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养老体系研究

2022-09-15朱俊杰韦延恺

智能城市 2022年8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互联网+

朱俊杰 王 明 韦延恺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42)

1 研究背景

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9.3%),但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9.3%)[1]。河南现有社区养老模式以“物业+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运作[2]。但物业养老服务提供的专业性养老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多需要专业养老人员从事的岗位安排不够妥善,智能化程度还需提高。物业提供的养老服务仅限于满足老年人的外在物质需求,提供老年娱乐场所和养老设备。“虚拟养老院”是综合智能设备、智能平台的全新养老服务管理模式,能够完成居家养老模式的“智能”突围。苏州姑苏地区的居家乐养老生活服务站是虚拟养老院,主要为高龄、空巢、特困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代购咨询服务、健康咨询服务、餐饮配餐、辅助器械等产品项目[3]。中国养老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会组织养老为辅助,未来智能养老模式将呈现融合互动、社会老龄化相结合的特点,组织人口老龄化与居住老龄化将作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智慧养老模式的必须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增加,需要将传统医疗方式转变为医养服务结合。智能健康服务作为多元交互的养老服务模型,运用智能设施、网络系统和智能平台等手段突破各类业务间的隔离状态,有效促进了一体化的医养服务和商业生态场景创造。

2 技术介绍

夕阳红云智慧养老服务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传统的社会养老、个体服务改革的基础上,融合云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平台资源,以业务模块多元化,平台服务信息系统化,实现便捷为主的云智慧养老生活服务平台,对老年的生活品质与精神状态实施柔性养护与提升,帮助中老年人足不出户地感受快乐、高品质的生活。

智能养老云平台构建需要大数据集成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人脸识别科技、语音识别科技、图像辨识科技以及大数据分析仓储科技的支持。“智能养老”是对中国传统的养老业务的转型提升,以实现信息化、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和医老养老业务的融合,建设国家智能老人康复管理与服务平台和全国老人生活基本信息库,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通医联体内部不同水平、不同级别医疗养老机构的信息化系统。通过整理辖区内的居民健康体检、医院系统和门急诊、老人健康综合评价等数据,与辖区内成员机构数据共享,形成涵盖家庭、社会和组织的智慧健康与养老服务网络,促进老人的健康与养老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深入研究和合理运用,为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医老养老服务,实施个性化医养服务提供依据。以健康大数据挖掘为核心,全面了解中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将老年人分为不同身体状况的四类,根据老年患者需求引导老年人分流至不同医养机构,接受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护等服务。不同的智能终端设备为了收集老年人保健数据信息需求,利用数据信息整合技术实现数据信息格式的整体统一;对平台数据信息加以清理与整合并,利用大资料数据挖掘技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智慧获取老年人的活动状态,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辅助老年人更便捷地操控移动终端获取服务,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辅助老年人远程病情检测,大数据分析与仓储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海量数据检索和计算的信息反馈能力性能[4]。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框架

3 服务模块

3.1 家庭端APP、网络模块

家庭客户端可以划分为二套操作系统,即APP和Web版的家庭网站操作系统。2个操作系统的主要功用相同,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操作系统。系统充分考虑老年的视力功能问题,在平台的应用软件中加入语音识别功能,方便使用。家庭端的功能方面,提供老年人的取件医院服务、老年社会资讯收集功能、老年赡养业务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发放信息审核、老人选购生活日用品和老人餐饮外卖服务等居家保障业务的功能。

3.2 社区端模块

社会工作者利用社区信息系统能够查看管辖小区的老年人的健康信息,统计分析各个年龄段老人的数量,对老年人的疾病状况进行分组统计,便于及时掌握其管辖下老年人的疾病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人性化社会服务。对老人的信息进行更新,后台数据库采用智能科技,能够预知老人可能需要的服务,有效进行人性化的服务措施。系统添加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以便于社区工作者及时公布社区的有关通知、资讯和文件。网络平台采用招标制度与大数据分析筛选方式将服务机构与老年人健康匹配,涵盖医护、家政、餐饮、旅行、文娱等功能,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实施管理。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预订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将老年人的保健信息同步于网络平台,老年人及其子女可以随时、随地查阅。

3.3 服务机构模块

服务机构模块主要涵盖社区医生、定点医院、银行以及周边的大型超市等服务。中老年人可以使用家庭客户端直接输入需求,订购药物,社区医师在平台上收到老年人推荐的消息后,直接按照老年人的要求对药物进行配送服务,节约老年人往返于社区医院的时间,缩短老年人的就医环节时间。该功能同时也提供超市商品购买、物流服务等功能。

4 智能养老三大特点

4.1 大数据收集存储

智能养老行业利用现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定量、连续、智能采集,为智能分析提供最新的信息。智能养老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养老业务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应用领域,核心内容为养老服务模式、领域知识模式和养老对象模式[5]。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含养老服务流程中包含的知识、技术与手段,领域性知识模式主要包含养老业务流程中包含的知识体系,通过养老对象模型显示人机交互情景,通过老年人的生活活动信息、身体状态等反映其养老业务需要。

4.2 智慧化决策

传统的养老行业供需方式需要先建立供需模型,再确定主要目标对象人群,进而产生大规模供应。在已经引入智能化的养老行业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模型对海量数据加以解析,发掘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具有引领市场的效果,实现“精确决策”。

4.3 精准投放

智慧养老行业能够运用前沿科技,如医疗类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科技服务于养老事业,缓解老龄化市场人才短缺的问题。

5 云智慧养老的优势

人工智能养老系统可以利用智慧感应器进行记录,从而获取老人相应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等重要数据,能够提高人工智能养老效果,形成赡养对象的细微信息库,为每位老人创建自己的急诊卡片,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掌握老人相应的基本环境和保健信息,有助于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6]。人工智能还可以参与老人智能评估体系中,对老年人过去的生活活动进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在智能老龄化领域,运用5G、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带来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使老人生活得更便捷、更舒服、更安心。基于5G的养老服务可以运用VR、AR、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关注老年人的根本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多样的活动空间。可以创建养老论坛,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丰富社交互动。通过5G高速便捷网络、AR技术创造的虚拟世界可以使老年人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进行无障碍交流[7]。

6 结语

我国智能养老发展速度非常快,从产品到服务均非常重视智能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智能养老是相对于传统养老的全新养老模式,将传统养老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将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养老资源相结合,更好地打造高智能化的养老新体系。创新和升级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至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老龄化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智能养老模式以数据为依托,通过智能产品设备、大数据分析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实时收集和整理可视化数据,为相关部门、养老机构、居住社区有效利用和配置现有资源提供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互联网+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