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022-09-16常秀丽辽宁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常秀丽(辽宁: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科学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探究性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科学这门学科的优势,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永远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中小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要从小培养其科学概念和探索观念,必须根据科学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科学情境,使科学知识尽量具体化、形象化、实践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应用科学的信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高效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前提下,提升教学效率。
(一)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材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持续渗入教学。教师要全面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容结构,把握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挖掘单元、课节的教学价值,将立德树人有机地融于科学教学,把握教材内容的意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般来说,领悟教材要经历通读教材—细读教材—重读教材三个基本环节。教师通过仔细钻研,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特点、重点、难点等有一个整体的系统掌握,厘清脉络,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注重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能力高速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核心,学生是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专业知识吸收的主体,而非数据的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建立在师生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这一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离开学生的参与,全部过程难以顺利开展。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事件,并将其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研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妙用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说:“教育艺术并不是教给技术性,反而是激励、唤起、激励学生。”小学生思维活跃,但获取知识时往往没有耐心,没法深入分析文字,重点和难题无法获得有效突破,学习效果当然会受到影响。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务必选择正确的信息媒介,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顺利进入学习的关键环节,以获得更多的文字植入信息。例如,在教学食物链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间以强凌弱的现象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以强凌弱、适者生存的视频。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让学生对知识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了解更多关于进化论的知识。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灵动性、趣味性。
(四)结合当地实际,与科学课堂融合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在教学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气候特征、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定因素,以科学探索和社会实践为宗旨开展教学。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外的池塘、小河边走走,观察池塘里厚厚的水草。水是黑色的,还有点难闻的味道,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因为附近居民乱倒生活垃圾以及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造成的。学生对水的保护便有了直观的认知,也知道在当地要做哪些措施才能保护水资源。让学生知道保护本地的水资源,也就是对地球水资源的保护。还可以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开展科普活动,如,可以开展“小小环保员”科普活动,让学生回家进行“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培养学生和家长的环保意识及观念。
(五)动态管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评价内容来看,应该是多元化的,包含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探索、科学心态、高新科技、社会现状等。从评价方法来看,应该是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从评价主体来看,不仅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涵盖课程标准中目标要求的各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二、制定高效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育
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操作活动,勇于探索新知识,了解消化吸收知识,推进知识的把握和应用。中小学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因此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创新科学教育的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正确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同时,教师要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内容的影响力,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比如,学习“水蒸气”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气体冷却变为水珠的原理。这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对知识的认识。
(二)开展课堂教学对比学习
科学课程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多门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利用对比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开展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学生不难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共同之处,从而促进应用。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比较研究的教学策略。这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汇总能力等。 比如,教师教授“动物与植物”知识时,让学生现场观察动物与植物生长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性,在观察环节中,让学生详细记录,说明自己观察到的和从课本上学到的有什么区别,与此同时,找到别的学科学过的类似和不同的知识,开展具体知识的比较与和其他学科的比较。
(三)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教学作用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教学实验在科学文化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运用实验教学的功效,协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了解基础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快乐。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设计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综合实践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以学生为核心,营造合作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尤其要让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学习教育活动。例如,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要求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充电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电缆线,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点亮小灯泡,并在科学记录卡上勾勒电路的连接方式。各组都有条不紊地投入合作学习。在拼装电源电路时,大部分小组都相继完成了任务,仅有一组的小灯泡一直不亮。在全班的欢笑声中,这一组学生变得越来越心浮气躁。教师发现后,没让他们停下来,而是启发他们用其他方法复试。在教师的指导下,这组学生终于点亮了小灯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总之,教学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战场。高效教学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案的实施,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便捷,意识到科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做科学的意识,将来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