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下不同降糖药物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与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2022-09-15宋婷婷吴桂花张强李楠陈刚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利拉鲁胰岛国药准字

宋婷婷,吴桂花,张强,李楠,陈刚

丰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徐州 221700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人们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及肥胖、超重人群数的日渐增多,使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呈逐年快速升高[1]。据最新数据统计得知,在2015—2020年间,我国成年人群(≥20岁)的T2DM患病率高达11.2%,且此发病率仍呈持续升高趋势[2]。T2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最主要表现。当前诸多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胰岛功能受损之间有紧密关联,且强调此病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便已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糖调节受损者的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已经较血糖正常者低,其糖耐量的持续减退及空腹血糖的增加,与β细胞功能损伤紧密相关[3-4]。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continues th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治疗初诊T2DM,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降低,且还能对已受损的胰岛β细胞进行修复[5]。但因此病属于慢性病范畴,CSⅡ治疗较难实现患者血糖的长久控制,故需与其他长期血糖控制方案相联合,实施序贯治疗[6]。当前,临床多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药物实施序贯治疗,但究竟哪种效果最佳,尚无确切定论[7]。为明确最佳序贯治疗方案,本次研究选取丰县中医医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初诊T2DM患者,在CSⅡ治疗后,分别采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实施序贯治疗,对比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本院初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当前常用的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患者及家属均知情。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7岁,平均(63.09±2.78)岁;病程6个月至11年,平均(4.29±0.54)年。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5岁,平均(63.18±2.64)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22±0.5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T2DM诊断标准;②都有清晰的意识与认知,语言交流能力正常;③均为初次发病;④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已接受CSⅡ治疗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严重心律失常、恶性肿瘤者;④严重全身性感染及免疫、血液系统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实施CSⅡ治疗,即用胰岛素泵实施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50072,规格:3 mL:300 U):初始剂量控制在0.4~0.6 U(kg·d),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对剂量进行调整;控制血糖的目标是: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水平<8.0 mmol/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6.1 mmol/L,治疗2周。A组在强化治疗后,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113492,规格:0.5 g×12片×3板):500 mg/次,3次/d。B组强化治疗后给予患者利拉鲁肽(国药准字J20160037,规格:3 mL:18 mg):皮下注射,初始用量为0.6 mg/次,1次/d,待1周后,将剂量增到1.2 mg/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5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15 min),得血清后,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2400型)对两组的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进行测定。同时记录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上述指标水 平 低于A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FPG(mmol/L)治疗前12.08±3.32 12.63±3.25 0.648 0.519治疗后7.58±0.72 6.10±0.72 7.961<0.001 2 hPG(mmol/L)治疗前17.78±3.20 17.46±3.78 0.354 0.725治疗后9.35±1.56 8.45±1.16 2.536 0.014 HbA1c(%)治疗前8.61±2.42 8.52±2.71 0.136 0.893治疗后6.33±0.68 5.71±0.66 3.584 0.001

2.2 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低血糖发生率比较,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CSⅡ治疗实为一种对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进行模拟的治疗模式,能够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胰岛素的持续输注;当将其用于对初诊T2DM进行治疗时,能够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快速降低,使胰岛β细胞获得足够的休息,便能够逆转或修复胰岛β早期的功能损伤情况,达到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8-9]。有报道强调,在CSⅡ治疗后,通过运动、饮食等手段来控制血糖,6个月的血糖达标率为45.12%,所以采用CSⅡ治疗T2DM,有有限的远期预后作用[10]。在CSⅡ治疗后,改为使用降糖药进行序贯治疗,对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持续、稳定控制更为有利,且还有助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如低血糖等[11-12]。但需指出的是,在当前临床中,存在许多种降糖药,其中最常用的有减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等)、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类药(如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等)、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药[如磺脲类、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等][13-14]。

针对初诊T2DM患者而言,临床多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其在降血压、降体质量及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已被临床证实[15]。对于利拉鲁肽而言,其实为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利拉鲁肽在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控制体质量、降血糖等方面,均有突出效能[16]。有研究还发现,利拉鲁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促进胰岛素需求的减少,预防体质量增加,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17]。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3个月后,B组的FPG、2 hPG、HbA1c水 平 分 别 为(6.10±0.72)mmol/L、(8.45±1.16)mmol/L、(5.71±0.66)%,均低于A组的(7.58±0.72)mmol/L、(9.35±1.56)mmol/L、(6.33±0.68)%(P<0.05),这与杨春杰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其研究中以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对照组给予CSⅡ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用利拉鲁肽进行序贯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FPG、2 hPG、HbA1c水平为(7.04±1.93)mmol/L、(9.13±1.66)mmol/L、(6.91±0.74)%,低于A组的(7.91±1.22)mmol/L、(10.15±1.87)mmol/L、(7.89±0.65)%(P<0.05)。表明基于CSⅡ采用利拉鲁肽实施序贯治疗,在改善血糖功能方面,可获得优于CSⅡ后给予二甲双胍序贯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初诊T2DM患者经过CSⅡ治疗后,采用利拉鲁肽实施序贯治疗,较之给予二甲双胍序贯治疗,不仅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不会升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利拉鲁胰岛国药准字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更 正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