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坝州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策略

2022-09-16唐齐粒

旅游纵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阿坝州民宿民族

唐齐粒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阿坝 623002)

引言

民宿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风俗和季节性的特色活动,逐步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型旅游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阿坝州作为藏羌族集聚的民族地区,因得天独厚的本土文化和异域风情,开发体验式的民宿旅游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从生态观光游向深度过夜体验游转型。民族地区民宿旅游作为近些年迅速发展的旅游产品受到广泛关注,体验式旅游模式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民宿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代表和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的样板。如何通过打造特色的民宿旅游,提高游客满意度,是民族地区民宿旅游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一、阿坝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现状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其地域辽阔,具有高山草原、森林雪山,自然风光优美,独特的藏羌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康养旅游”“文化旅游”使得阿坝州旅游发展形势大好。结合独有的气候条件,阿坝州旅游业迅猛发展。随着休闲度假和体验式旅游时代的到来,民宿旅游作为非标准化的旅游形式受到众多旅游者青睐。

(一)民宿运营和服务缺乏规范管理

阿坝州民宿旅游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是吸引顾客的关键所在。旅游旺季,阿坝州全域13个县市,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达十几万人次,州内酒店民宿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旅游风景区附近的酒店更是一房难求。因此,民宿应运而生,这种民宿多是本地和周边居民直接用自家住宅改造经营的,房屋经营资质不全,且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另外,这种家庭式旅馆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人员以家庭成员为主,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民宿经营者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对市场的判断力不足,投资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规划,很多资源配套不合理,民宿特色不鲜明且分散杂乱。同时,由于阿坝州地处山区,交通受限,部分民宿经营者或从业人员不会说汉语,沟通有时也会受到限制。以家庭为单位的民宿也没有正规的管理与经营模式,简易化的装修仅仅只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这与当今社会规模化、系统化和品牌化的民宿需求相背,由于游客体验不佳,重游的可能性也较小。

(二)民宿设计缺乏民族特色和人文内涵

游客入住民宿希望能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了解当地民众独特的居住、饮食、习俗等民族文化,体验藏羌民族风土人情,这种体验式旅游会给旅行者带来强烈的融入感,进而提高游客满意度。阿坝州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有着本民族独特的服饰、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但是这些文化元素没有体现在民宿旅游设计中,游客体验不到这些民族文化内涵。例如,阿坝州的民宿大多为沿公路而建的现代化楼房样式,而这样的民宿在外观设计上缺少包含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意,建筑风格上也没有藏羌文化元素的体现。羌碉民居建筑群是羌族文化的代表,但阿坝州民宿却很少体现这一民族特色。游客入住这样的民宿,在视觉和体感上都不能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阿坝州民族特色和真正的藏羌民族风情。

(三)民宿旅游配套设施功能不足

随着“康养旅游”的兴起,人们对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川西高原气候,有着夏日避暑的地理位置优势的阿坝州青睐有加。健全的基础设施是保证民宿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阿坝州山区较多,面临着交通不便、地理环境、网络通信受限等困境,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例如,对于自驾游游客来说,在阿坝州民宿停车较为困难,有些地方道路狭窄,不能为车辆提供进出通行之路。近些年,随着阿坝州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区开始修桥建路、通网加线,但阿坝州村寨的基础设施相较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没有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现代化设施也不齐全,其便利性和舒适度大大降低,更不能为住客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智慧化服务。

(四)民宿旅游运营模式与当地特色不匹配

阿坝州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坝州13个县市的主要城市,民宿旅游仅依托旅游自然景观游览获得客流量,运营模式单一,同质化也很严重。据调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阿坝州除了适合发展畜牧业,还适合发展果树种植业,如汶川的车厘子、茂县的脆红李、金川的雪梨和三江的猕猴桃等都较为有名,却较少有民宿将特色水果采摘体验式活动融入当地民宿旅游中,游客无法参与和感受具有藏羌民族文化特色的农事活动,民宿运营模式与当地的特色不匹配。另外,大部分地区民宿缺少创意主题,不能形成有效吸引力和品牌效应,无法提高地方民宿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阿坝州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建议

(一)依托民族特色文化,推动民宿旅游经济发展

人文内涵是开展民族地区民宿旅游的核心要素。民宿旅游以传统民居作为旅游资源,自然风光、传统建筑等有形资产和村寨历史、传说逸事等无形资产结合起来,还将民族风情作为旅游吸引物,形成民宿旅游的丰富内涵,如阿坝州现存较为知名的黑水县羊茸哈德村高半山上的嘎尔庄园是我国首家半高山藏茶民宿,主要为客人提供高端藏茶文化民宿体验。这种体验式旅游会给旅行者带来强烈的融入感,提高游客满意度。在阿坝州民宿经营和开发中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羌绣、“映秀茶祥子”、藏茶、藏棋、唐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物质为依托,依托高校等将其开发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将《千古情》《云朵·莎朗姐》等文艺表演;“羌历年”“祭天会”“领歌节”“藏历年”“雪顿节”等传统民俗活动;“汶川车厘子”“金川雪梨”“三江猕猴桃”等季节性水果采摘活动,以及各种物质文化载体等纳入相应的民宿体验过程中,结合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予以展现,丰富游客住宿体验的活动内容。围绕民族民俗文化,按照“民宿+”的原则,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强化旅游服务功能,由传统的生态旅游向村寨文化体验、民俗活动参与等多元化民宿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极大促进阿坝州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发展民宿旅游经济。

(二)抓住数字旅游契机,创新民宿营销模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第五代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逐渐融入各行各业,文旅融合的数字化进程也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利用更加快捷便利的网络预订旅行产品。另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可邀请网红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发布民宿体验入住视频,推荐阿坝地区民宿旅游特色,加大民族地区民宿旅游的宣传力度。另外,还可通过大型互联网平台和网站直播与阿坝州民俗文化相关的节日节庆活动,发布减免房费等优惠活动,增加订房、订餐等交易量,提高民族地区民宿入住率。民宿营销经营要跟上时代潮流,如今酒店住宿类产品的营销宣传不再是简单的“图片”方式,而是要利用虚拟现实、智能设备等高科技打造沉浸式文化情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三)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提炼特色民宿精品

民宿本身的人文内涵和核心竞争力是留住游客的关键。当今“民宿”所代表不仅是经营者个人的利益,同时还代表着其所在地区的形象。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民宿如同当地的名片,民宿品牌的建设与宣传,决定着其所在地方的形象能否得以推广,受到大众的关注,让更多人慕名而来。阿坝州民宿应将本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如羌族人民所居住的碉楼民居特色、蕴含丰富文化价值的锅庄文化、非物质文化“茶祥子”黑茶手工制作等,适当地与现代民宿旅游业相融合。阿坝州富有藏羌特色的民族风情的古村古寨较多,如桃坪羌寨、理县甘堡藏寨、黑水色尔古藏寨、黑水羊茸·哈德藏寨等都是开发特色民宿的优质资源,也极具旅游体验价值,要将这些古村古寨打造为特色鲜明的民族民宿精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坚持政府规范引导,科学布局民宿产业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重点鼓励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市考察期间作出“精准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地方民宿酒店可以抓住机遇,乘风而上,特别是像阿坝州这样的边远山区,面临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困境,政府要对民宿旅游进行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探索,切实发展地方民宿旅游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温泉康养度假区、藏寨民俗风情体验区和户外登山探险宿营地,这里既是一个藏族村落,也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个大型藏族文化传习基地。在政府的开发和引领下,丘地村逐步开发了品藏餐、住藏房、购特产、田园采集、赏民俗歌舞等丰富的旅游产品,游客的增加也使得丘地村居民收入翻倍,实现了民宿旅游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双赢。民宿旅游产业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阿坝州其他地区可以借鉴丘地村的理念发展民宿旅游业。另外,阿坝州地广人稀,单一的民宿个体及村寨很难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只有民宿接待产业化,形成相关的配套体系,才能形成民宿旅游产业。2021年,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长坪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村寨民宿一条街,已建成100余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切实发展地方的民宿旅游,助力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民宿发展的特点以及农民的需求,对乡村旅游中民宿的整体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为民宿经营人员提供科学指导,开发地方独具代表性的产品,州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县市层面构建差异化的产业定位,明确各特色民宿产业的规划布局,建设具有民俗特色的文旅村寨,彰显民族区域 特色。

(五)着眼共享经济,促进民宿旅游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要让更多当地居民参与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共建共享的民宿旅游经济。阿坝州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考察当地实际旅游现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地方居民利用自有闲置资源参与民宿规划整合,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旅游产品,形成统一协调的空间发展布局,避免民宿旅游产品分散、地方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的出现,形成完整的地方民族民宿旅游产业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阿坝州黑水县的网红藏寨——羊茸·哈德自2018年正式开放营业以来,全村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黑水县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住上好房子、带出好班子、引向好路子”目标,把落脚点落在兴旅富民之上,以“统规自建”的方式配套完成42栋农房风貌改造,突出优势土特资源,成立羊茸哈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农户以房屋、资金等资源入股,形成“支部+旅游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后的羊茸·哈德变为炙手可热的民宿旅游村,成为黑水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共享经济的发展为阿坝州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架起一道桥梁,可利用民宿的发展带动周边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民宿旅游经济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占比,助力阿坝州民族地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三、结语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调整和转型,阿坝州要实现民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针对民族地区的民宿旅游特点,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优化民宿旅游产业,提升竞争优势,推动转型发展;发展民宿产业是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抓手,民宿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群众增收致富,是真真切切的富民工程;借助政府的宏观指引积极更新民宿发展理念,进而在优化民族资源配置与增强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上,研发多样化民宿产品、创立多元化民宿品牌,力争早日实现“民宿第一州”的目标。

猜你喜欢

阿坝州民宿民族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孪生院子民宿
我们的民族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多元民族
你是民宿达人吗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