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2022-09-16胡俊颖苑海龙
胡俊颖 苑海龙
(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融合的文件,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逐渐多样化,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国,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必不可少。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赵嫚、王如忠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文旅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评价入手,指出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处于中度耦合阶段,耦合程度缓慢提升;马胜清认为文旅产业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是一种基本趋势;刘安乐、杨承玥、明庆忠等学者研究文旅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指出中国文旅融合区域差异化明显,不同区域依据现状进行政策调整;范建华、秦会朵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的不二选择。
以上学者对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探究,概括性指出文旅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且处于初级阶段,学者大多研究文旅融合内涵、动因、机制、效应和业态,为后期学者研究文旅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鉴于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的实践研究方向较少,本文从这个方向进行研究探讨,为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实施提供战略决策。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见表1),2013—2019年我国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旅游人数由32.62亿人次上升到60.0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26276亿元上升到57251亿元,整体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稳定,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具有无限潜力和光明前景。
表1 2013—2019年我国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统计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科技、网络短视频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但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需求,使优质的文化内涵开发变成敷衍式的商业化开发,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且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传播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以至于整体实力微弱,文化形象亟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近年来“昙花一现”式的文化产业受到消费者追捧,但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仍会阻碍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相关企业要构建“文化+”新发展模式。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为了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要加强对文化的传承,强调文旅融合对于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历史文化的积极影响,对于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政策支持,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在这一政策引领下,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逐渐融合,积极拓展文旅产业外延,延长产业链,不仅丰富旅游产业文化内涵,而且开发出高质量的文创产品,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深融合发展。
(二)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文旅融合产业链延伸及渗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旅游产业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文化元素向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渗透,被赋予文化特色IP的旅游产品将更有亮点;因此,可以借助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文旅一体化的市场格局,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国际。
(三)科技赋能,构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新格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相关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旅游产业并对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新的智慧旅游项目,在此驱动下,科技赋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转型,构建文旅产业有机融合新格局。
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挑战
(一)融合模式单一,创新能力缺乏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但是我国目前产业融合形式单一且停留在表面,对旅游目的地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文学戏剧都未进行有效开发,以至于我国部分地区虽然涌现了一批文创产品,但同质化严重。例如,成都龙潭水乡特色小镇项目设计定位失败,建筑风格无法体现地域特色,缺乏文化底蕴和独特性;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急于瓜分“白鹿原”这个文化IP,民俗村里的人造景区一味模仿,文化内容千篇一律,未凸显一镇一特色,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二)资源整合欠缺,产业链延伸不足
我国旅游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部分旅游地没有从资源的实际供给和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开发文旅新产品,构建文旅融合新场景、新意境时,出现资源整合不足的现象,未能将科技、教育、体育、康养、农业、工业等元素融入其中,没有形成“文旅+”产业链,导致产业链延伸不足,不利于文旅产业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融合发展。
(三)政策制度不完善,可持续发展滞后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策制度的支持,但是地方政府未针对当地文旅融合实际需求制定政策,在推动文旅市场和产业发展时,易出现缺乏制度动力支持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景区旅游项目在规划过程中会重开发轻保护,过度商业化,从长远规划来看,这种“竭泽而渔”的旅游开发模式加速了景区走下坡路的趋势,会造成文旅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滞后。
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打造复合型产业发展新模式,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意味着旅游企业或景区要提供丰富且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在此之前,其急需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复合型产业发展新模式,开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方面,要将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类型转变为文化旅游复合型,赋予传统的访山观海、观赏名胜古迹等旅游项目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观赏价值,从而创新发展具有文化底蕴的复合型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加精益化、享受型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精神、娱乐需求。另一方面,要将跟团游、包价游等传统旅游方式转变为定制旅游方式,在各大旅游平台上推广发布定制化旅游信息,给予游客全程跟踪式服务,获得游客好评。
(二)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文旅产业特色IP
一方面,旅游企业或景区要全面整合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文旅+”创新模式。例如,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新兴技术再现文化遗址,赋予静态的旅游资源时代气息,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欣赏“活”的文物遗址,真切感受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
另一方面,要打造文旅产业特色IP,为观众呈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的文化产品。例如,湖南省张家界市利用湘西民俗文化与民间技艺打造民俗大戏《魅力湘西》,被业界称赞为“旅游文化演艺经典”,2016年《魅力湘西》接待游客超过110万人次,在业界形成了较强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大型演出《印象·刘三姐》,被称为全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截至2019年7月,共演出7000多场,接待国内外观众18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开启了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还有《唐宫夜宴》一舞,通过5G、VR、AR等技术加持,让河南文化闪耀于全国观众面前。其他旅游地应以此为鉴,通过全方位整合文旅资源,开发独特的文创产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IP,发挥品牌效应,提升旅游地知名度的同时,对优秀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双赢。
(三)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培养文旅产业复合型人才
依据文旅产业融合现状与需求供给侧结构分析,旅游地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完善管理机制。首先,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旅游企业或景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要明确各部门职能,找准市场定位;政府部门亟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高效管理。
人才培养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动能,是各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文旅产业融合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扶持力度,完善专业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返乡就业;旅游企业或景区需要与高校达成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创新设计、策划运营、宣传推广、景区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重点培养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人才。
六、结语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延伸渗透,而且能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时代发展需求和科技赋能,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机遇,但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也遇到了模式单一、资源整合不足和制度不完善等挑战。面对融合发展的重大挑战,旅游目的地的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景区要打造复合型产业发展新模式,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文旅产业特色IP;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培养文旅产业复合型人才,进行资源优化和产业结构再造,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