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022-09-16吴聪聪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吴聪聪(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教育实践和思维发展心理学也证明,高阶思维技能是在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具体教学情境中逐渐养成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只有有效的情境教学才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各类情境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下面就小学生高阶思维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运用各类情境教学模式,指向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潜进高阶思维的状态
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将课本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让学生自主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此时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提问,并将问题融入具体情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潜进高阶思维的状态。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明白创设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入学生潜进高阶思维的状态。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二上《认识乘法》一课教学时,首先,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在例一中,借助“开心农场”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相加”,为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的概念做好准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设计两个小问题,只有答对才能进入“农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一是练习连加算式,二是把这些连加算式分一分,为认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做铺垫。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在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例二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乘法的含义,首先出示3 台电脑,让学生列式计算,紧接着出示4台、5 台、10 台……通过越来越多加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乘法的简便性、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试一试让学生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从中体会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的便捷。在巩固练习的环节,题目设计具有层次性,注重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同时重视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最后给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圈一圈,并学会用几个几以及乘法算式去表达。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吸收所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潜进高阶思维的状态。
二、创设故事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不佳。课堂40 分钟,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一次次的研究,发现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故事情境,将教材内容与趣味性故事结合起来,制作成课件,同时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使其进入有趣的故事情境。故事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在课堂教学前筛选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创设合理的故事情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时,在教学例二时,难点是让学生掌握1元及1 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利用这些人民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粗浅的阶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购物经验。所以说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以一个猜字谜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紧接着以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哪些人民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去教学,让学生一步步根据有趣的故事情节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接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且学会利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购物,也能够通过故事情境体会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通过创设故事教学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从小一直在高压状态下学习,必然会出现厌学心理。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教学转化为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保证课堂上始终维持较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通过设定游戏教学情境,学生能较容易走到数学学习中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思维的碰撞让他们的思维发散,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将教学内容和游戏形式巧妙结合,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10 的分与合》一课教学时,一开始设置有效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一猜盒子里还剩几个。先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来猜,示范后请学生上来玩这个游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开始没有经验只能猜,获得一些经验后,学生能猜出盒子里有10 根小棒,并能初步应用分与合说出盒子里还有几根小棒,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10的分与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高潮,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新授内容。在巩固新知这个教学环节,同样设计一个游戏环节(凑十歌),让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一说。通过设置一些与知识有关的游戏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基础知识内化,还有助于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进步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会直接影响实际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重要的元素为他们创设情境。这种方式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还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小学生之间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创设生活情境之前,教师要对他们全面了解,这样才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引发他们的共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将其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后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夯实基础,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进步。
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认识米》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形成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一开始让学生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接下来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第一层次,直接告诉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米尺上1 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过1 米的长度观念,并说明米的符号表示方法。第二层次,先让学生用米尺去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并通过诸如“1 米大约有5 支铅笔长”“1 米到我的胸口”等交流,进一步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再要求学生“张开两臂比画1 米”,把头脑中已经形成的1 米的表象,用外部动作表达出来,再次强化对1 米的认识。第三层次,首先告诉学生具体操作过程,让同桌之间合作去测量每人的身高和一庹长,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身高和一庹长几乎是一样的。在三个层次的教学之后,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在公园里碰到了一个粗壮的大树(现在身上有一把米尺),想去粗略地测量下大树的直径,应该怎么办?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得到不同的答案。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进步。
总而言之,数学是思维活动的中心,要高度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学习,进而为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使学生站在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学生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为其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基于此,要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需要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先提升其对数学问题的认知能力,为高阶思维提供保障,使得他们有更广阔的思维时空,让学生的思维绽放异彩,最终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