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阳滨江绿道游客服务中心
——作为诠释的设计

2022-09-16陈屹峰

建筑技艺 2022年7期
关键词:下层滨江绿道

陈屹峰

鸟瞰 © 是然建筑摄影

云阳隶属于重庆,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县城因三峡水库蓄水于1999年迁移至现址,城内建筑多为多层/高层住宅,密集地顺着山势在长江北岸龙脊岭的南坡上逦迤铺开,天然山体基本被覆盖,但仍能透过建筑的层叠和道路的起伏间接感知其态势。长江作为水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都是三峡沿线城市的生命线,江边码头因而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带。陆路交通占据主导地位后,江边的城市生活逐渐汇聚到城区干道的两侧。峡江已基本蜕变为一种景观性的存在,但仍然承载着大众的乡土认同与生活记忆。

1 场地秩序和公共性

2015年,云阳启动长江库岸的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结合江堤和护岸工程建设滨江绿道,并拟在绿道沿线修建一座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滨江综合性公共节点,为市民提供休闲配套服务。

建设方最初打算将云阳港下游一处由天然岸线内凹而成的小型江湾填埋,用作项目的基地。小湾向南与大江连通,东岸以及下游方向的江岸是一道直落水中的崖壁,崖顶比长江最高水位高约10m,小湾下游的滨江绿道就计划布置在崖顶。小湾西岸以及上游方向的江岸基本是斜伸入江的土坡,正在被改造为工程化的江堤和护岸,堤顶高出长江最高水位1.5m,今后将兼作小湾上游的绿道。

相比壮阔的峡江,高水位时的小湾和围合了大半个湾的崖壁幽邃静谧,是云阳沿江别具景观特质的一处所在,应予以完整保留。然而建设方的填埋设想也并非率性之举。小湾上游的护岸和江堤工程,均由天然江岸取直后再削坡或回填放坡而成。按照规划,堤防工程将大致以直线走向从上游一直延伸至小湾东岸的崖壁,但这样小湾与大江的连通就会被江堤切断,即便不被填埋,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此外,江堤延伸至崖壁后,堤顶比崖顶低约10m,两处的绿道衔接也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堤防工程与天然岸线的冲突使场地内的江堤、崖壁、小湾以及绿道处于混沌状态。要保全小湾,游客服务中心必须作为一个矛盾的调解者,有效地重建场地秩序。为了避免江堤越过小湾直接与崖壁相交,游客服务中心在两者之间构建缓冲,一方面充当江堤的收头,让它终止于小湾的西岸,另一方面作为崖壁的延伸,完成对小湾的围合并闭合整个堤防工程。这意味着游客服务中心必须与城市基础设施适度复合,并把自身视为场地地景要素的有机组成。建筑由此获得超越设计任务书的双重身份:人工岸线的终点与自然岸线的起点。而小湾处原本隐晦的场地特征——两种岸线的转折交汇,便被明晰地揭示出来。

游客服务中心在保留小湾并整合江堤、崖壁后,顺势完成上下游滨江绿道的接续。布置在小湾西岸的建筑主体延续崖壁的走势,垂直伸向大江,直至护岸之上。建筑位于江堤和护岸之上的体量被完全掏空,形成一个面积近1 000m、净高达9m的带有顶盖的小型广场,其地面和江堤顶面持平,充当江堤与堤顶绿道的收头。广场与其北侧的崖顶绿道之间高差约10m,两者依靠一段具有城市尺度的室外大台阶连通。台阶两侧布置2层通用服务空间,广场的顶盖与服务空间的屋面合计超过3 000m,共同构成大型上层广场,和崖顶绿道持平并成为它的终点。

滨江绿道从游客服务中心贯穿而过,借助建筑完成从堤顶到崖顶的高差转换。游客服务中心被这一城市开放空间贯通后,建筑的公共性也比附设在绿道一侧有大幅提升。山城沿江的平地不多,亲水开放空间更是弥足珍贵。上、下两个广场以及连接它们的大台阶,极大拓展了绿道原本仅供漫步和跑步的带状空间,除了能给顺“道”而来的市民提供驻足休憩的场所外,也为周边居民营造了适宜的亲水活动空间,进而将与峡江久违的城市生活重新引回江边。游客服务中心本身也突破了作为商业配套建筑的初始功能设定,成为城市空间与滨江地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获得作为滨江综合节点所必须的公共性。

2 风景与身体

隔江正对场地的是一座轮廓大致对称的山岭,敦厚的山体被漫山乔木罩上粗粝的暗绿色肌理,在江面的映衬下有着强烈的纪念性。大江的上下游方向则是一番如画景象,远山经由江上水汽过滤,体量感和物质感消失殆尽,只剩下浓浓淡淡的锥状蓝灰色块,层叠绵延在已被天光虚化成亮银色带的江面上。

游客服务中心的上层广场三面临空,雄踞于护岸之上,指向隔江相望的山岭中轴。广场的无蔽,让市民完全沐浴在山水景物的崇高意味之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峡江的壮美。广场后端至前端有着近100m的纵深,给人带来朝向山岭、仪式化的行进体验,进一步渲染了风景的纪念性。下层广场的情形正好相反,顶盖以及支撑的混凝土墙体构成巨型景框,遮蔽了大部分天空和对岸的山岭,将市民的视线导向上下游如黛含烟的一带江山,峡江风景的如画意味由此凸显。下层广场的顶盖给身处其中的市民提供庇护,他们能置身于山水之外,安定从容地感受自然的造化。建筑一层休闲服务空间面对小湾一侧,设有与下层广场相连的檐下空间,其净高被最大程度地压缩,尺度与直径约100m的小湾相匹配,给人强烈的包裹感。市民可以在此安坐,静静感受一泓微澜碧水和崖上青树翠蔓共同造就的深幽气息。

相比上、下层广场致力于对风景的呈现,连接它们的大台阶和甬道则聚焦对人身体的影响。大台阶与其两侧的服务空间共同构成一个带状下凹空间,空间宽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缩小。从上层广场经由大台阶去往下层广场,空间的幽闭感越来越强烈,人的身体和视线持续受到挤压,产生不断下沉和被淹没的感受。从下层广场往上行进时则完全相反,建筑对身体的压迫逐渐解除,人的视野缓缓打开,一种上浮乃至升腾感油然而生。内向的大台阶和甬道居于开敞的上层广场和半开敞的下层广场之间,给往来上下的路径带来旷与奥、明与暗的节奏变化,也使峡江风景的呈现更富戏剧性。

游客服务中心的上层广场与崖顶持平,给建筑形态带来强烈的水平性。从江面或堤顶等较低的视点望去,一个近100m长的简洁而明确的矩形体量自崖壁尽端水平伸出,楔进斜伸入水的场地中。建筑与场地之间强有力的咬合关系,构建了一处既对峙又共生的风景。而建筑外观的几何纯粹性和抽象性,不仅赋予游客服务中心明晰可辨的视觉特征,更给建筑注入了足够的力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峡江保持等价,彰显应有的公共性。

下层广场在建筑立面上显现为近40m长、9m高的巨型孔洞,与游客服务中心其他部位的致密表面相比分外凸显。它自然成为整个建筑的视觉焦点,并带来超常的尺度感,烘托了建筑的巨大性,与恢弘壮阔的峡江平等对话,而不是处于被压倒的状态。

为调和超常尺度和日常尺度间的矛盾,或者说协调建筑的城市尺度和近人尺度,游客服务中心靠近山城一侧的立面窗洞尺寸,趋近甚至略小于周边住宅的窗洞尺寸。此外,建筑混凝土外墙面上的小模板肌理、从上至下间距为1m的道道水平分缝、刻意压低的门洞以及凸入下层广场的外挑阳台等做法,都是为了凸显近人尺度。双重尺度系统是建筑对于峡江、山城和人的不同回应,丰富了游客服务中心给人的感受,并让建筑的公共性更具亲和力。

3 结语

云阳滨江绿道游客服务中心的场地处在诸多自然和人工力量的交汇处,含义复杂甚至紊乱。建筑通过整合相互冲突的场地要素来重建秩序,并将自身锚固于其中。场地周边的峡江山水近观远眺具有不同美学意味,游客服务中心分别设置氛围殊异的观景场所与之对应,成为市民日常休憩活动的良好去处。为凸显作为滨江公共节点应有的公共属性,建筑着重自身作为人工筑造之物的表达,在与峡江、山城的微妙对峙中营造明确的场所归属感,在多层次的关联中,完成对它们的诠释,最终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存在。

1,5-8 是然建筑摄影拍摄

2-4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1 建筑形式强烈的水平性

项目名称:云阳滨江绿道游客服务中心

业主:云阳县移民局、云阳县城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重庆市云阳县滨江大道、青龙路

建筑设计: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结构机电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陈屹峰、高林、宋崇芳、王雪培(建筑);刘正荣、曾晓磊、蒋辉、景其增、廖建宝、易小期、张法国、张丹、李渝宾、田雪刚、沈世平(结构机电)

总建筑面积:9 011m

设计时间:2015.01—2016.08

建成时间:2019.10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位于江堤和护岸之上的体量被完全掏空,形成一个面积近1 000m、净高达9m的带有顶盖的小型广场,其地面和江堤顶面持平,充当江堤与堤顶绿道的收头。广场与其北侧的崖顶绿道之间高差约10m,两者依靠一段具有城市尺度的室外大台阶连通。

The volume of the building above the river embankment and the revetment is completely hollowed out,forming a square with a roof covering an area of nearly 1 000m and a net height of 9m.Its ground shares the same height with the top of the river embankment,which is the end of the greenway.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quare and the cliff top greenway on the north side is about 10m,and they are connected by large outdoor steps with urban scale.

2-3 地下二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4 剖面图

5 指向对岸山岭的上层广场

6-8 下层广场在立面上显现巨型洞口 下层广场顶盖对风景的裁切 回望连接下层广场与大台阶的甬道

猜你喜欢

下层滨江绿道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折叠积雪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45公里滨江贯通,上海市民收到最赞新年礼物
美丽的滨江长廊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积雪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