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现“范”文化的河南范县娃娃模

2022-09-15石洪岭byShiHongling

雕塑 2022年4期
关键词:范县娃娃黄河

文/石洪岭 by Shi Hongling

(杭州国力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近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河南范县的“范”文化是在黄河中孕育出来的,在祖先的思想文化和劳动智慧中,形成了独特的“范”文化并应用大到统治者建立制度约束人民的范本,小到民间孩童玩具娃娃模制作的陶范,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范”文化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从“范”字文化概念到“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再到体现“范”文化的范县娃娃模,探究娃娃模的文化内涵也就是研究“范”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一、“范”字文化概念

“范”按照造字结构来说,简体“范”始收录于《说文解字》,从艸(草)泛声,意思是草名,又作姓氏。始见于篆文“”,属于形声字,上部的“艸”作形旁,“艸”即草,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植物有关;下部的“泛”作不表意的声旁,“泛”是泛滥的意思。“范”的繁体字“範”,《说文解字》曰:“範軷也。从车,範省声,读与犯同。”“軷”是道路之神的称谓。“范軷”指出行时祭祀道神则,可见“范”字就其本义而言,实乃表祭祀道神之专用词。

“范”从人类造字就赋予了其本义,随着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范”字延伸出了不同的含义。从基本意思和文学性上有五个类别的表述:作为名词:①古代指祖道的祭祀;②制作器物的模型、模子;③界限;④法则、榜样;⑤县名。⑥姓氏用字;⑦昆虫名,蜂。作为动词:①示范,作为模范;②指用模子浇铸;③使其依规矩行事、控制、约束;④效法、取法。

二、“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我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范”之意则是假借“范”就是方法之法,是“常”是“道”,再延伸到自身来讲,“我”是“范”,实际上不仅表达的是肉体本身,也表达的是精神文化,这使得人们对于“范”的使用和应用不再是字面意思,而是上升到中华文化的核心哲学方面的“范”。“范金合土”就是用模子浇铸金属、和泥,应用到人们生活中具体的用法、取法;“范水模山”就是做事情的时候,不会做先比着做、照着做,比喻效法模仿他人。“范”字文化后期运用到国家祭祀礼器的制作,陶模的发展以及姓氏起源、县名设置等含义。

范县,现隶属河南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东部,黄河下游北岸。范县历史悠久,因地处黄河古道边,支流众多,其中一条主要支流来源于黄河流域名曰“范水”,周定王封晋大夫士会于此地,设“范邑”,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西汉置范县,因范邑而名。北齐文宣帝天宝元年(550年),撤销范县建置。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范县。

范县地处黄河下游,黄河上游冲积而来的泥沙长期堆积形成胶泥,正是这种取之不尽、最适合陶器加工制作的胶泥承载了黄河下游灿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化与发展,丹朱时期范地的人们用最早的印纹工具陶印模复制族徽形制的图形文字和图案。陶印模主要是采用压印的方法复制图案或纹饰,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陶器制作者或拥有者的征信符号,随着社会阶级的分化成为权势的象征,也随着社会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标志,这为殷商周时期指定“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的郊祀礼器规定提供了基础设置。祭祀用陶作为礼器的范式从殷商周发展,一直持续到宋代末,反映了古代中国在礼制中,“范”式在具体的形式中得到应用,这也印证了“范”先用于治理国家中的出行时祭祀道神则,形成了法则、规范,供后人进行学习、模范,后在无形的“范”文化形成中,也有了更好理解的有形“范文化。从上古时期至今积累、发展的黄河自然和人文文化,使范县中“范”字的含义更加多样化,从而确立了范县为“范”之都的文化高地。

范县地图

三、陶范的发展与应用

宋代陶模(左为阳模,右为阴模)

娃娃模(左为神话传说天女散花,右为戏曲人物包文正)

在统治者创立国家后,其治理国家主要靠两种手段:一是通过祭祀活动进行教育,二是通过战争进行掠夺。“范”的文化含义延伸到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各个层面,制定法规、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范”成为法度、规则、最原始的文化基因和理论依据,“范”文化符号的意义在国家体制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战国时期大量的刀币、秦俑坑大规模的陶人陶马,为了批量生产,人们使用陶范分段制作,然后进行粘合,不管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可以达到统治者的要求,将这批产品按质按量地完成。秦朝陶范制作的器具或造型主要应用于祭祀或陶制墓葬用品的加工,代表着统治者或氏族高规格的等级标准。汉代陶范的应用发展到三种形式,首先是汉代建筑(如宫阙、瓦当、门窗),包括人们生活用品中的器物;其次是陶俑、陪葬陶器以及衍生的画像砖、画像石、墓道里的各种浮雕装饰。最后,“范”文化发展到两汉时期,其含义上升到代表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意志和思想,“范”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体系,这种体系一直延伸到了魏晋至唐代近五百年的时间。隋唐以来,历代帝王礼仪典制虽世代沿革,但唯祭祀天地活动仍遵循了“藉用藁秸,器用陶匏”的商周礼制,大量的礼器礼仪典籍对陶质祭器都有明确的记载,指明了祭祀天地所用的大尊是陶质祭器。

1.娃娃模的形成与发展

宋承唐后,也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宋代在承传前朝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演变,形成了独具神韵的“宋文化”。宋代文化兼容性的特点,吸收并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佛教神“磨喝乐”东渐后,与中土民俗文化相融合并逐渐演化而成的民俗器具,使陶范从礼器制作、建筑构件模具和商品制作模具朝着民间玩具、寓教于乐的题材思想、纹样样式都渗入到大众的生活娱乐中,陶范加之“磨喝乐”,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融合,演变成为宋代陶模。宋代陶模作为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综合体,其艺术创作和生产除了承担着民俗使命外,还具有审美层面上的功能,艺术地满足宋人的心灵渴求和精神需要,并在审美的过程中实现教化功能。宋代陶模的社会功能:一是作为宗教民俗器物,具有信仰性与礼教性的双重结构;二是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具有教化性与认知性的融合特性。其蕴含的儒释道等多种文化观念,借助陶模独特的艺术语言、教化与传播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受众的审美意识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继金、元、明、清时期,陶模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技艺,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只剩下启蒙孩童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少部分地区制作生产,但陶模在历史长河几百年发展中,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造型,经民间艺人的世代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娃娃模的历史发展以唐开始,宋代达到鼎盛,随后消散在历史文明的长河里,只有零零散散地文字记载和文物残留,而在七八十年代的范县,娃娃模又一次进入当地人们的生活,成为孩子们用泥巴做玩偶的陶制图画模范,属于民间工艺里的玩具,类似于民间做糕点的印模,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半圆形、瓦片形等不同形状。其一面是光滑的,另一面凹凸不平,上面刻有神话人物、英雄人物、戏剧人物、汉字、花鸟虫鱼及交通工具、生活用具等图案。孩子们把胶泥压印在小孩模上,挤实,去掉多余的泥巴,扣开,一个小孩模坯就做好了,放在阴凉处晾干,便可以收藏起来。

四、结语

如今,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在黄河流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范县人创造了独特的范县文化,是黄河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范县的娃娃模是“范”文化的体现,也是范县人赋予“范”文化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民间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根植于人民内心的文化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家国一体共同共荣相依的物质,在新时代依然唤起人们对“范”文化的启发,通过挖掘、展示、研究娃娃模文化内涵,为让我们追溯民族文化开启一个通道,为我们在新时代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国家“范”式和参考,也是我们展示了国家形象和民族化的一个缩影。

猜你喜欢

范县娃娃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范县
『黄河』
阵痛迎重生 风雨见彩虹
——范县老城至新区定线微客转型升级记
范县科协参加2017年“三下乡”活动
范县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