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和镇痛管理的认知现状调查

2022-09-15鲁桂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正确率答题医护人员

鲁桂宏

浠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北浠水438200

疼痛作为一种不舒适的主观感受,它不仅是简单的感觉,也反馈了感受、感情以及认知行为的综合反应过程。从当下情况分析,包括医护人员和多数人群,对于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并不敏感,并且认为早期的疼痛不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其他影响[1]。但是在相关研究中显示,新生儿的疼痛神经元通路在解剖学上已经处于成熟状态,甚至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较之成人更为显著和持久。对于新生儿的疼痛刺激来说,可能来自疾病,也有可能来自诊断和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患儿都会受到多种致痛性操作,若无法对疼痛进行有效评估,那么将无法做出正确的镇痛处理,从而对患儿造成严重影响[2-3]。故为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评估以及镇痛管理的认知情况,本文开展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19年9月—2021年9月浠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36名医护人员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3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19名,护士17名;年龄19~55岁,平均(32.47±6.81)岁;工作年限7~17年,平均(9.26±4.31)年。

1.2 方法

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与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制订相关调查问卷,疼痛问卷以及疼痛认知问卷,两个调查问卷中均包括疼痛基本知识、疼痛评估以及镇痛管理,在各个问卷中,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评估,每道题目共3个选项,答对1题计1分,统计所有医护人员的答题准确率。疼痛问卷调查所有医护人员的评分,其中相关培训包括新生儿的疼痛评估方法、镇痛措施、疼痛操作前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疼痛问卷中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答题正确率,统计疼痛认知问卷中培训前后的医护人员答题正确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培训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疼痛问卷的答题正确率对比

培训前后疼痛基本知识和镇痛管理方面答题正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医护人员的疼痛评估方面答题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疼痛问卷的答题正确率对比[n(%)]

2.2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疼痛认知问卷答题正确率对比

培训后医护人员疼痛认知答题正确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疼痛认知问卷答题正确率对比[n(%)]

3 讨论

在相关研究中显示,新生儿对疼痛的敏感度较之成人更高,也更容易被疼痛效应所影响,除了短期影响之外,未经干预的疼痛以及应激性刺激均会造成长期影响,这种影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痛觉反应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4]。特别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大部分的医疗人员对新生儿的疼痛缺乏全面的认知,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导致疼痛对新生儿造成进一步影响[5]。

结合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疼痛基础知识、镇痛管理当中,培训前和培训后医护人员的答题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认知程度还需提高;在疼痛评估当中,培训后的答题正确率高于培训前(P<0.05)。分析原因,新生儿在被动状态中,动作和面部表情活动更少,心率以及呼吸频率降低,因此医护人员无法通过新生儿的表现对其展开正确评估,因此有效的疼痛评估方式是通过生理以及行为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方能得出结果[6]。尤其是早产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异性变化可能被忽略,但是这两种指标均是可以反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指标,故在临床工作当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且不可过分依赖疼痛评估量表,注意了解新生儿的自身疼痛情况[7]。在本研究中,经过新生儿疼痛培训后医护人员疼痛认知答题准确率要高于培训前(P<0.05)。从而说明了,开展相关疼痛评估培训工作,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疼痛认知,并了解正确的评估方式和处理措施,提高镇痛管理质量[8]。

在实施调查工作中发现,多数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不足,其中包括概念、来源、类别、生理指标的变化等,也无法准确鉴别疼痛程度。因此说明,将有部分新生儿在治疗和护理中,可能会受到疼痛刺激的影响,并且也有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工作仅仅落实在护理操作中,并未关注新生儿的自主感受[9-10]。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分析,因为其在治疗和护理中,无法主动表达自身的感受,为疼痛评估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医护人员欲要了解新生儿的疼痛情况,仅能通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从而了解大概的程度,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生理、生化指标的局限性较为明显,而通过行为进行评估主观性严重[11-12]。同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治疗和护理中所带来的操作性疼痛是必然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故在治疗当中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临床中,对新生儿的疼痛控制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前者作为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对新生儿的长期影响尚不了解,依旧需要深入研究和证明,后者是在有痛性治疗和诊断前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给予安慰,在这其中,也包括母乳喂养、母婴接触等方式[13-14]。尤其是母乳在新生儿的镇痛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要求医护人员需明确此类方式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母乳的镇痛优势和特点,在疼痛性操作前,积极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推动早期的母婴接触,以此方式最大程度地缓解疼痛[15-16]。在基础疼痛知识的调查环节发现,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明确新生儿正在受到疼痛的影响,但是对于疼痛影响的处理方式,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①疼痛性治疗是无法避免的。②疼痛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缓解,无需进行其他操作和干预。③临床中缺少有效的镇痛方式,故无需往疼痛方面考虑。在体位选择方面,有医护人员认为合理的体位或许会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也有人认为合适体位并不会缓解疼痛,还有人认为在工作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对新生儿进行提前安抚。基于上述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后提出对应处理办法:①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了解程度,有必要开展多方面培训工作,纠正错误认知,树立端正积极态度,掌握新生儿疼痛的生理行为变化,把握有效的评估方式和处理方法;②尤其是产科、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有必要明确新生儿是极易受到疼痛刺激的人群,在实际工作当中,严格观察新生儿的面部表情、行为变化等,以此方式可以做到准确地评估疼痛程度,积极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合理安排疼痛性操作的时间,预防反复刺激造成的疼痛影响,尽量避免睡眠状态中进行疼痛性操作;③结合新生儿的个体差异,制订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研究合理的疼痛管理模式,可以从环境入手,建立良好的住院环境,并调整室内的各项指标,包括减少噪音、合理的温湿度等,尽最大程度从客观角度入手,降低疼痛刺激的影响[17];④在当下的研究中,有关于疼痛刺激的动物模型实验不在少数,对于疼痛的机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干预措施方面,非药物镇痛或药物镇痛的效果以及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证明,在临床工作中,应当落实个性化评估、综合性护理,保证新生儿的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当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中,对于新生儿的疼痛评估和镇痛管理认知依旧需要不断完善,因此有必要从疼痛知识的培训、加强人文关怀、疼痛管理、疼痛干预方案等方面入手,综合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程度。

猜你喜欢

正确率答题医护人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