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模式重构

2022-09-15刘军军

图书馆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库人工智能图书馆

刘军军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如东 226000)

目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创新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蓬勃发展时期。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Artifitial Intelligence”课题后,人工智能技术历经“三起两落”,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的不断更新发展下,逐渐获得不同行业领域的广泛关注,并不断赋能农业、交通、教育等传统行业,创新成果不断出现。在图书馆领域,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科技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巨大变革。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图书馆可以在精准掌握用户行为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创新服务,为用户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场景体验和感官体验,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功能定位是“资政、聚才、启智”[1],鼓励图书馆依据服务需求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型智库。虽然目前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尚存在较多问题,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库要素的流通、整合和共享,为新型智库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奠定了基础。鉴于此,图书馆应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融入人工智能环境,真正实现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模式的重构。笔者现从主要内容、重构目标、基础架构、发展路径和驱动机制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1 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依据用户需求,打造相应的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依据上述服务流程,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大致可以划分为数据服务、情报服务和智慧服务3大内容(见图1)。

图1 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

1.1 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是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初级阶段。智库提供的数据收集整理、优化整合、存储应用等数据服务,是其所有服务的前提。目前数据过载

现象越发严重,数据资源表现出数据化、可关联等明显特征,用户数据需求已然得不到完全满足,方式方法、算法模型等知识服务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图书馆新型智库能够通过数据组织与认知计算的协调统一,利用知识组织体系提升数据抽取、识别与预测等数据计算问题的处理效率与质量,解决机器算法精准度和智能化不足的问题[2]。通过升级传统知识组织体系,实现不同形态的数据资源的融合互联,可有效提升数据服务的智慧化程度。

1.2 情报服务

情报服务是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中级阶段。情报需求是用户的专业需求,是实现知识服务的关键环节,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情报服务通过利用科学的分析模型,理清各种复杂数据相互间的关系,获取具备方法驱动功能的情报分析报告。伴随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需求日益凸显,在庞大的数据资源中明确其潜在关联关系,以及深挖复杂的语义信息,把知识服务元素由物理层次(数据、资源)转换为认知层次(知识、情报),已成为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以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机器学习方法等)、知识图谱(自动抽取技术、区块链技术、压缩感知技术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崭新思路和处理方法。

1.3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智慧服务强调聚众才之力,打造优质知识产品,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针对某一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要实现“转知成智”的目标,图书馆就要精准分析用户类型、需求特征、行为规律等,采取研究论坛、主题沙龙、专业研讨等多元化传播手段,向组织或个人展示智库成果。同时还要建设专家数据库,开发可以利用专家智慧的决策程序,以确保知识增值服务质量[3]。

2 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重构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面对新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关键。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基础上,重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模式,实质上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抽取、区块链、压缩感知等技术,构建能存储大容量、多形态数据资源的各种类型知识库(如学科知识库、专家数据库等),通过“硬智能+软智慧”的方式,确定用户画像,明确用户兴趣和知识需求的变化轨迹,构建资源、专家与用户之间实时互联的服务架构,真正实现用户与资源的精准匹配,实现以个性、专业、共享、感知为目标的智慧服务,有效增加知识产品的利用价值。基于上述重构目标,图书馆要从战略角度上做好总体规划,把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加以重视,明确基础架构、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在管理结构上做到机构设置合理、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实现人岗匹配。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相关规划、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并执行。

3 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基础架构

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基础架构,可分为以下4个层级(见图2):(1)数据层。数据层属于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基础层级,主要职责是收集存储各类型数据资源(结构化、非结构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把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存储利用,形成不同的分布式数据区块链。具体数据资源包括用户基本数据、用户行为数据、数据情报资源、知识产品等。(2)处理层。处理层属于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技术层级,主要职责是采取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确保对所有可信任数据节点的处理行为和所获取数据资源内容的安全性,以确保图书馆和用户在全程知识服务中的行为信息的安全。在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不同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针对不同知识需求采取不同组合的处理技术。(3)管理层。管理层属于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管理层级,主要职责是优化整合服务平台后台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通过服务端口实现数据的语义化、关联化以及可视化,保障数据与数据之间、数据与用户之间的有效关联,促进与其他平台的数据共建共享,实现跨库访问。(4)服务层。服务层属于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服务层级,主要职责是推进知识产品在图书馆中的流通与应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设备数据、资源数据和用户数据,获取问题的最优解答,开发打造与用户需求、用户行为习惯相匹配的系统界面与服务产品。

图2 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基础架构

4 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发展路径

4.1 服务创新:线上+线下

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可采取“线上+线下”的创新服务模式。线上模式主要表现为构建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把大数据、云计算、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应用于知识服务之中,为用户提供泛在化咨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产品选择服务和收集用户体验数据信息。如奥斯汀中央图书馆(Austin Central Library)与洛杉矶公共图书馆(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联合创建了集环境绘制、需求分析、数据加工、运营管理与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决策知识服务平台,有效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一体化

管理,以及信息流层面的优化整合。线下模式主要表现为构建项目链,依据用户需求,选择所需学科专业,以“学科馆员+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能工巧匠+……”的方式[4],构建矩阵式项目小组,组织形式灵活,专业性明显,强化小组成员的横向联系,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知识服务。如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利用美国智库所独有的“旋转门”机制,组建了参与国家决策的专业研究团队,智库知识成果是美国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4.2 跨界合作:融合+共享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所依托的基础也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知识结构表现出复杂化特征,知识获取途径也表现出多样化特征。图书馆应遵循“创新驱动”原则,在强调“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构建创新型的资源联动机制[5],主动与其他图书馆、科学馆、档案馆、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书商、数据供应商等合作,构建集成知识资源体系以实现资源的融合与共享,建设共享数据库与检索平台以保障数据库之间的兼容性,把不同资源途径“编织成一张网”以保证资源的共建共享。如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跨界合作方式,构建了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了中国、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专利资源,提供语义检索、表格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同时还配有专利翻译、分析、预警追踪等多种功能。

4.3 品牌创建:特色+质量

服务品牌的打造,利用优质的知识产品多次植入用户的使用过程之中,让用户在反复体验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忠诚度。图书馆必须认真研究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与知识产品,结合区域特色,分析用户知识需求,进而明确与本馆长期发展规划相匹配的资源建设方向,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拳头知识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服务,进而在服务实践中打造出具备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同时,图书馆还要重点打造具备长远效益和较大科学价值、真实性高的知识产品,这样才能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后,进一步推动知识服务品牌的创建。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多年的服务实践,已打造出“两会”服务系列、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等文化品牌,知名度日益增加。

5 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驱动机制

5.1 用户需求驱动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面临的信息环境越来越复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各个领域制定决策的重要工具。用户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信息服务,而是需要能在庞大的数据资源中精准获取价值大、准确性高的信息,期待图书馆提供更为专业、个性、优质的知识服务。用户对智库服务的需求成为图书馆重构新型智库的重要动力。智库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深入一线进行实践调研,参考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成熟案例,准确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6]。因此,图书馆要把新型智库产品力和影响力作为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强化服务质量,在知识产品输出时重视专业性、实践性,真正为用户提供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5.2 技术资源驱动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人才服务队伍,在智库知识服务方面有着长期实践,具备丰富的服务经验。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各类型专业资源,同时还做好了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或二次开发工作,选择质量高、专业性强的数据用以构建特色数据库,为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奠定了扎实的资源基础。在队伍建设方面,图书馆能够多渠道汇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学科馆员本身也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和情报研究能力,这些均为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技术应用方面,图书馆能够结合用户需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自动抽取技术、区块链技术、压缩感知技术等,设计知识地图、移动图书馆App等知识服务程序,利用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保障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便捷、高效与智能化[7]。

5.3 外部环境驱动

人工智能背景下,建设图书馆新型智库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用户对智库服务的期待也让图书馆重新审视自身服务定位,探求新型智库知识模式的重构之路。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技术、人才3大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新型智库,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更大价值。同时,图书馆还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以及论坛、微信、微博、BBS、App等新兴媒介对新型智库进行广泛传播和有效推广[8],让新型智库为大部分用户所熟知,让用户更为详细地了解智库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方式等,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实现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6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库要素的流通、整合和共享,为新型智库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应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机遇,创新数据服务、情报服务和智慧服务,做好知识咨询、宣传、评价等工作,依据用户需求打造有针对性的知识产品,创建服务品牌,实现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的重构工作,有效促进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智库人工智能图书馆
民居智库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