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疗愈”雕塑在医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5杜喆蔺宝钢陈贞伊byDuZheLinBaogangChenZhenyi

雕塑 2022年4期
关键词:雕塑医疗机构感官

文/杜喆、蔺宝钢、陈贞伊 by Du Zhe、Lin Baogang、Chen Zheny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建筑环境质量是现代社会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是促进人民健康的重要资源。医疗机构建筑环境发展将反映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并对人们的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健康产生影响,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在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情况下,医疗环境由最初仅满足功能、效率的非人性化环境逐渐转变为具有身心健康促进作用的疗愈环境。疗愈环境发展历程中,艺术一直是一个重要元素,为医疗机构公共空间创造了积极的情感健康和康复环境,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良好的环境体验。目前,医疗环境中艺术品对使用者的“疗愈”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绘画方面,而雕塑这一具有三维空间真实感和强大艺术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医疗景观中的疗愈功能却鲜有研究涉及。本文基于疗愈环境相关研究,探索医疗机构景观雕塑的“疗愈”设计方法并以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秦汉中心医院景观雕塑为例探讨医疗景观中“疗愈”雕塑的设计应用。

图1 陕西秦汉中心医院疗愈性景观雕塑《新生》创作效果图

图2 陕西秦汉中心医院疗愈性景观雕塑《新生》安装现场图

一、医疗机构疗愈环境

20世纪90年代疗愈环境首次在美国提出并使用,疗愈环境提出将环境作为一种治疗的工具,从患者“身、心、精神”三方面促进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的痊愈,力求营造适宜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1]。其中,代表希腊治愈之神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作为古典时期的疗愈环境的案例,将地址选在了环境优美的高山上,让病患远离嬉闹的人群,还能够坐看壮观的海景、高山等自然景观,以达到调节心情等疗愈效果。南丁格尔是疗愈环境理念的先行者,提出了医院环境必须是对患者没有任何危害因素的疗愈环境,同时应该通过改善病房内的环境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20世纪中期,随着医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被极端重视,医院重理性而忽视人性,关注患者环境感受的艺术品和户外空间逐渐消失,艺术品、花园、景观仅仅被当作医疗建筑的附属装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及疗愈环境相关理论的提出,医疗环境及环境中的艺术品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作用重新被重视。

二、基于疗愈环境理论的“疗愈”雕塑设计

艺术在医疗机构疗愈环境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在医院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4世纪由教堂运营的医院,在教堂中设有绘画、雕塑作品,这种医院的公共艺术也可以用景观、花草、雕塑的形式存现于户外空间。充满艺术的环境被认为是具有治疗性的,提供了一种缓解身体不适和情绪不良的方法和思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艺术治疗的重要性降低,但其促进健康的作用仍被大众认可。自南丁格尔在她的著作《护理笔记》中描述了病人对美的需求,并论证了美的效果不仅在精神上且在身体上,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医疗环境中的艺术品对患者身心具有积极健康影响。本文基于疗愈环境相关理论对医疗景观“疗愈”雕塑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1.基于亲生物性理论的“疗愈”雕塑设计

亲生物性由爱德华·威尔逊在1984年首次提出。“亲生物性指人与生俱来即热爱生命和有生命力的自然系统[2]。研究表明,结合亲生物设计属性的环境对生理及心理健康均有促进作用,医疗机构环境中的雕塑设计应基于亲生物设计相关策略,以提升雕塑“疗愈”作用。根据威廉姆·布朗宁[3]和史蒂芬·凯勒特等提出的亲生物设计模式与策略,医疗机构“疗愈”雕塑的亲生物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直接运用自然元素:设计应充分考虑运用水体与植物等直接自然元素。如,运用景观雕塑与水体的融合设计,使患者在欣赏医疗机构景观雕塑时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或看到池塘中的鱼、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的倒影,帮助病人拥有良好的心情、缓解其压力、促进其康复。且通过流水的声音遮掩其他空间的治疗噪音,为患者创造感官焦点,提供疗愈资源。

(2)间接运用自然元素:①运用自然图案、材料、色彩。自然元素在实际医疗环境中的直接运用时常有限。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间接采用自然图案,如使用动、植物造型、纹理等或运用自然的色彩(如草木花卉的颜色)和材质(如大理石、木材等)。②一些雕塑设计未使用直接或间接的自然元素,但仍能带来自然的联想,如风动雕塑,可以让观者更直观地感受自然中的风,使雕塑产生的动态变化,引起人与自然的链接感受。③运用自然几何和仿生学设计同样能给患者带来自然的感受,如在雕塑设计中运用分形艺术。(在自然界中,分形艺术随处可见,如年轮、叶脉等)。此外,也可利用仿生学进行设计,如雕塑的色彩仿生、结构仿生、肌理仿生、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等。

(3)人与自然关系演绎和转化:①有组织的复杂性:景观雕塑在医疗环境中应使其作为标志物在空间中发挥导向作用,能使患者和来访者寻路更清晰,使得空间形成有组织的复杂性。②场所情感联系:设计应与当地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等方面产生联系,提升患者的归属感及认同感。

2.基于支持性理论及“五感”理论的“疗愈”雕塑设计

1991年乌尔里希提出支持性设计理论,如果医疗环境满足:①对“物理、社会”环境的控制感;②获得社会支持;③获得积极的分散注意力的机会,那么它们就会促进幸福感和健康。有大量证据表明,自然主义艺术作品的场景可以提供一种积极的分心,产生积极的感觉,促进持续的注意力和兴趣,并减少令人担忧的想法和术后焦虑。来自20世纪90年代的医疗领域“五感”的概念,在狭义上指五种生理上的感官活动,即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在广义上则指的是人们通过五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感知、理解、回忆、分析后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与体验。

图3 陕西秦汉中心医院疗愈性景观雕塑《新生》实景照片(蔺宝钢 创作)

艺术在医疗空间能够充分调动使用者的多感官感知,对患者产生心理疗愈功效。艺术介入医疗空间可以形成积极注意力,也可以调动患者多感官互动,同时通过艺术传播意识形态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引导病患产生积极感受。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创造积极注意力:抽象的艺术作品对观众来说可能被视为具有挑战性、模糊和不清晰,导致压力增加。由于医院环境常常为高压环境,艺术品、雕塑和其他设计元素应该提供明确的积极信息。

(2)多感官互动:人的“五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作用,通过多感官的环境刺激促进健康,同时可以运用多感官互动设计,除了景观雕塑带来的视觉刺激,还有如听觉上运用沉浸式艺术互动装置、嗅觉上在景观雕塑旁边运用芳香植物作为配景、触觉上提供可触摸的多种材质等。

三、“疗愈”雕塑的应用与实践——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秦汉中心医院景观雕塑设计项目

西咸新区秦汉中心医院雕塑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除对雕塑故事性、标志性、文化性等方面进行方案设计,更依据前期的疗愈环境研究对景观雕塑的疗愈功能进行了循证设计。《新生》(图1、图2、图3)依据亲生物性设计,直接运用自然元素。采用与水体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即自然图案与自然色彩,以西安市花石榴花为依据,相对具象的形象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医护、访问者等群体清晰的识别信息,产生识别图像的积极情绪。此外,《新生》与音乐喷泉相结合,调动医、患视觉及听觉多维度的感官感受,在观赏雕塑及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患者能短暂地逃离病痛,使医护能从工作压力中得以放松,以此产生近一步的疗愈功效。在造型上,雕塑整体造型像由千万双医护人员的双手共同汇聚而成的一双巨大的手捧着希望的花,代表“聚似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色彩上,红色象征赤子之心,代表医护人员对于生命救援的热情,又寓意着生命之火生生不息。在意象上,体现出了生机勃勃及希望的景象,可以更好地引导病患产生积极正面的健康感受。雕塑更深层的含义是凤凰涅槃,每一次的病魔驱散后便是一次重生,白衣天使就像火凤凰,燃烧自己让患者得以“新生”。

四、结论

如今,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经在我国医疗机构环境设计中受到重视,景观雕塑作为医院环境中重要的疗愈元素,其疗愈功能应引起设计者的进一步思考。医疗环境中的景观雕塑应在为医、患带来艺术感官体验的同时降低医疗环境带来的情绪压力并促进健康恢复。结合相关疗愈环境理论可以为医疗机构景观雕塑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结合相关实践对医疗机构疗愈雕塑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目前,我国在景观雕塑疗愈功能方面的研究仍属于初级阶段,未来仍需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多方证据循证,以支持设计者更科学的设计决策,从而使景观雕塑这一艺术形式在医疗空间中发挥其疗愈功效。

猜你喜欢

雕塑医疗机构感官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