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9-15杨鸿伟陈燕燕
杨鸿伟,陈燕燕
1.漳州市医院手术室,福建漳州363000;2.漳州市朝阳医院影像科,福建漳州 363000
糖尿病足为临床中研究重点,其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后会对患者自身行动造成一定阻碍,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3]。通常来讲,糖尿病足患者在产生下肢动脉病变后需要及时开展有效治疗,手术治疗为相对常见的方法。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积极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能在术前对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多康复治疗保障[4-6]。本研究对2020年7月—2021年4月间漳州市朝阳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磁共振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48~74岁,平均(60.84±0.06)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足,临床资料完整度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采用磁共振仪器(飞利浦1.5T)为患者进行下肢检查,同时可配合体线圈进行检查,在诊断过程中为患者实施自动移动移位技术扫描,全面扫描分析患者的大腿、下腹部、小腿、足部,并采集患者的三维血管图像,判断患者情况。事先为患者留置肘前静脉18G静脉留置针,并采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注射40 mL的磁显葡胺,采用留置针分两个时相为患者进行连续注入,第1个时相注射剂量一般控制为20 mL,注射速率为1.5 mL/s,第2个时相注射剂量一般也控制为20 mL,注射速率为0.5 mL/s。注射完毕后利用20 mL生理盐水进行管道冲洗,调节注射速率为1.5 mL/s,直至造影剂到达腹主动脉时,采取同样参数进行4个区域扫描。
多排螺旋CT:采用西门子双源128排CT诊断,患者保持仰卧状态下进行扫描干预,采取束缚带对患者进行双下肢固定。扫描参数:将探测器准直设定为32 mm×0.5 mm。螺距:1.375,机架旋转速率:0.5 s/r,扫描视野:400 mm。并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实施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其中剂量应控制在50 mL,注射速度控制在3.0~3.5 mL/s,随后采取同样速度为患者追加注射40 mL生理盐水。
1.4 观察指标
分析比对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及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特异性=D/(B+D)×100.00%;准确率=O+D/(O+B+G+D)×100.00%;漏诊率=G(O+G)×100.00%,阳性预 测 值=O/(O+B)×100.00%,灵 敏 度=O/(O+G)×100.00%,诊断符合率=(O+D)/(O+B+G+D)×100.00%,误诊率=B/(B+D)×100.00%,阴性预测值=D/(G+D)×100.00%。O为真阳性、B为假阳性,G为假阴性、D为真阴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结果分析
在80例糖尿病足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数字血管造影确诊下肢动脉病变阳性72例,占比90.00%,见表1。
表1 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结果分析
2.2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对比
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比较(%)
2.3 两种检查方式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
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2.4 两种检查方式下肢动脉病变结果对比
本次数字血管造影诊断中,小腿动脉狭窄65例、足部动脉狭窄67例、股动脉狭窄7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式下肢动脉病变结果比较[n(%)]
2.5 两种检查方式误诊率、漏诊率对比
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种检查方式误诊率、漏诊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为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一般由于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以及外周血管发生病变导致,会使患者组织、神经、软骨发生溃烂、坏死、畸形,需要尽早进行诊断治疗[7-9]。临床利用影像学设备积极开展检查,能够在治疗前对病变情况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糖尿病患者病情逐步发展会引发较多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使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需要尽早为其开展相关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使患者预后得到保障[10-12]。
临床对于糖尿病足进行影像学诊断,主要方式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多普勒彩超以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等,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临床糖尿病足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并发症相对较多,具备较多的危险因素,使其应用受限[13-15]。磁共振血管造影对于复杂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相比数字造影低,但检查费用更加便宜,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且适用范围相对较广,能够针对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诊断[16-18]。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检查相比具备较高的图像分辨率,画质清晰、细节丰富,采用3D成像技术使其诊断准确率提高。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检查相比,其优势一般体现在以下两点:①磁共振血管造影信噪比相对较高,能够促进血管成像速度加快,预防影像重叠。②静脉血管显影剂充盈时间相对较长,能够降低成像干扰,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过程中,如患者自身情况较为复杂,利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可获得诊断结果,准确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临床治疗参考及整体诊断有效性[19-20]。
本研究显示,本次纳入糖尿病足患者中,数字血管造影确诊下肢动脉病变阳性72例。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多排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多排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多排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为患者采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能够降低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