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美术馆
——外柔内刚
2022-09-16柳亦春
柳亦春
琴台美术馆与汉江、月湖 ©田方方
琴台美术馆最初是武汉市政府为了引进龙美术馆而设立的,至建筑基本建成,实际运营单位尚未确认。开始时有三块地供选,一块位于汉口的长江边上,另两块分别位于汉阳的月湖边和龟山上。最终选址于月湖之畔,也是因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认为与琴台大剧院为邻,更容易形成文化场馆的积聚效应,特别在地块的西侧,还考虑规划为图书馆或其他媒体艺术馆,这样叠加上始建于北宋的古琴台文化名胜,整个月湖地区就可以形成一个有一定聚集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1 场地策略
美术馆地块南邻月湖,湖对面是树木茂密的梅子山,山不是很高,北侧隔知音大道是宽阔的汉江。照理说这是个景观资源极好的场所,但是因为整个月湖被夹在跨越汉江的月湖大桥和江汉大桥之间,交通反而不便,从汉口过来的车辆都要行驶到远处掉头才能抵达。地块的公共交通可达性目前也不好,离居民区同样较远,所以这里平时的人流量都很少,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目的型场所吸引人们抵达。在设计中,规划部门也要求我们考虑远期设立一个步行桥连接到汉江北侧的社区,并在湖面向南设浮桥栈道接至梅子山。这些桥梁并没有明确的建设计划,但也为远期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公共步行系统加强可达性留下了伏笔。
美术馆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强烈的自然属性,因此采用自然形态的建筑策略成为一个几乎不假思索的选择。同时,由于湖边现有的琴台大剧院体量很大,线条刚硬,所以想用一个相对柔和的形态介入,采用起伏的自然地形的造型也能减轻建筑对湖面的压迫,地下空间也可以和地面层更有机地连为整体。在选址时需要为每个地点提供一个可快速被讨论的意向方案,所以这一思考以及简单的成形几乎是在一周内完成的,没想到市政府和美术馆的相关负责人非常果断地选择了被他们比喻为“隐形战机”的这个自然地景造型的湖边美术馆方案。这时建筑师反倒有些担心起来,因为草案的设计与思考还很潦草,初步设想是一组串联或并联的盒子状空间被一个起伏的地形屋顶覆盖,每一个空间中都可以见到延展覆盖的、由几个巨型蘑菇柱支撑的屋顶。盒体的内部是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周边和部分上部空间是美术馆的公共区域,通过一个环状物穿出屋面见到外部的湖景。然而很快,这一设想因为消防分区的设计而不得不有所改变。很显然,这种相互连通的、在一个屋顶下的大空间无法被分隔为不同的消防分区,而且原来所设想的结构也难以满足屋面上人和覆土绿化的荷载要求。此时,内部空间与起伏屋顶之间的咬合关系就面临了挑战。如果仅仅是因为外部因素而出现这样的形态未免过于简单,尽管它是如此易于理解和受到欢迎,它似乎具备了当代对于某种未来性的形式期许。以苹果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平滑美学所显现的时代审美趋势,显然已经是全球性的了。
不过由于美术馆名为“琴台”,与东南方向隔湖相望的古琴台就有了必然的关联。古琴台始建于北宋,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虽然现在的琴台仅有少量清代遗迹,但流传的故事与诗文令其充满传奇色彩与幽古之意。美术馆若以山形出现,也许可以用“丘”的概念与古琴台相呼应。武汉多丘陵,但“丘”除了指自然形成或人为堆制的土墩之外,亦有高台建筑消逝后的空无废墟之意。这让我确认,设想中起伏屋顶的山形建筑,其氛围应该是介于自然与人工之间的。
2 功能、结构与空间
当起伏的屋顶首先成为“由外而内”的环境策略,内部空间及其功能如何与之契合就成为了设计的重点。为了让建筑不至于完全沦为地形,设计从与周边的环境关系着手,屋顶的起伏在不同方向采用了不同的态势和边界处理方法。比如向湖方向是与地面连为一体的自然地形造型,边界也是模糊的;面对知音大道和西面未来城市广场一侧则以垂直的立面来保持建筑的城市性。最主要的一个想法则是,如果想让整个起伏的屋顶在空间构成上还是被理解为一层起伏的“平”板,那么这就是个最简单的由墙体和柱子支撑的结构。如此,原本以造型而先入为主的“起伏”就又被理解为一个抽象的曲面平板,如何让曲面融入空间和力学的内涵就是下一步具体的设计工作。
墙体在空间中定义了展览空间,这种墙体结构与展览功能的对应和龙美术馆西岸馆类似,只不过这里的墙体不再向上延展为伞形或拱形,而是就那么直直地支撑着密肋井格梁或者空心厚板。墙体也是中空的,里面有空调、给排水等机电设备管线。柱子在空间中定义了入口大厅、文创商店等公共服务空间,支撑着井格梁结构的曲面屋顶。柱支撑的屋顶下采用了与井格梁对应的、顺应了曲面的参数化金属延展网吊顶。透过半透明的吊顶能看到屋顶的结构,也遮蔽着其中的机电管线。混凝土的柱子和墙体在空间中并不是匀质分布的,有些比较大的展览空间,恰好能利用屋顶起伏所形成的内在张力,让穹顶的力学作用进入到平板支撑体系,从而让整个屋顶尽管存在不同的跨度却仍能保持统一的厚度。由此,这个起伏的屋顶至少具备了三重意义:建筑的屋顶、结构的顶板和山丘的模拟。
大厅的空间和起伏的屋顶造型结合,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展览空间。首层最核心的展览空间是当代艺术展厅,按照龙美术馆运营方的要求,仍然采用了漫游式的展墙布局,同时也希望首层和二层能共享一个大厅,这样在二层观展的观众看向首层时,还能回忆起某幅画的位置,这一点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策展与观展体验中已经逐渐显出它的优越之处。这需要非常小心地将分布在两层的当代艺术展厅处理在同一个防火分区之中。为了让它有更多重的观展流线,设置了一前一后两个通高的中庭展厅,也让首层和二层有了独立使用的流线可能。
现代艺术展厅为相对传统的盒式展厅,位于当代艺术展厅的东侧,通过通透的玻璃面向月湖的景色。古代艺术展厅以及特展展厅位于地下一层,古代艺术展厅相对封闭,是固定玻璃展柜的展览模式,特展展厅则比较开放和灵活,具备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所有展厅在观展流线上既可各自独立,亦可连续串联,尽量具备运营上的灵活性。
3 公共性营造
起伏的屋面以略显抽象的等高线阶梯状造型完成,阶梯的侧面是银色的金属表面,顶面则为白色的石子和低矮的绿植,人们从地面远观建筑,是一个有着金属光泽的、带有些许未来感的体量。假如坡面布满绿化,它看上去就会与自然山包无异,尽管这是以地景的形态策略而设计的,但还是希望存在一种建筑感,令其从自然之中抽离,也就可以暗合介于自然与人工之间的那种丘墟感,所以梯田状的屋面上没有满布绿植,更多的是白色的石子。绿植主要布置在“山脚”的位置,也许天长日久,鸟儿衔来种子,石子间会长出野草,这又是另一幅景象。金属收边的等高线梯田做法也会使人们从“山”下向上和“山”上向下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从下向上看到更多的银色金属面,从上向下则看到更多的绿植和石子。从建成效果看,现场的景观在有意的营造下呈现出了一种建筑师所期待的陌生感。以佛甲草为主的绿植在大片的石子环境中有一点像沙漠中的绿洲,特别是北侧从地面上到屋面的那一处绿植,犹如一处小小的苔藓园。匍匐生长的、鲜绿的佛甲草与光亮的阳极氧化铝板因为某种反射得以和谐共处,这些铝板在一个局部就像是绿植的围护花盆,也因为一种平面化和像素化而形成了更具当代感的公共景观。
梯田的屋顶上有蜿蜒曲折的栈道穿行,它相对限制着人们在屋顶上的行进轨迹。屋顶栈道完全对公众开放,作为屋面景观的有组织体验性空间,它同时联系了月湖公园,也串联了美术馆的展厅出口、公共教育空间、艺术品商店和图书馆、讲堂、咖啡厅等不同功能。这些文创空间是为配合美术馆多功能运营而特别策划设置的,它们构成了独立于美术馆展览空间之外的公共空间系统,于是人们的活动也成为了建筑表面的一部分。屋顶的蜿蜒栈道也是对自然山路的摹拟或隐喻,美术馆内部空间在“山丘”上的开口更是如山洞一般。可惜奥拉维尔·埃里亚松(Olafur Eliasson)在建筑屋面上设计的“8种颜色的小径”的灯光装置未能实现,不然还能塑造一种特别的时间性。设想每当黄昏和夜色降临,小径上各色的灯光亮起,人们从四面八方涌上屋顶,就像是一种时间的庆典,慢慢地,“琴台美术馆的黄昏”或许也会变成一种风景的代名词,一个当代艺术的地标。
美术馆建筑的介入重新定义了月湖南岸的城市空间。建筑西侧预留城市广场,与规划中的图书馆和戏剧中心相呼应,建筑的主入口以及文创空间等公共性强的功能都被设置在这一侧,建筑立面呈微微内凹的曲线,与广场呈围合之势。广场上有坡道直接联系二层的咖啡厅与屋顶栈道,建立了在美术馆闭馆后仍能运营的文创空间的公共流线。屋顶栈道系统实质上也是美术馆空间的延伸,它连接着湖边的栈道,通往琴台大剧院,加强了美术馆的开放性和建筑的城市性。
4 结语
美术馆是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它的文化性是通过未来内部丰富的展览以及各种公共活动而完成的。琴台美术馆以由外而内的地景策略和由内而外的功能与结构策略,构建了一个外柔内刚的形式整体。外观上,它似乎有些随意,尽管景观是独特的,但也并无太多深度、奥妙和内涵,任何人一眼就能读懂它。梯田的金属侧面强化了建筑的平滑感,观者会乐于走近它、触碰它,但可能并不思考它。美术馆还没有完全竣工时就有很多人翻过工地的围墙上去拍照,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他们的照片,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当代现象。也许在美术馆的内部,能通过某种平直的秩序或者幽暗的光线,传递一种反差和力量,提供些许约束,保持些许神秘,让一些更为久远的记忆以空间的形式存在。
1,6-11 田方方拍摄
13,17-22 田方方拍摄
2-5,12,16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14,15 是然建筑摄影拍摄
1 屋面渐变的绿化
项目名称:琴台美术馆
业主:武汉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知音大道
建筑设计: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柳亦春、陈宇、王龙海、胡琛琛、陈昊、沈雯、陈祉含、唐韵、张晓琪、巫文超、邓睿、刘鑫、庞子锐、王佳文、曹野
合作设计: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34 600m
总建筑面积:43 000m
设计时间:2016.05—2018.09
建成时间:2021.10
摄影:田方方、是然建筑摄影
2-3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4-5 剖面图 西立面图
6 屋面绿化
7 北立面局部
8 屋面与城市天际线
9-11 铝板屋面 屋面栈道与绿化景观
12 爆炸图
13-15 室内施工过程
16 建筑模型
17 入口大厅与文创中心
18 当代艺术展厅二层
19-20 当代艺术展厅墙身洞口 当代艺术展厅
21 地下一层特展展厅
22 天花与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