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对晚期肝癌患者疼痛情况、服药依从性、疼痛控制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9-15张毓珍朱姣姣谢颖
张毓珍,朱姣姣,谢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郑州 450000
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疼痛,可出现在恶性肿瘤病变的各个阶段,其发生机制复杂,多为慢性疼痛,可引起负性情绪、失眠、厌食、疲劳、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并影响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晚期肝癌患者由于肿瘤压迫、神经损伤等因素的影响,癌痛的发生率高达60%~80%[1]。临床多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处理癌痛,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有助于缓解疼痛,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不受控制[2]。自我效能最初是作为社会认知理论被提出,是指相信个人有能力实施某种活动,以获得期望的结局,可改变个人解决难题的持久性、努力程度。近年来自我效能干预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疼痛、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3]。本研究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晚期肝癌患者疼痛情况、服药依从性、疼痛控制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4]中晚期肝癌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肝癌;②年龄18~75岁;③癌痛史>3个月;④生存期>6个月;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③合并精神疾病;④患者出现自杀倾向;⑤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主导的疼痛干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疼痛干预,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住院期间轻度疼痛者每日评估1次,给予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口服。中、重度疼痛者每日评估4次,中度疼痛者给予曲马多口服,重度疼痛者给予硫酸吗啡口服或吗啡注射,使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4分。对NRS评分>7分者报告医师改变镇痛方案。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观察组患者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主导的疼痛干预,患者入院时主动询问其有无疼痛,采用NRS评估疼痛情况。住院第1天,与患者交谈,介绍自我效能理论,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指导患者填写服药依从性量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障碍评估量表。住院第2天,采用自制癌痛规范治疗小卡片,使患者选择正确的做法或表述。依据患者的回答,逐一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讲解正确的癌痛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疼痛可控制和缓解,纠正其对镇痛药物使用的认识误区。住院第3天,采用NRS评估疼痛情况,指导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正确的药物和剂量。告知患者其自身配合对疼痛控制的重要性,强调规范化疼痛管理、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积极肯定患者做得好的方面,并纠正错误的做法。住院第4天,发放提醒药盒,设定闹钟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指导患者记录疼痛日记,记录疼痛发作时、使用镇痛药后的NRS评分,帮助患者获得疼痛自我管理的直接经验,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住院第5天至出院前,了解患者疼痛管理情况,查阅疼痛日记,给坚持按时服药、自我疼痛评分者发放奖品,对不按时服药者进行说服、教育,强调坚持评估疼痛、按时服药的益处,并介绍疼痛获得缓解的案例,以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随访,每周1次。出院后第1~3周:了解患者提醒药盒的使用、疼痛日记的记录情况以及疼痛评分、服药情况。回答患者出院后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记录,继续监督患者对自我效能干预方案的依从性,并指导其应对镇痛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或家属读懂常规的化验结果。出院后第4周再次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量变化、疼痛评分、服药依从性、疼痛控制障碍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饮食量变化情况:于出院第4周评价患者每天的饮食量,增加≥100 g为增加,变化<100 g为无变化,减少≥100 g为减少。②24 h疼痛情况:采用NRS记录干预前后两组患者24 h内疼痛最轻时、疼痛最剧烈时的NRS评分及平均NRS评分,总分为0~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5]。③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8分表示依从性高,6~7分表示依从性中等,<6分表示依从性低[6]。④疼痛控制障碍:采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障碍评估工具(the Barriers Questionnaire-Chinese,BQ-C)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障碍,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评分越高表明疼痛控制障碍越强[7]。⑤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饮食量变化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量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6,P=0.023)。(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量变化情况[n(%)]*
2.2 疼痛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24 h内疼痛最轻、最剧烈时的NRS评分及平均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24 h内疼痛最轻、最剧烈时的NRS评分及平均NR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24 h内疼痛情况的比较
2.3 服药依从性和疼痛控制障碍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疼痛控制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疼痛控制障碍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控制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和疼痛控制障碍评分的比较
2.4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对“疼痛”的定义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或用这种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全球至少有500万肿瘤患者正遭受疼痛折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更高。癌痛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疼痛分级为中度至重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9]。目前临床对于癌痛的处理以三阶梯止痛原则为主,注重按时用药、按需调整剂量,兼顾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但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承受着身心两方面的巨大痛苦,对治疗丧失信心,往往不能较好地配合镇痛治疗[10]。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管理仍然任重道远。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其能力的看法会影响其动机水平、思维模式、情感反应、行为及压力程度,进而促进个人为解决难题而进行努力。在疾病的管理中,自我效能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促进患者纠正不良行为,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的预后有益[11]。丁红霞等[12]研究认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放松训练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提升自我效能。然而,目前有关自我效能在减轻晚期肝癌癌痛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评分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发现接受自我效能理论干预的患者24 h内疼痛最轻、最剧烈时的NRS评分及平均NRS评分均低于接受常规疼痛干预者,提示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更有效地缓解癌痛。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主导的疼痛干预过程中,通过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服药依从性、疼痛控制障碍等掌握患者癌痛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并告知正确知识,纠正其对镇痛药物使用的认识误区,帮助患者树立缓解疼痛的信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规范化疼痛管理。通过发放提醒药盒、记录疼痛日记帮助患者获得疼痛自我管理的直接经验,增强其缓解疼痛的信心。对自我效能明显提高者及时给予表扬,以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微信对患者进行随访,实施延续性干预,继续通过患者的自我效能,使患者更加配合规范化疼痛治疗,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更有利于患者癌痛的控制。
剧烈疼痛感可引起肿瘤患者食欲下降、情绪低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患者存在疼痛控制障碍观念和行为,不利于癌痛的控制,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3-15]。本研究发现,接受自我效能理论干预的患者干预后的整体饮食量增加,提示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改善饮食量。这是由于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主导的疼痛干预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纠正错误观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通过指导患者配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后,其所造成的食欲下降、情绪低落得以改善。本研究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及生活兴趣等方面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缓解癌痛,减轻疼痛控制障碍,改善饮食量,提高生活质量,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癌痛防治,以期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