特质拖延的根源。
三、学生拖延行为的剖析
根据萨提亚冰山理论(见图1),学生的拖延行为可以追溯到其原生家庭的影响。个体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通常而言,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点便是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教育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孩子的拖延行为。研究表明,生活在氛围温暖的家庭中的孩子的拖延倾向比家庭氛围严苛或冷漠的孩子低很多。相关研究表明,信任鼓励型的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价值观,积极地自我调整学习策略。
图1 萨提亚冰山理论
(一)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拖延行为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将父母分类四类,分别是民主型、权威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兼具管控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要求孩子达到某个目标,另一方面又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该类型的父母能够认识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不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反之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的来看待,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任务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较不容易产生拖延行为。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限制性很强,要求孩子一定要遵守自己规定的规则,同时不与孩子讲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孩子若顺从便夸奖,违反则惩罚,长此以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溺爱型的父母通常对孩子的限制较少,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情绪,尊重孩子的发展意愿,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会表现出冲动和攻击性。他们一般比较粗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控制性并且具有较低的独立性和成就感。而正是较低的独立性使他们希望万事都由别人帮自己解决,从而会拖延事情的进度,父母的纵容也会使孩子的拖延行为逐渐恶化。忽视型的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如留守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这是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通常会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而忽视孩子的感受与需求,这样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缺乏对情绪的控制力,并且影响孩子同理心的培养。在这种忽视氛围中,孩子自暴自弃的可能性极大提高,而这也是严重拖延行为造成的结果。
家庭是个体学习的最早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个家庭里,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模仿并学习父母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孩子在将来处理自己与下一代的关系时的方式。由此可见,若是家长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进行反思,那么整个家族都会陷入恶性循环。
(二)拖延行为的危害
1.拖延行为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学生的拖延行为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拖延行为会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会将待完成的事情堆积到最后的时间期限里完成,如前文所提到的补作业,为了能按时上交作业,一部分人会选择抄别人的答案。在对别人答案进行复制粘贴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巩固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发现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到老师讲解题目时,无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另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但是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可能出现会做的题做错、只写简单的题不写难题等现象,学生得不到锻炼,水平很难提高,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不可避免地会下降。
2.拖延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拖延行为严重的孩子面对学习任务时会有无力感,并且表现出低自我效能感,知难而退,很难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也会对未来工作、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起玩。”家长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交友行为,容易造成其对人际关系的过分敏感。人际关系受挫时认为自己很笨,成绩不如别人好,越来越缺乏自信心,引起低自尊。在拖延的过程中,心态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放松慢慢变成因为拖延而感到自责,再到因为时间不够而产生的紧张感,焦虑、绝望等消极情绪的增长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这些情绪若不能得到很好地消化处理,被带入到下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上,容易再一次引起拖延,此种循环往复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3.拖延行为会引起学生的叛逆行为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有着巨大变化,他们情绪稳定性差,不喜欢被家长管教,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和教师知道拖延造成的危害,因此会反复和孩子强调,比如家长常说的“作业写了没有?什么时候写完?赶紧去写。”其目的在于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但学生可能不知道拖延的危害,也有可能虽然知道但自我管控能力差,重复听到后会感到焦虑、烦躁,难免会因为拖延行为而与家长、老师产生争执,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叛逆行为由此产生。个别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无力感,自暴自弃,强化了习得性无助。
四、利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化解学生“拖延症”的方法
(一)家长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长缺乏教育相关的知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遇到的问题,应关注孩子,尊重孩子,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时帮助孩子走出拖延,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利用心理咨询师剖析家庭问题
对于已经产生严重拖延行为的学生而言,其最好能与家长一起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通常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也是冰山理论的核心。咨询师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情况给出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做出改变,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来帮助孩子走出拖延、帮助家庭减轻不良行为。
(三)加强师生沟通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很重要,有轻度拖延行为的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让教师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拖延行为,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便于提供相应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班会等主题活动,带学生了解拖延及其危害,引导学生预防和解决拖延问题。
(四)促使学生学会自主调节
通过学习萨提亚冰山理论得知,冰山最底一层是自我,自我包括生命力,生命力带来了创造力、自信心、智慧、安全等,充分挖掘自我,可以给生命带来无限动力,因此学生自己认知的觉醒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目的和动力,面对学习任务的失败,可积极反思寻找原因,提升抗挫折抗压力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提高专注度和自主管控时间的能力,有助于解决拖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